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抢地盘游戏
“那我们再等等看?看他有多大的诚意?”
朱洪武笑嘻嘻一脸坏笑地说道。
“我看行,逼一逼明玉珍那老小子!”
“那就等他实在没办法了吐出点大的出来再说吧!”
明玉珍在给朱洪武写信的同时,为了避免朱洪武不出兵的情况出现,马上又拿起笔分别给陈友谅、张士诚、张明鉴等人都写了一封内容几乎一样的信。
没想到张士诚、张明鉴在一座城池的诱惑下动心了,心想老子派出三五万的兵马拖住达子的后腿,然后拿你一座城池也算是划算的买卖。
正如朱洪武所料想的一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陈友谅不差一座城池,也懒得趟这趟浑水便没有理睬明玉珍一座城池的诱惑。
几乎就在同时,帖木汗出兵了,他派出五万人马直接奔向成都,想要一举拿下成都。
当这个消息传到张士诚和张明鉴的耳朵里,两个人都给明玉珍回了信,明确表示将出兵解围。
明玉珍收到两人的回信以后,内心有些犹豫。
明玉珍很清楚张士诚和张明鉴两个人是想趁机捞取好处,白捡一座城池。
心想幸亏自己提前有准备,朱元璋果然没有给自己任何回应。
无奈之下明玉珍只能在重庆等着张士诚和张明鉴两人出兵救援的消息。
集马寨,再次成为了焦点。
集马寨寨主举义被明玉珍紧急召唤到重庆:“举将军,这次蒙古人大军来袭不等同与上一次徐受辉,蒙古人的军队很强啊!”
“元帅放心,只要蒙古人敢来,我就让他们又来无回!”
“好!好!你那边只要顶住,张士诚和张明鉴也会派兵支援我们!”
“张士诚和张明鉴?他们回来帮助咱们?”
“嗯!”
明玉珍没有告诉举义是自己拿一座城池的代价换来的对方出兵,要在自己部下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人脉和号召力。
完全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明明是用巨大的代价换取的,非得要收下认为是自己有办法。
这种事情只有明玉珍做得出来。
举义听说张士诚和张明鉴会派兵来救援,心里顿时感觉轻松许多,要不处在成都的自己会十分被动。
举义之所以把自己的营寨建在成都城内的小镇上的集马寨而不是成都城中心,是因为其驻扎在起家的集马寨更有安全感。
靠打家劫舍出身的举义,似乎对财富的追求比对官职地位的追求更甚。
说白了根本不在乎自己当多大的官,手下管理多少人马,只在乎自己搂了多少银子。
多金银财宝的极度渴望,注定了其格局和远见的短视和无知。
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权利就是财富这个硬道理,只想着通过抢夺去攫取更多的财物而已。
举义领命回到成都集马寨,立刻安排兵马镇守城门自己则继续呆在集马寨指挥作战。
帖木汗派出的五万兵马已经快要临近成都,负责探查的探马回来向举义汇报了对方行进的情况。
举义心里一直在等着张士诚和张明鉴的救援,自己本就打算坚守城池不与蒙古人发生正面的冲突。
可是蒙古人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五万人马直扑成都,到了城下以后二话不说直接攻城。
五万蒙古铁骑像是洪水猛兽一般向成都城发起猛烈的攻击。
以山贼土匪为班底的守城士兵哪里见过这个阵仗,瞬间就傻眼了。
幸亏有几千名从前跟随明玉珍起义打仗的士兵压阵,他们从城墙上向下射箭希望阻止蒙古人的猛烈进攻。
见惯了这种打法的蒙古士兵,手持盾牌继续向城墙和城门位置冲,城头向射下来的箭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
到了城门口以后,挑选出来力大无穷的蒙古士兵抱着滚木撞击城门,只几下子城门就被撞开了。
五万蒙古士兵一瞬间冲入城内,把疏于阵仗的守城士兵给淹没在人海里。
呆在集马山寨上的举义得知城门被攻陷,准备收拾财物逃跑。
还没来得及走,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出卖了,大批蒙古士兵直奔山寨把举义等人全部杀了。
就在蒙古人准备庆祝胜利的时候,张士诚和张明鉴的军队到了。
两队人马直接杀入没有关闭的城门,一路冲着蒙古人杀去。
两股人马六万多人再加上城内剩余的一万多的人马,与蒙古人战在一起打得不可开交。
张士诚和张明鉴的队伍,都想先把蒙古人赶出去自己占领成都。
似乎要上演一出当时镇江城的翻版剧情。
“报告元帅!”
“讲!”
“张士诚和张明鉴各派出一路人马前往成都!”
“噢?”
朱洪武听到张士诚和张明鉴已经派出人马以后,感觉两家就此会再次纠缠不清。
“那就让他们先去打吧!”
“孙德崖!”
“在元帅!”
“本帅命你率领五万人马在半路拦截从成都撤回来的元军,将其全部歼灭!”
“是!”
孙德崖领命率领五万人马奔向通往成都的官道埋伏,准备等着元军撤退后再次将他们歼灭。
出兵之前无论是张士诚还是张明鉴都是下了死命令的,一定要把成都拿下把元军赶出成都。
六、七万的人马攻打蒙古不到五万人,人数上占尽优势。
经过将近两个时辰的战斗,蒙古人渐渐有些颓败之势。
率队的蒙古人军官看到自己的人不占上风之后,决定先收兵撤出成都避免更大的牺牲。
出城以后,剩下的不到三万蒙古官兵顺着官道回撤,想要撤回各自驻扎的城池。
刚走到一半的距离,孙德崖的人马从密林里冲出来把对方包围起来厮杀……
孙德崖看着被自己队伍包围的元军心想:朱元璋果然料事如神,怎么就知道蒙古达子不敌被从成都赶出来呢?
而且掐算的十分准确,告诉自己对方剩下大约三万的人马。
厉害!
确实十分厉害!非常人所能做到的啊!
这种逐渐累积建立起来的崇拜,让孙德崖死心塌地跟随朱洪武征战到底,最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开国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