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现象级事件
绿浅半窗2025-06-15 18:032,669

随着建房材料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村民的不屑已然变成各种羡慕嫉妒恨,其中也不乏对陈常君开窍的各种揣测。

通过陈家盖房子之事,陈常君的巨大变化终于被承认,突然成为上柏树村的热议话题。

小痞子变了个人似的,大伙儿肯定要追究其缘由一番。

纷杂的说法中,大伙儿比较认同的,还是寡妇张婶的说法:陈常君开窍了。

“开窍”这词,用在一个人身上时,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感。

有人专门请教村里读过书的,这俩字原是出自《庄子》。

当缘由跟道家关联上,一众乡民更是羡慕不已。

陈家为动工做准备时,张婶也忙碌起来。

哪家有呆傻的、不成器的,都要喊张婶带着公鸡去叫一叫,真是宁可勒紧裤腰带少吃几顿饭,也要把这基本操作安排上。

另外一件让大伙儿比较信服的,就是吓晕陈常君的乱石塘。

人们传说,乱石塘的龙王爷有点化人的本事,又说乱石塘的龙王就住在龙王庙,有人亲眼见陈常君拜龙王庙,遂龙王庙也一下子就兴旺起来,惹得钱少辰经过时都咂嘴:“在这儿卖香纸肯定赚钱。”

陈常君经过龙王庙时都要绕着走,免得被人“请去”上香祈福。

这样现象级事件确实超出陈常君意料,只是没想到事情到这儿也只是开端。

桑麻合作社的小姐妹们,受到父母之命拜托陈如夏,让她跟陈常君打听,他到底是如何开窍的。

“我嘛……还是读过书懂了道理,不想苟活于世。书中自己有黄金屋嘛。”

这句话被传开,村民又开始惊叹。

原来叫魂、拜龙王只是表象,读书才是根本。

“读书”“懂道理”“不想苟活”这些字眼儿成为村民口头禅,只要孩子不听话,这话就会被拿出来说上一番。

陈家的小痞子都开窍了,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差啥呢!

因为这几句话,邱闻昌那忽然人满为患,还有人特意寻莫宛央要《陈家家训》,等到自家读谱时,好拿来参考;

而“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已然成为上柏树村村民的座右铭。

不知哪个把这个刻下来,竟然还挂在村社门上。

陈常君经过村社吟读一下,微微一笑,又道来一句:“书中自有千钟粟。”

第二天,这句也被挂在村社门上。

这时候,刘小郎受人之托,请陈常君给这两句填个横批。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天起,上柏树村人各个都能抑扬顿挫地背诵这几句。

忽略这种可能捧杀自己的现象级,陈常君将一切精力都放在盖房子上;

另一边,荣昌旬将所有事宜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就连破土的日子都特意找人看过。 

动工那天,陈常君在家门口放了鞭炮,陈家亦第一次在相邻面前挺起胸膛。

工匠都是附近村子种完田的农户,陈家人要招呼工匠们的吃喝,赵氏因此留在家里忙碌,陈源依旧去田里照顾秧苗,回来后还要跟工匠们讨论一番种田心得。

听陈源说,培粪等田间管理都是陈常君的主意,大伙儿都惊讶不已。

最近上柏树村流传的名言多少也影响到工匠,于是他们跟陈常君商量事情时竟如学生请教夫子般。

旧房拆掉后,陈源跟陈常君一个帐篷,赵氏就跟两个女儿一起住。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都在忙碌中度过,无论哪个人都会早起开始自己的活计,再也无需陈常君来安排。

这种劳作习惯的自然而然,连陈常君都觉得不可思议,大概就是现象级带来的积极影响。

陈家院子开挖槽基时,晚稻秧苗已然长大,密密麻麻地挤在一亩田里,同村的人又忍不住指指点点,露出一副“圣人也有做错事”的表情。

时节正好,趁着休沐日,陈常君组织一家人和合作社社员插秧。

十五六个人插秧,一天就全部完成。

插秧这种种植方式在荆湖北路还不甚流行,大伙儿都是第一次体验,歪歪扭扭不说,也糟蹋不少稻苗,不过对陈常君来讲,这已经是偏得的收成。

按道理,主家要招待大家吃饭。

陈家院子虽然凌乱,饭桌已经摆好。

用木板临时搭成的桌子上,农户家常见的几样菜一字排开,但桌子中间还摆了两盘没见过的食物,切成椭圆形的薄片,闻着就很香。

为节省且看着美观,赵氏练就一手给红场且超薄片的本事,就连风干肠也切到透明。

小孩没有大人的矜持和虚伪,看到好吃的就毫不避讳地伸筷子。

虽然大家腰酸背痛,可每当夹到一片红肠时,多巴胺带来的快乐就让疲惫减轻一些。

阿华大口嚼着:“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农事合作社将插秧这件事记载在“社志”上,顺便还提了几句“红肠”。

这日散学后,社员在村社进行例会,总结插秧经验后,讨论过几日去钱少辰田里插秧,如何才能更快更好。

阿华揉着还酸痛的腰说:“上次给社长家插秧,晚上吃红肠呢,这次是合作社的田,晚上就没饭吃了。”

钱少辰琢麽着,这话好像是冲自己来的。

请大伙儿回家吃顿饭其实不算什么,他翁翁一定会同意,所以立即扭头冲着阿华道:“晚上来我家吃,一样有肉。我家厨子很厉害,许多菜他品一品就知道如何做。”

“那会做红肠吗?”有人小声说,以至于根本不知道哪个说的。

钱少辰蹙眉。

红肠的确好吃,可他早就央翁翁派人去打听了,镇上也没这东西,兴许还是陈泽从外面带回来的。

钱少辰虽然拿不出红肠,他的话却给陈常君不小的启发。

据陈常君所知,民间灌肠用具简单,没有什么技术难度,说不定寻个有本事的厨子,真能研究出配方和工艺。

问题是,眼下的熙朝还有许多调料没引进,味道肯定要有欠缺。

味精就是个硬伤。

沉默片刻的钱少辰先肯定自家没有红肠,之后头一扬道:

“别的点心和荤菜你们也没吃过,不比红肠差。”

这是属于全村首富家的骄傲,虽然大家觉得红肠是无与伦比的,但都只能点头,给钱少辰这个面子。

大伙儿的思绪还在荤菜和点心上时,陈常君给大家讲了桑麻合作社的事。

陈常君要说的重点是“这群小娘子们,利用去年剩下的麻,在端午节的时候已经赚上一笔钱了。”

这事不是什么秘密,好几个农事合作社成员的姊妹都在桑麻合作社,得钱的事都有听说。

“啥?就凭二姐那假小子?”钱少辰咋呼道。

他这么一说,大伙儿一下炸开了锅。

他们这些顶天立地的汉子,咋能还不如一群小娘子呢?

陈常君道:

“上次给我家插秧,一共也只有四亩田,这次可是十亩,咱们这些人两日也做不完。就算夫子愿意留两天劳作,等去学堂时,还不是笔都握不住?!”

“可时节不等人啊。咱们这么费力把排水沟挖出来,稻苗也长大了,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就是,已经比那群小娘子们落后了!其实我家三姐都奚落我好几天了……”

“要不就跟夫子说,再多放一日,三天怎么也能插完了。”

陈常君笑而不语,望向钱少辰:“钱副社长,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钱少辰扳着手指头计算时间,可无论怎么算都是不够用的。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不咱们再招募些社员?”钱少辰提议。

陈常君摇头:“哪有这么办的!大伙儿也不是傻子。”

“那你有啥办法没?”钱少辰挠头。

“我也不知道,你再想想。”

陈常君保持微笑,目光不由地飘到后院的几个纺车上。

钱少辰忽然一拍桌子:“有了!”

在大伙儿的催促下,钱少辰一本正经道:

“桑麻合作社有二十多个小娘子呢,要是她们肯帮咱们,两日内肯定能完工!”

继续阅读:第80章 合作经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农门宰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