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手拿宣传单的人们就聚集在门前。
张劲桓前前后后维持秩序,避免给旁边的店铺造成困扰。
巳时二刻时,门前已经聚集百十多人,大多都是冲着肉糜粥来的。
然而,大家抻着脖子瞧那口粥锅,只见里面一片白,不见一点肉星。
“这粥里面哪有肉啊?”
“不会是骗人的吧?我可是大老远来的!”
“粥都熬好了,一点油星都没有。”
人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蔓延,李兴旺一点也不着急,自顾地搅着粥锅。
吉时已到,鞭炮噼噼啪啪炸裂,人群中,陈常君看到前来贺喜的王久安,忙请他过来,让他来剪彩。
熙朝还没有开业剪彩的先河,陈常君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大伙儿都开了眼。
这一剪子下去,财神迎进门,财源广进,寓意美好。
铺子顺利开业,九娘带来的阴霾被喜庆冲散。
在人们的企盼中,李兴旺掀开锅盖,将一大盆红肠剁成的肉糜倒了进去。
肉糜刚一散尽锅里,香味被热气逼出来,霎时间就四散开来。
人们恍然大悟,眼前的一幕实在太不真实。
在大伙儿的认知里,无论什么肉糜也不会这么快出香气,还是这么浓烈的香气。
“太香啊!”
“嗯,是肉味!”
“看那肉糜,真不少呢!”
刚刚还满眼怀疑的人们,此时恨不得举着碗赶紧挤到锅旁。
就连王久安也瞪大眼睛,难以相信一锅白粥加入红肠肉糜后,能有如此香味。
荣昌旬大声介绍,倒入锅中的就是陈氏食铺的红肠。
粥锅 一样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拿起手中的传单看,上面就有“红肠”二字。
原来红肠这么香!
片刻后,人群已经迫不及待。
李兴旺盛来一碗,递给前排的一个孩子。
“大伙儿稍等,我这还有一样佐餐的好东西,听我道来。”
荣昌旬将辣椒酱举起来,声色并茂地介绍一番。
人们早已按捺不住,荣昌旬刚介绍完,数个捏着传单的手就试图挤过来。
传单一张接一张地收上来,肉粥一碗接一碗地递出去。
没带碗来的,就地就把粥吃个精光;带碗来的,都捧着粥快步回家,要给老人或者孩子带回去。
“拌点辣椒酱试试……”李兴旺一边盛粥,一边建议。
孙中瑞手持辣椒酱,有人需要的话,就给上一丁点,免得太辣让人接受不了,也避免浪费。
红肠的美味,和辣椒的独特,成功吸引众人。
没多久,就有人开始掏钱买红肠。
铺子里里外外忙碌着,陈常君没料到人手都不够用,幸好胡叟来访,还带来自家的几个伙计,帮忙里外打点。
王久安站在门前,笑眯眯地看这一盛况,忽然间,就瞥见左右灯牌,遂问陈常君有何用途。
“偶尔得来,锦上添花吧。”陈常君如实回答。
王久安皱了皱眉头,陈常君便将灯牌打开,即便是晴空万里,那荧荧蓝光依然很抓人眼球。
王久安忽然逐笑颜开:“原是这个‘锦上添花’,果然不同凡响。若是入夜再来,那必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有王久安的地方,就必然有胡叟。
胡叟一通彩虹气体后,建议道:“若是两侧组成一副对子,这灯牌就更有新意。”
王久安瞧眼胡叟,道:“那胡叟来一句?”
胡叟捋着胡须,颇有些学者的派头,道:“我不过一介满身铜臭的商人,哪有这样的文采,不如借用唐后主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罢,哈哈。”
王久安点点头,没有赞许,也没有评价,转而问陈常君:“二郎,你来说一句。”
陈常君小脑袋摆地如同拨浪鼓:“晚辈只知道好玩好看,能吸引客人,并没想过太多。”
好端端一个食铺,舞文弄墨作甚?陈常君知道胡叟事事都想跟文化沾边,但他可没想做什么儒商。
行商坐贾,赚钱就是赚钱,有脸赚就有脸认,为什么非要给自己弄个高大上的名头?
王久安嘴角一勾,心中暗暗赞许,这孩子通透到让他都佩服。
荣昌旬过来,指着那深字道:“左边就写‘庭院深深深几许’。”
王久安眉眼舒展,忍不住赞叹:
“好一个‘庭院深深深几许’,当真是对陈氏食铺最好的诠释。刚刚那肉糜倒入锅中的一幕,就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了。”
荣昌旬颔首笑着:
“这是前几日二郎说的。于我这糙人来讲,觉得这句既不卖弄、又意味深长,倒有点像二郎的性子。”
这一句的确十分经验,彩虹气体胡叟再次上线,巴拉巴拉说好一通,极为夸张地过度解读了这一句。
王久安并未觉得烦,反而觉得这正是胡叟的厉害之处。
他总是能拍马屁到让人无法拒绝,虽然你明知道他说的许多都不合道理。
“胡叟,那不如右边的对子,你来给对上。”
王久安指着“鱼大”俩字。
前世的字从左往右,是“大鱼”;
这一世的字从上往下写,从右往左读,所以大伙理所当然地把这俩字读成“鱼大”。
胡叟沉吟了下,笑嘻嘻道:“我可没有二郎的才华,那不如就‘岳鱼大大大几何’”
众人哈哈一笑,虽然是打油诗,倒也整齐。
为图个热闹,王久安当即挥毫泼墨,将这幅对联写了下来,胡叟忙着人将对子送去镌刻。
担心王久安身体,陈常君便请略聒噪的胡叟送王久安回家。
临行,王久安嘱咐陈常君,三天后务必来他家一趟,似乎有很重要的事。
在熙熙攘攘中,红肠和辣椒都卖的很不错,三个时辰不到,陈氏食铺的红肠就卖光了。
粥锅还在冒着热气,孙中瑞捏着传单,满头是汗地数完。
“一共九百五十七张。”
发出去一千张,收回这些,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看到红肠一根都不剩,李兴旺傻了眼。
“俺可是准备了足足三日的量,咋这一会儿就卖光了?”
新做的红肠要第二天才能上市,可眼下还有人时不时登门,这可为难坏了荣昌旬:
“做买卖,信誉最重要,我们第一天开业,总不能早早就关张。”
“不怕,还有剩下的传单,先发出去。”
李兴旺用萝卜刻了个“凭券优先购买”的印章,再有人来买时,便送上一个。
“今儿的卖光了,明天凭借这个上门购买,可优先购买,并赠送肉糜粥一份。”
勤俭是没得,即便是大家大户,人们对这一份肉粥还是非常在意,因此来了又去,并没有人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