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村,正月初二,回娘家。
李秀芹穿着崭新的妮子大衣,背着个小包,许广施自行车后座上大包小包挂的全是城里买的好东西。
一家五口骑了两辆自行车,豪气的很,到村口就推着往家走,一路走来一路跟熟人打招呼,李秀芹昂首阔步,走的气势很足。
从前李秀芹没多喜欢过年,正月初二回娘家,也不觉得开心,甚至经常被明嘲暗讽的,她心里其实挺不愿意的。
可现在不同了,她李秀芹日子过好了,有底气了!再回娘家自然心态也不一样。
还没进门,便大声冲里头喊:“爸妈,弟弟,我回来了!广施我俩带着孩子们拜年来了!”
屋里听到动静,立刻有人出来,李小伟跑在最前,李宝根紧随其后。
“三姨夫我要吃好吃的!”李小伟直奔许广施的车后座,不管不顾拽着袋子的一角就往下扽。
“小伟”,李宝根呵斥一声,去接李秀芹手里的东西,“快进屋吧,进屋再说。”
屋里李老太太在炕上坐着,她虽然不满自家住不上大房子,但对着那些大包小包的东西,也摆不出冷脸来:“回来啦,外头冷不?”
“还行”,屋子里烧的热,李秀芹脱下厚外套,露出里面崭新的玫红色毛衣。
“三姐这身衣裳真好看,一看就是百货大楼新买的”,孙桂英酸不溜丢的开口。
“嗨,我说不要,孩子们非给买”李秀芹挥了挥手,看似谦虚,实则炫耀。
孙桂英撇了撇嘴,还想再说,李老太太开口:“桂英啊,把家里果盘端出来,让如娟几个吃。”
“她们还缺这一口?”因着孙家的事儿,孙桂英是把账都算在许家头上了,“春桃和牡丹年前回来您没看见?那装的吃食,可比咱家的强多了。”
“让你去就去”李老太太呵斥一声,“哪那么多废话。”
孙桂英一跺脚,转身出去了。
“别搭理她”,李老太太转头对屋里人说,“大过年的,就她闹腾。”
李秀兰听说李秀芹一家来了,赶紧也过来了,她还惦记着自己那一麻袋红薯干,逮着李秀芹便絮叨叨说个不停,一会说自己命苦,一会又说红薯干咋样咋样。
李秀芹烦的不行,最后悄悄透露马牡丹年后去就给开工资,李秀兰大喜,这才消停。
李秀荣一家仍是下午到的,不同于以往夫妻两个来,这次李秀荣的小女儿郑月竟然破天荒的也跟着来了。
郑月比许如娇大一岁,还是很小的时候李秀荣带她回来过,之间隔了好几年,人都长大了,要是在外头遇上,估摸都认不出。
郑月的得到了李老太太的热切欢迎,又是给拿好吃的,又是搂着在身边坐,吃饭的时候也不停的给夹菜,让吃这个吃那个的。
说来人真是奇怪,明明李秀荣嫁的最远,平时照顾家里最少,可李老太太几个女儿里最待见她,郑月甚至都没见过几面,李老太太却亲热的跟什么似的。
反倒是郑月不怎么说话,除了进门时按照她妈指的挨个叫人拜年之后,便安安静静的呆着,亲戚们问她啥,也都是嗯嗯啊啊的一两句话简单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