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从这日下午就算开始了,当天晚上,周家和李家这边的实在亲戚就被请到了家里,摆了两桌酒席。
菜是李秀霞和李秀芹一起弄的,六道热菜,六道凉菜,在外面可以说是有些简陋的席面,在水泉村却是前所未有的奢侈。
本家的人热热闹闹吃了饭,基本上就留在周家,帮忙的帮忙,说话的说话,到后半夜的时候,周春强和周家几个堂兄弟组成的迎亲队伍便出发了。
周春强专门雇了一辆面包车,夏家那边也已经说好,送亲的队伍不会超过五个人,这样一车就可以把所有人都拉回来。
许如娇她们几乎是一夜没睡,也根本睡不着,到处都热热闹闹的,还要跟着准备明天的流水席。
约莫上午十点钟的时候,一大群乡亲说着话上来了,手里提着各种准备当礼品用的东西。
水泉村没有上礼金的习惯,因为穷,上不起,乡亲邻居最多就是送几个鸡蛋、一只风干兔子或野鸡,甚至是半碗高粱或麦子表示一下,反正大家都一样,到时候人家办喜事的时候自己多送几个鸡蛋还回去就行了。
虽如此,但礼桌还是要设,礼单也必须有的,这叫礼尚往来。
李秀芹、李秀兰和周家帮忙的婶子嫂子们忙着煮面盛面、烧水沏茶,周大海、张宝根他们陪着客人们说话。
院子里向阳的地方摆了张桌子,整齐的摆着毛笔和红纸,许广施稳坐其中,负责登记礼金和礼品。
院子里站着、坐着的都是端着碗吃饭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水泉村但凡沾点亲故的,几乎是全家出动,两大锅面条转眼已经只剩了一点点锅底。
幸好前天去城里,周春强买了不少挂面,此刻已经拆开煮上了。
许如娇抱着相机,来回找角度,看光线,新郎新娘还没回来,不到拍照的时候她先练习一下,争取等下拍的好看点。
看到许广施在那低头记着什么,她小跑着过去,好奇的看收到的礼。
除了自家随的五块钱,还有几家随钱的,周春强的那几个叔叔都上了两块五,李秀兰和李宝根是两块,其他都是鸡蛋和粮食。
鸡蛋从六个到三十个不等,粮食从一碗到五斤不等,大部分是一碗高粱或玉米,但所有随了礼的人都是一家老少齐上阵过来吃饭。
许如娇在一众吃面的人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说熟悉其实也不对,因为两人根本没说过话,许如娇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她是张明亮现在的妻子。
就在大姐退婚不久,张家便聘了这个新媳妇,许如娇只听村人称她“文丽”,并不知是哪两个字。
她娘家并不在水泉村,甚至不是红石乡人,听村里人说,距离挺远的,而且很穷。
文丽性子文静少话,许如娇平时很少看她出来走动,今日瞧见,却发现姑娘露出的手腕子上青一块紫一块,似乎是伤。
“别瞧了”,许广施发现三丫一直盯着人看,不得不出言提醒。
“爸,她……”毕竟离得远,许如娇有些不确定。
“刚来上礼的时候我就瞧见了”,许广施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不知道是她婆婆还是张明亮打的。”
文丽挨打在水泉村几乎算是公开的秘密了,从前村人们还常说许如娇胡闹,许家没有福气,好好的姻缘给毁了,如今却再也听不见这样的话了。
大家也实在想不到,张家竟然会对儿媳妇动手。
“当初幸好你大姐没嫁过去。”许广施想到那时候的事,便是一阵后怕。若当时真的把大丫嫁过去了,如今得过什么日子啊。
“三丫?到处找你呢”,许如娟的声音打断了父女两人的低语,她手上端着一碗面,递到许如娇手里,“一会新人就回来了,忙起来没时候,妈让你先吃点垫肚子。”
许如娇结果面,最后看了一眼文丽,低下头呼噜呼噜吃起来。
约莫十一点钟,东边路上劈里啪啦鞭炮响起,迎亲的队伍回来了。
许如娇阁下碗,抱着相机就跑出去了,如娟如妍她们也都跑出来看热闹。
夏小红穿着簇新的红呢子大衣,下身是一条红裙子,脚上踩着红皮鞋,周春强胸前别着一朵花,从头到脚也是一身新衣裳,精精神神的。
他背着新娘子过来,一路放到新房的床上,周春桃早烧好了热水,倒在洗脸盆里端上来,周家的小堂弟蹬着板凳挂门帘……
许如娇看着,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思绪:每一对夫妻都是这样结婚的吧,热热闹闹的,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发誓要白头偕老……
胡思乱想间忽然胳膊被人拍了一下,许如妍指指她脖子上挂着的相机:“想啥呢,照相啊。”
许如娇这才反应过来,举着照相机咔嚓咔嚓,记录着这对新婚小父亲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