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混乱的大战一触即发
守城的将士们拼死和蒙古人作战,一寸一寸地向后退去。
等退到天完皇帝的大殿前,竟然没有发现任何的文臣武将。
“给我把整个大殿抄了!”
蒙古士兵冲进大殿内,里面也是空无一人,只有那把象征权力的龙椅还摆在那里。
“报告将军,没有人一个人也没有!”
“没有人?”
帖木汗纳闷,难道这个天完帝国就这么些兵马、这么点人?
“清查反贼人数!”
帖木汗随即下令清点蕲水城内的起义军人数,被杀死的还有俘虏的一共有多少人。
帖木汗自己坐到龙椅上想要感受一把党皇帝的感觉,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着下面竟然觉得有点头晕。
看来这皇帝也不好干啊,每天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难免头晕。
想到文武百官,帖木汗在考虑这个天完国的大臣们都哪里去了呢?
提前化妆扮作普通士兵混在队伍里?还是躲藏在什么地方?
“来人!”
“到!”
“让俘虏辨认天完国的大臣,同时全城搜寻可疑藏身的地方,一个也不要放过!”
帖木汗下令全城清查,想要把天完皇帝徐寿辉给揪出来。
两个时辰以后,清点官前来汇报:“经过清点死亡人数四万人、伤八千人,俘虏一万两千三百人!”
难道这个天完国才仅有六万多人马?不可能啊,根据线报他们拥有二十多万的兵马。
跑了!一定是提前就跑了!
不用再继续让俘虏辨认了,没用!
主要的兵马和皇帝大臣一定全都提前跑了,留下这六万多人守城。
“妈的,被这个天完皇帝给骗了!”
往哪跑?跑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非要把你天完国给灭了不可!
帖木汗下狠心一定要把天完国给灭了!
“打扫战场,把所有的俘虏收编!”
帖木汗要把所有的汉人俘虏收编成自己的军队,然后先在蕲水驻扎休整几天。
派出探子查找天完皇帝徐寿辉和其手下的行踪,坚决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狡猾的天完皇帝徐寿辉在听说蒙古人要来攻打自己之前,把手里的三十多万人马提前转移至汉阳。
留下不到七万人在蕲水与蒙古人周旋,等到帖木汗率领着蒙古大军把蕲水拿下,发现人都跑了,此时的徐寿辉已经安全地到达汉阳。
“来人啊,把汉阳城防加固,严防蒙古人来袭!”
到达汉阳以后,徐寿辉立即命令手下加固城防,依据长江天堑拒敌于长江对面。
陈友谅听说徐寿辉把人马拉到了汉阳,气得破口大骂:“王八蛋徐寿辉,这不是缺德吗,直接把蒙古人的注意力引到了老子身边!”
费解率领十万大军继续驻守濠州城,朱洪武率领众人回到集庆。
张明鉴的几万人马此时已经抵达长江边,在江边安营扎寨,随时观察着蒙古人的动向。
天完皇帝徐寿辉跑到汉阳,直接把张士诚的思绪搅扰得更乱。
踏马德你个徐寿辉,把蒙古人给引到老子的身边了。
徐寿辉的举动,瞬间把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张明鉴同时拉到了危险边缘。
甚至包括集庆的朱洪武,现在的形势愈加扑朔迷离,不知道下一步蒙古人会怎么做。
一根筋的蒙古主帅帖木汗吃准了要拿徐寿辉的天完国开刀,到得到探马报告徐寿辉已经带人跑到汉阳以后,立即决定向汉阳发兵。
已经回到集庆的朱洪武,得到徐寿辉把大批人马转移至汉阳的消息,立刻在脑子里思考下一步可能出现的走势。
目前来看最可能遭受蒙古人打击的是陈友谅,陈友谅的城池大多集中于楚地长江中游地区。
自己从陈友谅手里夺来的襄阳、赤壁两座城池也在其中,那么蒙古人会先向哪里进攻呢?
按照自己对目前这支由帖木汗率领的蒙古大军的了解,他会直接攻打现在徐寿辉呆的汉阳。
徐寿辉手里还有三十多万人马,在汉阳凭借长江的地理优势,与蒙古人是有一拼的。
如果蒙古人攻打汉阳不利,必然会把矛头转向其它地区,那么陈友谅就会成为目标。
而陈友谅一旦和蒙古人打起来,西边的张士诚、东边的张明鉴无疑不能做壁上观。
那么,现在大家的命运都捆绑在了一起,任何一方的失利都将影响到其它人生存空间。
张明鉴已经先出手了,他把队伍向前推进了百里,在自己的城池外面形成一道屏障。
如果此时大家都联合起来,是有可能把蒙古五十万大军给消灭在包围圈里面的。
但是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因为谁只会考虑自己的安危,不会顾及他人,有时候之所以出手,是因为自己的安危受到威胁。
就像现在的张明鉴,清楚地知道他的城池不堪蒙古人打击,所以主动出击想要把蒙古人给逼得转向其它的地区。
蒙古大军已经从蕲水出发,开始向汉阳地区挺进。
朱洪武决定做点什么,做就做能够改变整个局势走向的安排。
“来人!”
“到!”
“召集所有人到元帅府开会!”
“是!”
卫兵去召集所有的中层以上军官到帅府开会。
徐达、郭英、汤和、冯国用、冯国胜、孙德崖、周德兴等人齐聚元帅府,商议该如何应对目前局势。
“元帅,我们干脆在半路堵截打达子个措手不及!”
周德兴提议要在半路堵截蒙古军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看有道理!”
孙德崖也在一旁附和周德兴的建议。
郭英:“那样我们不是等于在暗中帮了那狗屁天完皇帝徐寿辉吗?”
汤和:“确实有道理,我们在半路拦截达子不等于帮助徐寿辉了吗?”
徐达:“我看还不如让蒙古达子与那个狗屁皇帝先打起来,等到蒙古人和他打得差不多了咱们再出手!”
“徐将军说得很有道理啊,那样我们就趁机揍他个疲劳之师!”
冯国用、冯国胜比较赞同徐达的注意,认为应该等到双方战至疲劳期再出击,那样那不但胜算大而且节省自己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