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父心中一直有怨气和不甘,对女儿的反抗和不听话,对贾家人的不满,让他在看见陈小丽的时候根本没有好脸色:“你还回来干什么?”
陈小丽把带的东西放在地上,陈父扫了一眼:“家里不缺你这点东西,拿走!”
陈小丽不想跟他吵,只道:“我妈和小玲呢?”
陈母去山坡上拾柴火了,陈小玲听见声音从屋里出来,惊喜的喊:“姐?你回来了!”
她手上还贴着纱布,人也瘦了许多,陈小丽上前,有些心疼:“胳膊还疼吗?怎么瘦了这么多……”
陈小玲摇摇头,看到跟着的邱歌,开心的叫了声:“邱歌姐,快进屋快进屋。”
陈小玲很高兴,拖着半伤的胳膊又是烧热水、又是洗杯子的,陈小丽看着心疼,忙把人拉过来:“我跟你邱歌姐都不渴,你过来,让姐瞧瞧。”
陈小玲嘿嘿笑,看得出来是真的开心。
邱歌还买了件棉袄送给她:“上回太匆忙没来得及,你姐说你喜欢蓝色,我就选了这件,来试试合不合身。”
陈小玲看了眼姐姐,见她点头,才欢欢喜喜的去试衣裳。
“好暖和啊!”陈小玲只穿了一会儿就有点冒汗了。
陈小丽笑看着妹妹:“这里面加了羽绒,特别保暖,等开学了你穿着早晚上下学就不冷了。”
“开学?”陈小玲一愣。
“嗯,我已经找过咱这的小学了,过些日子开学,你就回学校去,接着念书。”
“可是我……”陈小玲往外看了一眼,陈父一直在外面没进屋,对陈小丽除了一开始的两句恶语就没再搭理。
“别担心”,陈小丽安抚的拍了拍她,“姐来解决。”
不多时陈母回来,看到大女儿也十分高兴,张罗着要擀面条给两人吃。
“擀什么,我下午还得上工去,快点弄饭。”陈父没好气的开口。
“哎呀,擀面条很快的,我这就去弄”陈母冲两人笑笑,执意去做面条。
“妈我帮您”陈小丽也跟着去了厨房。
邱歌也想帮忙,被陈母客气的请出去了,让小玲陪她说话,哪里有让客人下厨的道理。
陈小丽知道家里日子不好,但没想到已经穷到这个地步,厨房两个盛粮食用的陶罐,白面已经见了底,另一个玉米面也只剩下少半罐。
“给小玲治病花了不少钱,你放心,缓过这一阵子就好了”,陈母有点尴尬的解释了一句。
把剩下的全部白面都用上了,最后也只擀了三碗面条,陈父和陈小丽、邱歌每人面前放了一碗,陈小玲和陈母吃棒渣粥和红薯。
邱歌把自己的碗和陈小玲换了个位置:“小玲还在养身体,你吃这个。”
陈小玲刚要说不行,邱歌紧接着道:“我在北城好久没吃过玉米粥和红薯了,还怪想的。”
陈小丽也把自己的白面条换给了陈母,陈父冷哼一声,什么都没说,端起自己的碗呼噜噜两大口,面条就见了底。
陈小丽喝了半碗粥,开始说起妹妹上学的事,“学校那边我已经说好了,开学就让小玲去吧,她还小,怎么也得读完初中。”
“读完初中?”陈父冷哼一声,“谁供得起她读完初中,你以为……”
“啪!”陈小丽直接拿了一叠钱,啪在桌子上,陈父的声音戛然而止。
陈小丽道:“这里是一百多块钱,给家里买点粮食和肉,剩下的给小玲上学,以后每个月我都会寄钱回来。”
话虽如此,但上学花的了多少钱啊,尤其是小学,只怕每学期二十块钱都用不上。
陈父放下筷子,脸上带着点不信的,拿过钱数了数,果真一百多块,“你……哪来的这些钱?”
“是小丽在北城做衣服挣的”,陈母怕说到之前那个不愉快的话题,忙回了句。
“就她那个初中同学?”陈父还是觉得不信,一个小丫头片子,真有那么大本事弄这么多钱,还给小丽发工资?
“人家初中的时候就在学校炒瓜子”,陈母道,“而且我听说她们家在县城还有个铺子。”
“是,如娇大姐开的”,陈小丽点点头。
陈父这才信了,想必是人家家里有钱吧,他把钱装起来,对陈小丽的态度好了些,“既然跟着人家干活,就好好干,一个月能开多少?”
“十二块”,陈小丽早就想好数额了,她道:“以后每个月给家里寄十块钱,留两块我自己在北城的开支,妈你记得每月底去邮局取,我会按时寄回来的,但前提是小玲必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