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那有想吃的吗?”
宜修:“嗯....想吃点甜的,我昨天做的芋泥蛋糕还没吃完。”
胤禛:“加一杯牛乳?我就喝一碗粗粮粥好了。”
吩咐下去后,染冬和两个小丫鬟很快将饭菜端了上来,等待的间隙,宜修喝了杯热清茶,彻底恢复过来。吃饭时候天已经黑了,宜修对于自己做的芋泥盒子忍不住夸赞:“真的好好吃。”
胤禛喝着粥,见宜修吃的腮帮子鼓鼓的,也用筷子尝了一块:“冻一下确实更好吃了。”
吃完蛋糕,宜修将一大杯牛奶喝进去解甜腻,晚饭就解决了。
宜修吃完便去书房练字,胤禛则坐在塌上看书。
晚上,两人躺在床上,胤禛熟练地靠了过去,含住了小小的耳垂,舔了舔。宜修一扭头就要躲开:“我不太舒服。”
胤禛紧紧贴在宜修身后:“你昨天也说不舒服,前天说没洗澡,再往前你说你吃太撑了,头疼,困了,来月事了....你要是没有新的理由我可不听。”
宜修拉起被子一角,把脸埋了进去:“我练字手疼。”
胤禛不知什么时候把手伸了进去,滚烫的热度没有阻隔的传到宜修身上。
“这个理由我不接受.....马上腊月就忙起来了,该没时间了.....”
第二天,用完早膳,剪秋端来一碗坐胎药。
宜修:“这是什么?”
剪秋:“是贝勒爷吩咐的坐胎药。”
“什么?”宜修胃部一片翻腾,接着就是一阵恶心。
“唔。”宜修捂着嘴缓了一会儿,才忍了下去。
“我不喝,拿走。”
剪秋犹豫片刻,将药拿了下去“…是。”
————————————
腊月里很是忙碌,下人们忙着准备年货,宜修则忙着人情往来,好在胤禛不喜欢明面上结党交际,少了迎来送往的事。
一墙之隔的八贝勒府,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番景象。
良嫔是凭借着八阿哥胤禩封为贝勒才得以从普通宫女封为嫔位,之前就算生下了八阿哥,也没有什么封号。胤禩之所以与众人交好,努力上进,就是因为自己的生母身份不高,也不得皇帝宠爱,他也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良嫔当初是因为长得貌美才得到了康熙的临幸,但光有美貌用处不大,之后便被冷落下来。
八贝勒府中很是热闹,连胤禛有时都回去凑个热闹。
胤禩见胤禛来了很是开心:“四哥,你来了。”
胤禛:“八弟这里热闹,我自然要来凑个热闹,吃些酒再回去。”
两人亲热的一起说着话,往里间走去。
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是白色的。
胤禛带着一些醉意几步走回了府中,直接往宜修那里去了。
来到卧房内,胤禛爬在宜修腿上不动了。宜修正在打坐被打断,推了推胤禛没推动,索性也躺到了后面。
胤禛睁着眼,片刻问:“你今天喝药了吗?”
宜修:“喝了,犯恶心又吐出来了。”
胤禛动起胳膊,双臂环住宜修的腰,虽然被层层厚重的冬衣隔着,但还是能压出一些腰部的曲线。
胤禛:“你这也没动静啊...怎么就恶心的吐了呢?”
宜修:“我也不知道。”
小顺子端进来了解酒汤,胤禛起身,一口一口喝起汤来。
宜修打了个哈欠,问胤禛:“你说我要是真的怀孕了,会难产而死吗?”
胤禛:“说什么晦气话。”
宜修:“我只是在说一种可能而已。”
胤禛拉过宜修:“没有这种可能,我会找最好的太医来给你看。”
宜修不再说话,胤禛握着宜修的手把玩。先是摸摸细腻的手背,又捏捏硬硬的指节,又一个个磨着光滑的指甲盖。
胤禛停下,又伸手去摸宜修的脸。
宜修躲开:“哎呀,你烦不烦,别捏了。”
胤禛放下手,笑着说:“果然变白了,之前黑啾啾的,我都快认不出来你了。”
胤禛捏了一把宜修脸上的肉,宜修有点疼了,生气了一把拍掉胤禛的手,反手去捏他的脸。
结果被胤禛挡着怎么也捏不住,收回手干别的去了。
腊月十八,封印。
这天正好大雪纷飞,宜修感慨着时光飞逝,写了一首诗,顺便配了一幅画,今年的冰嬉取消了,封印之后,皇子们也放假了。
放假归放假,人却是没闲下来。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宜修很是虔诚,因为自己这一年来,吃的都很好。这之后,新年的氛围就更浓重了。
胤禛不在府中,宜修便将宋琴默和温宜叫来一起过年。宋琴默和宜修坐在炕上,温宜坐在椅子上吃着桌子上的零食。
宜修:“好吃吗?”
温宜抱着沙琪玛一连吃了好几个,嘴边都是碎屑,连连点头。
宜修见温宜吃完,将带着果味的茶水递给她:“快喝点水。”
温宜接过,一口喝了:“果茶好好喝。”
宜修知道温宜的学习很好,可以流利的说满语和汉语,对于各种书籍都熟读了解,宜修问:“温宜以后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
温宜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看向宜修:“额娘,什么意思啊?”
宜修解释:“就像,当一个书法家,画家,精通音律的音乐家什么的。温宜有没有自己喜欢,想要做的事?”
温宜挠头,两个小辫子一动一动,还是想不出来:“我想不出来,额娘,你有没有想做的事啊?”
宜修:“有啊,额娘喜欢做饭,当大厨!额娘还会将饭菜的做法写成菜谱收集起来。”
温宜懂了,她想了想:“我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书!”
宜修笑着说:“那温宜不如考虑一下写书如何?当一个作家,写出书来让别人看。”
温宜被点醒,从椅子上站起来:“对!我以后要当写书的作家,写各种各样的故事!”
宋琴默也很是鼓励温宜:“那就先试一试,写出来吧。”
于是温宜坐在书房,开始构思起了自己的故事。
宋琴默就和宜修说起话来。
宋琴默看着温宜坐在书房案几前,认真写画的模样,眼底都是欣慰和骄傲:“我这一辈子,把温宜平安养大就知足了。”
宜修:“温宜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女子的。”
宋琴默却有些担忧:“也不知道温宜以后会找一个怎样的夫家,唉,要是温宜是个男孩儿就好了,还要受生育之苦。”
宜修:“你带着温宜去各家逛一逛呗,看看哪家的儿子和温宜合得来,多相处相处,到时候和贝勒爷说一声,青梅竹马成婚,又有四贝勒这样的娘家,婚后生活不会差的。”
宋琴默苦笑:“我也想啊,但我母家只是包衣,哪里认识什么大姓的人家,就算去了人家也不认我啊。”
宜修这才反应过来,这里和上辈子不一样,李静言的女儿在上辈子是婚后二十三岁去世的,这个世界是未满一月夭折了,而温宜在上辈子本来是未满一月夭折的,这个世界却活了下来。李静言是知府的女儿,也是侧福晋,对于儿女婚事也更好活动,但宋琴默只是个格格。
宜修:“我年后带着温宜去各家看看吧,不能耽误了温宜。”
宋琴默感动欣喜,起身行礼:“谢福晋。”
宜修连忙将人扶起来:“快起来,温宜也是我的女儿,要为她打算啊。”
晚上,三人一起放了花炮。温宜穿着艾绿色的氅衣跑来跑去,像一只青绿色的蝴蝶一般轻盈的飞舞。
宜修本来也很开心,和宋琴默一起点爆竹,再跑开,玩的不亦乐乎,只是宜修看到温宜现在如此开心自由的样子,就难以想象她结婚生子之后的样子。
‘最晚也十八岁就要出嫁了....’宜修不想温宜和其他公主一样,就这样一辈子生孩子,相夫教子结束一生。只是这毕竟是她自己的想法,温宜和宋琴默也都是清代人,如果自己延后温宜出嫁的时间,或者劝说温宜不要生那么多孩子,恐怕会被误会。
宜修虽然放弃了劝说的想法,但还是在第二天和温宜玩闹的时候,问道:“温宜有想过以后结婚的事吗?”
温宜:“没有。”
宜修:“那你想结婚吗?”
温宜想了想,说:“不知道,到了年龄都要结婚的吧?不过温宜知道唐朝的公主不想结婚就会出家。”
温宜靠近宜修,说起了悄悄话:“额娘,结婚之后就和我娘一样吗?”
宜修心中叹气,安慰温宜:“你的阿玛是皇子,温宜以后就算出嫁,也会过的很好的.....不会和你娘一样的。”
“哦。”温宜抱着娃娃,摆弄着娃娃跳舞。
‘她现在还不懂呢。不过日后胤禛登基,温宜就是公主了,有自己的府邸,不必和其他人掺和在一起,只要不会难产而死或者生病死亡,应该会幸福一辈子。毕竟胤禛就这么一个女孩儿。’
宜修将温宜招过来抱进怀里:“温宜出嫁是郡主,不用太担心,因为有什么事,额娘,你阿玛和你娘都不会不管的。”
宜修想了半天还是觉得,在古代不得不结婚,因为她们不是自己,如果没有坚定的不结婚的意志,抵挡不住外界的言语和压力,是没办法的。
——————————
除夕这天,年夜饭宜修也亲自上手,主要是有些无聊,宜修现在也不用像上一世一样,管这管那忙活一天了。
做了四喜福袋,蘑菇炖鸡肉上面放了蒸饼,避风塘炒虾,还有其他的饭菜一共四凉八热,染冬和严师傅她们忙着热火朝天。
晚上,胤禛还要参加宴会,于是宜修就和温宜,宋琴默一起吃了饭。
之后几个人很是热闹,还有剪秋她们,一起开叶子戏,藏钩,行酒令。
行酒令其他人都不太会,宜修教了她们好半天,温宜当然就用果汁代替酒了。
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最后宜修略带醉意地把人送了出去。
宜修:“慢点走啊,小心路滑。”
宋琴默平时不怎么喝酒,现在也有些醉意:“我知道了。”
温宜:“额娘再见!明天我还要来!”
宜修:“好,明天见。”
温宜却还很兴奋,她还想继续玩,但毕竟天晚了,只能明天再来。
音袖和一个小丫鬟跟着,倒也出不了什么太大问题,宜修想了想,还是叫门口的一个侍卫去送了,毕竟过年的时候守卫可能会松懈。
宜修回身,屋子里小丫鬟们正在收拾着残局,之前热闹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只留下安静的收拾东西的声音。
宜修浑身放松下来,安静的周围令人松弛,很快困意和疲惫袭来。
宜修叫人:“剪秋,我先洗漱睡觉。”
剪秋:“是,奴婢这就去准备。”
片刻,热水和毛巾等都被端来过来,宜修将手放进热水里,静静的享受着温暖。
宜修:“对了,剪秋,你和绘春她们准备好新年的衣服和东西了吗?”
剪秋在一旁往脸盆里放着精油和花瓣,也没停下手中的动作:“当然准备好了,主子您给发了年末打赏,当然要花掉好好过年了。”
绣夏:“是啊,我们都准备好了。”
宜修:“那就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要好好对自己。”
宜修刷牙之后,神清气爽,往外面看了一眼,黑黝黝的,只有游廊上的灯笼悄悄亮着。宜修想到了胤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宜修换了亵衣正要上床,就听到外面的人声。
果然,不一会胤禛就进来了,宜修迎了上去。胤禛见到宜修的笑脸,心情就变好了:“想我了?”
宜修看到胤禛自信的样子,笑容僵了一下:“你怎么这么油腻。”
宜修:“你怎么这么晚回来?”
胤禛脱下外衣,带着笑:“之前不都是这个时候回来吗?说你想我还不承认。”
宜修:“......是有点想。”
宜修现在很难受,果然不能说违心的话。
胤禛歇息了一会,宜修说起了温宜:“温宜今年也十岁了,该为她打算起婚事了。我想带她出去,去各个夫人家逛一逛,看看哪家的男孩和温宜合得来,从小培养到时候婚后感情也好。”
胤禛:“我这太忙了,都忘了这一茬,你想去就去吧,我和侍卫说一声。要给温宜找个好人家才行,可不能委屈了我女儿。”
宜修点点头。
胤禛:“不过有必要提前培养感情吗?”
宜修:“准确来说,是提前搞清楚人品和双方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