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600岁的老道
而对于一心要当皇上的朱洪武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开始。
所以,他要精心布好每一个局,不能有半点的失误。
在把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朱洪武开始在集庆城内各处游览巡查,要好好看看这个六朝古都。
带着汤和、徐达等人换上便装,朱洪武等人来到位于秦淮河边的天尚宫,天尚宫此时香火正盛,香客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看到不断进出打扮各异的上香游客,朱洪武跟随众人朝着主殿走去。
主殿内香火缭绕,虔诚的香客们不断向宝箱投送银票以表虔诚之心。
大殿正中间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像,朱洪武也不认识这尊雕像,想着反正就是膜拜呗,随即走上前去将两张银票投入宝箱,开始膜拜。
保佑我朱洪武遂偿所愿、一统天下创立大明王朝……
站在雕像面前不断重复念叨了无数遍,嘴里一直没有停下,周围的香客看得都有些不耐烦了:这个人碎嘴子一般不停地念叨,还让不让别人上前了?
就在这时,从大殿内室走出一个老道,老道的眉毛几乎盖过眼睛、下巴上的胡须一直耷拉到前胸。
老道径直走到朱洪武面前,深邃的目光里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这位施主,请随我到内室一叙。”
朱洪武看这面前的老道:怎么?认识我?让我进内室聊?
朱洪武随着老道走进内室,看到里面有一张黑漆木桌,上面摆有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再别无它物。
朱洪武正疑惑间,另外一个清瘦的老道毫无声息站在自己面前,就好像是从空气中飘出来的,惊得朱洪武一身冷汗,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
朱洪武估计这个老道是这里最大的话事人,眉毛垂到颧骨,盘在头顶的头发与眉毛一样雪白,看不出多大年纪双眼透着精光,似乎能穿透人的身体。
领着自己进来的老道:“这位是天一道长!”
“天一道长?”
朱洪武很迷惑,想想自己根本不认识面前这个天一道长啊。
“幸会、幸会!”
“施主可是洪武?”
“啊?!”
我了个去,神了!朱洪武暗自忖测对方到底是什么人呢。
朱洪武当即大为惊讶,洪武、这老道怎么会知道我的真实名字?好奇怪!
“正是在下!”
朱洪武随口答应道,心想反正你也认识我索性直说得了。
“哎呀施主非凡人也!”
“噢。”
“这天下都是施主的!”
好眼力!朱洪武不禁赞叹道!果然好眼力是得道高僧啊!
“道长如何判断这天下都是我的呢?”
“施主知道我多大年纪?”
多大年纪?看这胡须、眉毛咋地还不得有个百八十岁啊!
“我估计道长得有一百岁了!”
“贫道不才,今年整整3600岁!”
“多少?”
朱洪武不由自主地喊出声来,眼睛直直盯着对方露出惊讶不已的神色。
“3600岁!”
朱洪武心说你就忽悠吧,还3600岁你咋不说你三万六千岁呢!
老道看出来朱洪武不相信的表情随后便说:“施主前世乃一个小保安!”
“啊!”
朱洪武大惊失色,惊讶地看着老道嘴巴合不拢瞪着双眼就定格在当场。
“施主不要慌张,贫道自是天机不可泄漏!”
那就好、那就好!要是有人知道自己将来要夺得天下还不群起而攻之啊,那自己的小命八成不保。
想到这里连忙施礼:“在下佩服,大师果然是千年得道高人!”
“客气!”
老道回了两个字然后看这朱洪武说道:“施主命中注定为帝王之相,命不可违、命不可违啊!”
“那我就这么等着当皇帝就行了呗?”
“哪有这么简单!”
也是,哪有天上掉馅饼等着吃的事情呢?
“那我该怎么做,才能应天命登九五得大统?”
“知道结果,干就完了!”
干就完了?这是什么解答?
“既然施主知道结果,按照既定目标继续努力最终就水到渠成了嘛!”
“那其间可有是非曲直,坎坷荆棘?”
“那不是废话嘛,你这是要君临天下当皇帝,发烧感冒不还得打针吃药呢嘛,道路曲折任重道远!”
朱洪武想一想有道理,要是这皇帝那么简单就当上那还了得了,那不满大街都是皇帝了。
被朱洪武说中了,马上,天下就将迎来皇帝满天飞的时代,无数的豪杰都开始称帝,都想过一把当皇上的瘾。
天下便出现了好几个皇帝,但都是昙花一现,没多久便驾崩的驾崩、被杀的被杀,最终惟有朱洪武笑到最后,成功创立打明王朝。
但是其间的过程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好几次差一点把小命给搭上。
“多谢大师指点!”
“客气了施主!”
“在下就此告辞,回去开工!”
“施主慢走,一路小心!”
朱洪武告别老道,带领众人走出天尚宫返回集庆元帅官邸。
“大哥,你进去那大殿内室那老道和你谈了什么?”
走在路上汤和问自己的大哥朱洪武,朱洪武心里想:这我哪能和你说啊老弟,这是天机、不可泄露啊!
“老道告知我要顺应天命,开创大明!”
顺应天命,开创大明?看来大哥离登基当皇上不远了,不知道到时候会给我安排个什么官职?
最好是丞相或者兵马大元帅!那我汤和就光宗耀祖了哈哈!
好日子就要来了!想着想着汤和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内心兴奋无比。
自从走出天尚宫的大门,朱洪武就下定决心:干就完了!
无论如何,自己都将按照既定目标前进,永不停歇!
大元帅朱洪武开始着手制定纲领,关于义军为什么要起义攻打元朝的纲领:为农民谋福利、为了天下的大多数平民百姓谋福利!
朱洪武本来想整的更大一些,比如实现……
但是又怕当下的黎民百姓根本听懂,便打出:为农民谋福利、为了天下的大多数平民百姓谋福利!的口号。
开始到处大肆宣扬明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