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离开这。’
两周以来,这是安帆海听到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尽管他不止一次解释,军人们和无人机群会好好保护大家的安全,但安如仍然因阶段性失眠而变得神经衰弱。
或许他始终都没察觉到,女儿的焦虑也许并不来自极端气候。
新普利茅斯海军基地,极目远眺,建立在防汛大堤上的围墙绵延数十里。正如安帆海所说,这里的防护措施完全能阻挡巨浪和风暴,平时只要戴上降噪耳机就好。
但与其他常规军事基地不同,这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兴建厂房,里面经常出没身穿防尘服的研究人员。农科专家团队已经在这里驻扎六个多月,基础实验设施都已备置完善,他们聚集于此正是为了解决人类面对的严峻粮食问题。
没错,一场空前的饥荒,已经席卷世界四十多年。
社会看似空前发达,却又一瞬间回到了起点。
……
数万年前,原始农业逐渐代替狩猎和采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农业让粮食冗余,是人类文明开始萌芽的最基本条件。
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农业在带来更多食物的同时,反而使得我们创造一系列困扰自身的虚假价值。正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所诉,我们自以为驯服了野生植物,实际上则是作物捆绑并奴役了人,毕竟人们必须用劳作去壮大作物族群本身,并且终将离不开它们。
而无论史学界的视角如何,畜牧和耕作确实早已作为我们离不开的生产活动,其效率也在近百年来产生飞跃。到二十一世纪末,无人机农庄遍布全球,只需数名操作者就能供给数百万人的食物需求。哪怕在不发达地区,依然有充足的人道主义援助。
人这种动物,正在逐渐淡忘饥饿。
不过大自然总会在某个时候,反复提醒我们早已忘记的东西。美好的时光持续至22世纪初,一种蔓延全球的怪病席卷了世界每个角落,多数农作物开始远离我们。
并不是枯萎病,当时的基因技术已经能帮助作物抵抗大部分病态情况,但这是一种能直接让植物携带上生物毒素的可怕性变,而其根源来自一种古真菌。
农业科技虽然能帮助作物抵挡逐年恶劣的气候,但逐渐消融的南极冰盖,让数百万年前的威尔斯克的陨石慢慢冒头。一开始人们并没想到这意味着什么,就只有一些环保人士象征性出来抗议,直到融化的雪水流进南冰洋,并携带这种来自太空的古真菌…
孢子被洋流和季风带到世界各地,短短一年不到,几乎没有任何植株幸免。尽管植物们本身的生长繁殖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根茎果实甚至枝叶都开始蕴含剧毒。
数万年来,这是植物们首次失去了一切可食用价值。除了粮价飞涨之外,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人类迎来百年来首次全球范围粮荒。
一开始各地政府还让民众不必惊慌,保证植物疾病会很快得到解决。直到第三年,官方开始鼓励一些并不达标的合成食品大量生产,甚至后来开始号召民众自发寻找食用菌、苔藓之类的非植物代食品,大家这才意识到情况已经急转直下,植物病还没解决,人类大部分储备粮库却告罄了。
而且最致命的是,该真菌的异变速度超乎想象,其数百种孢子均能在无数种极端严苛环境下存留,这些年早已无孔不入地从海洋蔓延至每一寸土地。
毒性植物的出现完全是给食物链底层丢了一枚炸弹,这些年最让人惋惜的,还有断崖式灭绝的野生动物们。甚至一些曾经泛滥的种群,都因食用遍布各处的带毒植株而锐减,最终世界种子库也只勉强保留了不到三成的动物和昆虫活体样本。
终于在2115年,地球生物基因组织紧急开放种子库,先后建立了数千个大型培养场地,通过全封闭水培农业方式,勉强帮人们挨过最艰难的那几年。不过这种培养农场造价高昂,维护成本极大,使用寿命也与产量有关,在高负荷运作下,一个农场只能坚持五年不到。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封闭农场开始四处扎根,社会重心短暂地向‘大农业’时代靠拢。不断建设新的封闭农场,让世界几乎五成以上人口都参与到这个疯狂建设垦荒时期,然而这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尽管这些封闭的无菌农场能让作物顺利生长,但几十亿人类的口粮缺口远超其产量,昂贵的栽培价格使得许多不发达地区出现规模空前的持续性饥荒。
科学界当然为此想尽招数,有人配置出过滤毒素的药剂,但其成本不菲,如果食物都要经过其过滤,那可比无菌农场贵多了。也有人研发出能够大量培养合成蛋白和糖类的方案,然而在全球植物带毒的情况下,培养基的生产绝对难以满足食用需求…
一方面,人们始终在期待科研工作者们能赶紧想出解决办法,而另一方面,科学家却已经在怀疑,这可能是一场持续时间未知的灾难。
在粮产问题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种类数以万计的基因改组植物从实验室里投放出去,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不断建立和废弃更多的封闭无菌农场。不过前者收效甚微,后者依旧昂贵,全人类都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各式各样的暴乱上演于世界各地。
就在各国政府面临崩溃,专家们几近绝望时,谁都没想到,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技术突破,居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
从多年前‘塑晶’问世以来,关于廉价脑机接口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过。很多人都觉得给这个项目的投资都是打水漂,然而基础科学依然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人惊喜。
这是弱电场理论首次应用于生物科学,两项技术的接洽居然就那样一拍即合,于是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正如几十年前横空出世的传统脑机接口。
通用化脑机接口,也被称为‘头戴式偏振磁圈’,采用非接触的弱电干扰方式,模拟脑皮层微电流刺激,能达到与传统‘塑晶’脑机接口相差不多的地步。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该设备仅在于技术成本,而不会被制造材料所限制。
换句话说,它与塑晶相比,完全是白菜价。
如果世界没有发生饥荒,或许这将会是一场盛大狂欢。但它的用途,却转变成现在大部分人的救命绳。
该接口如果配上传统休眠舱,就能和此前的富豪一样,整天躺在里面保证最少的能量需求,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注射一点营养液即可。
如果脑干辅助调节程序正常运转,按照休眠舱的最低身体能量维持水平,一个成年男性每天仅需要摄取35~40千卡,只相当于400克土豆。这当然意味着人的口粮需求立刻急剧降低,一旦这套设备受到推广,就能以节流的方式大大减少粮食生产压力。
在阿尔伯特的研究团队支持下,时任媒塔集团执行董事的魏小冰随即制定了详细的普及计划,将其变作一项慈善事业而非生意。短短两年左右,一系列技术优化使得该设备的市场价格压缩到八千美元一套,休眠舱虽然稍贵一点,但大多数人依然能够接受。
该方案迅速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不少基金会参与其中,甚至某些地区可以免费向贫困人口发放。与之相应的还有休眠儿童成长健康计划、特殊人群营养补偿计划等等。
没有人能料到,这一切改变像是戏剧化的。原本一扇通往虚拟世界的大门,却成为全人类暂时的避难所。
自此之后,大部分民众都长期躺进了那个小盒子,即便是一些不太愿意承认虚拟世界的人,也不得不为了避免忍饥挨饿而加入其中。很多人戴上线圈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味觉模拟享受几十年都未曾有过的虚拟饕餮盛宴。
再往后的二十多年,各种资产也越来越多流入元宇宙,社会生活逐渐被数字代替,新的未来已经开始远离现实世界。甚至很多人在习惯了这份虚假之后,除了定期清洁身体和健康检查,就几乎再没有从休眠舱里走出来过。
哪怕不如‘塑晶’那样,能将人的意识完全带入另一个世界,但它的以假乱真完全可以让大家沉溺其中。被消除的是饥饿感,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纷繁世界,不过很多社会学家也在警惕,它同时带来的还有我们对现实的冷漠。
如今的世界和几十年前完全颠倒,从前这片穷人绝不可能涉足的世界,成为大多数人唯一的选择。而现在反而只有富人们可以随意回到现实世界,承担自己那份口粮的价钱。
再后来,关于那个来自天外的真菌,似乎讨论已经慢慢止步,它的变异速度大大超过人们的研究速度。好在无菌农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革新,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休眠舱营养液制作,哪怕粮食危机仍然紧随人类,但吊诡的是,它即将被人们再次淡忘…
倒是近年来,一些事情偶尔会引起大家对于现实的关注,其一是某些社会学家组织‘回归运动’,他们觉得元宇宙的人脱离现实时长太久,我们的文明不应该这样与世界割裂,所以他们试图号召一些经济实力不错的家庭,时不时以‘正常人类’的方式在现实世界生活。
而该运动很快被人骂得狗血淋头,甚至有人说这项看似贴近现实的活动带来的只有抽象意义。无论元宇宙是数字的现实化还是现实的数字化,这样做只会激起矛盾和伤疤。
另一件事就是震惊全球的‘军管农场’丑闻,而它带来的只有人们对道德底线的拷问,并没有谁愿意为此做点什么,受伤的只有那些被当作实验品的军人。
淡忘着,淡忘着,警钟敲响永远那么猝然。
无菌农场好景不长,2134年三月某日,β-269号农场出现大规模有毒农作物。调查结果相当悲观,某种新的真菌变异株忽然能够渗透极其严密的消杀工序。好消息是,其他农场暂未发现类似情况,它这次总算给了人类一点喘息时间,但具体会有多久?不得而知。
一时安乐再次被打破,人类看似找到了新的出路,希望却总在破灭。
……
安如第一次亲眼看见‘意识化作物’时是在十二岁,父亲曾告诉她,这项研究关系着全人类的未来。
时值六月,南太平洋的飓风早已消散,但数十米高的巨浪仍不时从数千公里外呼啸而至。它们或许来自赤道的强乱流,或许是愈发活动频繁的海底火山。
但在观察窗前,小姑娘丝毫无心去听大人们说些什么,她只想赶紧回到休眠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