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只为修己
绿浅半窗2025-06-12 12:062,400

贺夫子的方法,是逐篇为他讲授兼经,单独给洪麓授课时,他也要去听。

听贺夫子娓娓道来,陈常君有种强烈的感觉,贺夫子授业解惑,主要目的还是为贡举,他本人不似前世宋朝理学家那样,没有引导学生求道和学位圣人的理念。

自打陈常君进入洞庭书院,就发现这里似乎为专心贡举而设,教学目的和方法与普通州县学没有区别,与他“以为的”大相径庭。

因为追求明确标准,这过程中,通常会丢失本心而不自知,更类似应试教育。反而是宋邦渊这类,依靠自学自悟,还保留着本心,没有被功利洗脑。

要学的东西很多,听贺夫子讲完,陈常君感觉他还是高估了自己。

上来就从《论语》《孟子》开始,根本没考虑他六经的空虚,即便是自己没有成为理学家的远大理想,也应该打好基础。

从前在上柏树村,无论学哪篇,都是以识字为主,道义为辅,邱闻昌也是挑拣容易学的教,并没有系统学习,如今想把这些知识串成体系,实在有些困难。

陈常君面露难色,表示恐怕要从《诗经》开始学。

本来有些严肃的贺夫子,听到这话后瞪大眼睛,诧异程度已经超出陈常君的意料。

陈常君心里一阵惆怅:承认自己看不准人,就这么难吗?我可真是个小白啊。

贺夫子一再跟陈常君确认,他是不是真的连六经都不曾通读,而不是过度谦虚。

陈常君狠狠地点头,生怕贺夫子还抱有侥幸。

贺夫子又是一声叹息,自言自语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这句出自唐代韩愈《师说》,那也是陈常君曾经被按头背过的。

陈常君点点头:“弟子非圣人,只是童子。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即可……”

这样的话,多少有些顶撞,陈常君声音越来越小。

贺夫子再次皱眉。

这小徒口口声声说没读过六经,他思量好一会儿才寻到《师说》里这么一句来回应,没想到小徒张口就接上了,还如此妥帖,当真是没读过六经之人能做到的吗?莫不是考验我?

陈常君也一脸愁容,说明自己没文化,真的这么难接受吗?

好一会儿,贺夫子才重拾自信,道:“《师说》你读过,且背过?”

陈常君点点头,也有些诧异。

《师说》应该很出名啊,贺夫子对自己这么没信心吗?

见陈常君如此自然而然,贺夫子净觉一阵心痛,大概小徒的“读”与“不读”,跟他说讲,根本就是两回事。

为顺应陈常君心思,贺夫子还是嘱咐洪麓帮忙陈常君学习六经,他原本的学习计划,还要继续下去。

洪麓领了这任务,恭恭敬敬地一笑,也给陈常君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意:“师弟,从今以后咱们就一处学习,苦定是苦些,但唯有此方为人上人。”

陈常君挠挠头,回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以做人上人为目的。师弟愿意吃苦,但只为修己,不为做人中龙凤。”

同门一来一往的对话,格局尽显。此时,以贺夫子对陈常君的认知,他能说出此话来一点都不惊讶了,怪只怪自己见识少。

陈常君这句出自《大学》,如果他这徒弟执意学习六经,就当是他跟洪麓的互相学习好了,也能带带他这大弟子。

贺夫子心中一阵翻腾,他最得意的弟子洪麓,其聪敏已然带着世俗的味道了。

洪麓面对陈常君这无辜又略幼态的表情实在没办法反击,只能垂手闭嘴,站在一旁听贺夫子的安排。

陈常君想起自己连本书都没有,遂问贺夫子,是否可以将藏书馆的书拿出来阅读。

贺夫子为难地摇头:“这其中的书,都是有周夫子保管,他虽然不擅阅读,却将这些书看管地很好,旁人休想从中拿走一片纸。”

“是苏家的意思?”陈常君问。

贺夫子点头:“听说是,这事我也不好打听,但书院夫子若是想去看,倒是随时都可以。”

陈常君咂摸这话,意思很明了啊,藏书馆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个仅对几人开放的图书馆吗?而且是那种不许带走的。

前世但凡是个差不多的学校,图书馆那都是基本设施;但眼下由于活字印刷还没发明,书籍流通限制较多,导致许多书籍都很珍贵,才会有这样敝帚自珍的现象。

而书院与普通私学的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藏书数量,而眼下这一点却一点没发挥出作用,实在可惜。

陈常君思量,将藏书馆变成图书馆,一共也就三步:

第一步让苏家松口,同意这办法;

第二步组建图书馆建制,确定管理人员管理办法;

第三步就是图书整理分类登记以及重新装修。

这可真是一大笔钱,和一大堆脑细胞。

虽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绝对是件有划时代意义之事。

要展开第一步,陈常君想凭借一己之力恐怕还是困难些,但苏岑岑说不定能做到,或者自己要具备跟苏伯勉谈条件的资本。

回到自己的屋子,陈常君将图书馆的想法对宋邦渊道来,说着说着,宋邦渊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觉得这是个绝好的创举。

畅想一番后,两人还是面对面地叹口气。

洞庭书院几十年的规矩,可没那么轻易被改变。

下午贺夫子如常讲学,陈常君其实没什么事可做,用订书机订好几个宣纸本子后,就将带来的几样东西或者摆上,或者收好,自己那一番小天地,更多几分学生宿舍的味道。

想着洪麓一旦开始给自己补习六经,必然没有时间出门,再看宋邦渊那一身破衣裳,陈常君就连哄带骗地让宋邦渊跟他一起出去转转。

首当其冲的,是去成衣店给宋邦渊置上一套不漏风的衣裳。鉴于王久安的嘱托,宋邦渊也觉得再这样破衣烂衫有损陈常君和王久安的形象,便痛快地答应下来。

一身衣服穿好后,两人就快步往院桥巷去。

陈常君还记得墨轩书铺的邢陆,曾让陈泽捎话,空闲时要陈常君去一趟。

有些日子没来,院桥巷跟从前比起来忙碌许多,不光来往的人多,大伙脚步也都快。

常来这边接抄书活计的宋邦渊亦觉得异常。

墨轩书铺里,是个女子在前面应付,陈常君道明身份后,那女子就一脸放松,说掌柜的和师傅都在后院忙碌着呢,急忙引二人过去。

邢陆比上次见瘦了许多,正在跟一个师傅研究排版,手中捏着的,正是活字胚子。

定睛看清楚是陈常君,他急忙快步迎上来,并给旁边一个师傅介绍,这就是教他做活字印刷的小郎。

那人立刻笑着拱手,各种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由衷地真诚。

这种热情让陈常君有点受宠若惊,怎么陌生人都这么不见外,第一次见面就往死里夸?

邢陆招呼几人去会客室,又是让徒弟端茶点过来,又是让娘子去准备些小孩才喜欢的糖,热情到宋邦渊有种要拉郎配的错觉。

四个人坐好,邢陆满脸春风,介绍说他们已经掌握活字印刷的技术。

继续阅读:第170章 活字技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农门宰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