宜修上辈子没有和胤禛说这些,他都夺得了皇位,现在也没有必要多说了。
宜修:‘只是比上辈子小了五岁,应该没事吧。’
……
宜修又说道:“只要能治理好国家,那么当皇帝的几率自然就大了,当然也要讨好康熙了。”
胤祥再一次被宜修的胆大震惊了,胤禛倒是没什么反应,他已经习惯了。
胤禛:“所以那就保持现状吧。”
胤祥:“嗯。”
——————
宜修这天坐在院子里,看着弘晖在院子上的毯子上到处爬,突然想到,绘春,绣夏,剪秋,染冬年岁都和她差不多,但现在也没有结婚。
于是宜修见四人正好都在院子里,便问道:“绘春,绣夏,剪秋,染冬。你们四人有要结婚的打算吗?”
染冬:“啊?暂时还没有。”
剪秋:“我也没有。”
绣夏:“我倒是有几个相熟的,但…没有到了结婚那步。”
宜修点点头,对着三人说道:“如果你们以后有谁有了喜欢的,想要结婚了,一定要和我说一声,我好替你们准备嫁妆。绘春,你呢?”
绘春一直都不说话。
宜修又问她,她才开口:“我这辈子都不会结婚的。”
宜修:“和苏麻拉姑那样?”
绘春:“对,像那样也没什么不好。”
绣夏和染冬同时大吃一惊:“啊?绘春你不打算结婚啊?”
绘春就是猜到她们会有这样的反应才不想说:“对啊,结婚有什么好的?一定要拼着一条命生下孩子,还得伺候男人,自己的钱也得花在男人身上。”
宜修很是支持,直接鼓掌:“说的好。现在的男人,你比他好了他嫉妒,觉得自己没有自尊,你比他差了,他嫌弃,觉得你配不上他。”
绘春:“就是这样啊,我还真搞不懂你们为什么会想结婚?找罪受?”
宜修见绣夏和染冬脸色有些不太好,说道:“其实也是有好的男人的,只不过需要筛选出好的而已,想结婚也无可厚非,自己想要什么选择什么而已。”
宜修对着绣夏和染冬说:“你们俩一定要学会筛选,首先条件一定要和你俩差不多才行。毕竟结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让生活更差的。”
绣夏和染冬:“嗯,谢主子教诲。”
宜修:“都说了你们不用这样,对了,中午吃什么?”
……
九月,康熙帝第十女,云鹏,序齿为六公主。其母为庶妃纳喇氏,即通嫔。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十六日生。康熙五十年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因为并不算太受重视,所以结婚的对象并算不上是太好,从政治背景和家族实力看都一般,他的五个姐姐嫁的都是郡王,王子,满洲勋贵什么的。
就像五公主,温宪公主,虽然没有远嫁蒙古,但也嫁给了佟佳氏佟国维的孙子舜安颜。
而额附策凌,康熙三十六年与其祖父丹律自居地塔米尔投归,授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
但有一点好,虽然说是远嫁蒙古,但实际上是留在了京城,而且策凌对康熙的收留很是感激,这次康熙将女儿嫁给他,他更是十分感动,感激到无以复加。甚至二十多年后谈到这段往事,他都在感念康熙的恩情。
有这么一个知恩图报重感情的丈夫,云鹏的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策凌对她特别好。而且还有一个在宜修看您来比较重要的点,策凌十分英俊,白皙微鬓,又白又帅。
至于为什么宜修会知道?当然是因为她也去参加了,每个公主出嫁她都会去送。
宜修看着策凌那宽肩窄腰的身材,不由得感叹:“真是帅啊…”
刷——
胤禛的视线一下子扫射过来,把宜修吓了一跳,连忙闭嘴,胤禛这才收回视线。
宜修心中默默吐槽:‘真的是,怎么耳朵这么灵?’
但宜修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结束,因为才过了两天,之后的话要等五天,胤禛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宜修抬眼望天,小声地自言自语:“早知道不说话了……”
回去的马车上,胤禛板着脸一言不发,宜修躲着远远的,坐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
胤禛见宜修离自己这么远,也没有为之前的话道歉的意思,顿时又生气了。
胤禛:“哼。”
……
胤禛:“哼,哼。”
……
胤禛:“哼!”
宜修没办法忽视了,只好开口:“你怎么了?”
胤禛:“还用问吗?”
宜修:“本来人家策凌就是帅啊,还不让人说了。”
“嘿。”胤禛更气了:“我也差不到哪儿去吧,而且我能给你的更多。”
宜修试图解释:“我就是说一下外貌,说一下客观事实,没有说你不好看的意思。”
胤禛啪的一拍座位,把马车外的马夫都吓了一跳,胤禛突然大声质问:“那我好还是他好!”
宜修:“……”
其实宜修觉得,站在她的身份角度,凌策可能好一些。
胤禛一下子起身,把宜修拉了过来:“你怎么不说话了?我问你我好还是他好?”
宜修被钳制住右胳膊,无奈:“站在我的角度肯定是希望,自己的丈夫对自己一心一意啊。”
胤禛:“你真是不知好歹!我都对你这么好了!!”
宜修觉得自己耳朵都要聋了,只好用左手捂住右耳朵,同时急忙补救:“我没有说你不好啊……啊!”
下一秒,宜修就被按在了马车内壁上,接着胤禛就吻了上来,跟铁块似的,把宜修硌的疼。
“唔……”疼!快松开!
宜修两只手腕被按在了两侧,动不了,腿也被胤禛夹住,动不了,嘴也被堵住说不出话。
宜修紧紧闭着眼睛,想挪过头去,被胤禛用嘴压了回来。
……
胤禛总算松开了宜修,嘴上带着血,宜修也是,两个人嘴上都带了被咬破的伤口。
宜修:“哈……嘶!”
宜修动了一下嘴唇就疼的要命,她也恼了,忍着痛冲胤禛喊:“我说一下事实怎么了?我当初怎么就不能嫁给八阿哥呢?好歹明慧还能被一心一意的对待。”
胤禛瞪大眼睛,紧紧握着宜修的肩膀摇晃:“你…你是我的福晋,你怎么能三心二意呢?!”
宜修:“停!停!你还知道我是你的福晋啊?我说策凌好是客观的,我如果嫁给他,他就不一定是好的了,因为我不是公主。”
胤禛有点冷静下来,但他还继续问:“那八阿哥呢?”
宜修稍微动了一下身体,发现还是被控制的动不了,只好继续回答:“我也不是明慧,如果我嫁给八阿哥,八阿哥不一定喜欢我,也不一定会对我好。所以我说这个好是客观的,不是我说他们好,我就要喜欢他们或者什么的。”
胤禛盯着宜修,还是有些不相信:“那你是我的什么?”
“啊?”宜修被胤禛的问话问的有些没转过弯儿来:“什……福晋。”
胤禛:“谁的福晋?”
宜修转移视线,不去看胤禛:“……你的…福晋。”
胤禛脸上这才带了笑意,又舔了舔伤口,吻了上去。
湿漉黏糊的一吻结束,宜修总算能喘匀气了,胤禛又亲了亲宜修的脸,贴着宜修的脖颈问,声音微哑:“那我好吗?”
宜修脑子有些缺氧:“你…其实也挺好的。”
胤禛听到了契合心坎的话,一瞬间感觉到无比甜蜜。
一下马车,胤禛抓着宜修的手就往万福院跑,宜修已经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了,一时间纠结要不要挣扎一下。
宜修看着胤禛兴冲冲的背影:‘算了,反正也不担心怀孕了。’
不过,今天胤禛格外激动,让宜修有点后悔了。
——————
九月,江南乡试的榜单在贡院门口被张贴告示。
但这次的榜单跟以往大为不同,往年成绩最好、占比最大的苏州地区,在这次乡试中仅仅只有十三名中举。那些平时就被众人寄予厚望的考生齐齐落榜,而那些平时水平一般的考生却考上了,大家再一仔细看看这放出的榜单,便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优秀考生名落孙山,文笔不通之人却能够赫然在列,实在是天理不容。
这下落榜的学子们一下炸了锅,一时间满城风雨,舆论哗然。
本来应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苏州的学子们愤怒万分,他们把舞弊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主考官左必蕃和副主考官赵晋,并写下了对联“左丘明两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来讽刺左必蕃有眼无珠,赵晋胆大妄为。
上千名苏州学子聚集在一起,大闹贡院,甚至抬着财神进入府学抗议,暗喻谁有钱谁就能高中举人。
面对闹事的学子们,主副考官左必蕃、赵晋两人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两江总督噶礼。
在这样动乱的情况之下,噶礼却瞒报不上报,暴力执法,借用职位之便抓捕了近十位闹事的考生,希望把沸腾的局面硬生生的压制下去
看着事态越来越严重,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向朝廷奏报,陈奏了科举舞弊、学子闹事和民间怨言的整个过程,说明了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利害关系。
主考官左必蕃因为担心自己背上“知情不报”的罪名,也向朝廷陈奏了事件经过。
康熙接到奏报后,也深知这其中必然有贪污行贿,于是,康熙立刻召集大臣,商讨解决的方案,连夜派遣张鹏翮和赫寿前往江南彻查。在复杂的关系图背后,是官阶大小不一下的权力博弈,主判卷官见钱眼开,受文字不通的富家子弟的贿赂;而副判官也因形势所迫收取了若干钱财,因为自己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最终行差踏错,将自己的前途毁于一旦。
案发两个月之后,张鹏翮来到扬州,会同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三堂会审”,审理这场科举舞弊案。
——————
其间,李静言在六月十三,生下了一个男婴,赐名弘时。
虽然生产的过程很是艰难,但这个孩子生下之后却十分健康,弘昀现在还有时生病,但弘时到了现在一点病痛的症状都没有。
李静言很是开心,弘时还小,小时候也会闹腾,她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就放在了弘时的身上,弘昀受到了忽视,倒是也不在意,他想的是娘亲终于不管他了。
弘昀这天又上完课跑回家中,之后偷偷摸摸地找了奶娘要好吃的去了,也就是因为这样,弘昀本来消瘦下去的身体又胖了起来。
等李静言发觉的时候,吓了一跳。她看着面前有些胖的弘昀,有些奇怪的问:“上书房的伙食这么好的吗?”
弘昀大大方方的撒谎:“对啊,很好吃的。”
李静言:“行吧,娘亲这段时间忽视你了,看到昀儿更好了,娘亲就高兴。”
十月三十,胤禛生日,宜修给胤禛做了蛋糕,送了一个新的板指作为礼物。
胤禛很喜欢,立马就换上了。
——————
经过严格审讯,考生吴泌、程光奎招认他们在中间人李奇的帮助下,对正主考官左必蕃、副主考官赵晋进行了行贿。牵扯进来的官员有:副主考官赵晋、考官方名、考官王曰俞等人。
在提审时,总督噶礼企图对证人用刑,大有杀人灭口之势;而巡抚张伯行则反对使用大刑,要彻查到底。于是总督和巡抚两位朝廷大员就出现了分歧,以至于案件也就无法审理下去了。
此时,朝廷的钦差张鹏翮,因为自己的儿子是在总督噶礼的手下当差,怕自己得罪了儿子的上司,于是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分别向康熙上奏了一份折子,张伯行说噶礼贪赃受贿,企图包庇罪犯,噶礼说张伯行挟私报复,诬陷好人。
康熙接到奏折后,龙颜大怒,将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两人全部撤职,另外派出漕运总督赫寿和之前的钦差张鹏翮一同再次审理。
在二审中,钦差张鹏翮仍旧包庇噶礼的罪行,阻止案件的审查。
于是,第三次审理接踵而至,这一次康熙钦点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来到了扬州。案件很快有了最终结果,两位钦差将审理结果递交给了吏部批复,但结果都对这位汉人巡抚张伯行不利。
但康熙则认为,巡抚张伯行为人正直,清正廉明,这样的结果实在不合民心,于是驳回复议,并亲自查问。
这件科举舞弊案之后,前后审理了共一年多,最终的结果是:
总督噶礼,贪赃受贿,革去职务;
巡抚张伯行,互相弹劾,有辱国体,革职留任;
副主考赵晋、考官王曰俞、考官方名,贪赃受贿,立即斩首;
考生吴泌、程光奎,向考官行贿,科举舞弊,被判绞刑;
主考官左必蕃,有失察之罪,革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