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话题,甄氏原也没想着女儿回答,自顾自的说了句,“倒也还算般配,我自会去与你家舅舅说及的。”
顾婉华微笑,她就知道母亲会应下此事的,而且还会办的相当圆满。
其实母亲对待舅舅家的这些庶女还是很尽心的,只不过因为嫡庶有别,为了给舅母面子,才会表现的这般疏淡。
因着甄元霜和甄次雪的婚事儿,甄家大舅虽然是个粗人,府中有十多个庶女,可他从本心上来说,哪个都不想亏待。
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临出京前,亲自委托甄氏这个亲妹妹帮忙协助置办嫁妆,并且还极其信任的让甄氏帮着照着其他庶女的婚事儿,所以甄华的事情求到甄氏这里,也算是圆满了。
可这世间有些事情,却并不完全如人意。
陈府中陈姨娘是个一心为儿子考虑的内宅妇人,她自己出身不高,也没想着发婆婆威,所以在听说儿子已经有了心仪的姑娘,办完差使后便准备谈婚论嫁时,啥么脾气也无有了。
完全就是一个听儿子意见的好母亲,而且在搬出陈府之后,还兴致勃勃地开始准备儿子的婚房和彩礼。
年关将至,甄氏这个掌管中馈的女主人,那是空前的忙碌,可偏偏在这种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人恶心的事情,连除夕的年夜饭都没吃几口。
至于起因,还是顾家三房起的幺蛾子,这次又牵扯上了甄华,所以甄氏才气愤难平。
那一天,甄氏去向顾老太太请安的时候,竟然看到了极少向顾老夫人请早安的萧氏。
看到甄氏,便阴阳怪气地说道:“给大嫂道喜了!”
甄氏心里一凉,若说喜事嘛,最近着实不少,其一,长兄甄岳快要回京了,虽说要拖到正月,可因为此次用兵立了些功劳,有传闻说起,回京后就要升从四品,而且还任了个实职。
其二嘛,因为甄岳的重出江湖,向甄府提亲,有意向的勋贵世家一家接一家的,媒人都从来没断过。
甄家的庶女们再也不是无人问津的剩女了,水涨船高,男方虽然并不是百分百的优秀,也无有嫡长子,可也不算错了。
这自然当是喜事一桩,所以这段时间,甄氏心里也极高兴。
其三嘛,大过年的,这喜事儿一桩接一桩的就没断过,她虽然忙碌,却也开心。
可萧氏这一脸的阴阳气,她可不认为人家是诚心道贺。
知道她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也懒得跟她掰扯什么,用帕子压了压唇角,只想扯开这个不详的话题,“再有两日便是萧候出京的日子,可是还有什么需要?”
说起萧武乃至整个萧家,萧氏又扎心了。
论及萧武其人,其实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关于这一点儿,即便是对他有着前世之仇的顾婉华也不得不得不承认。
若非如此,文乾帝也不会委以重任。
试想,朝中武将可不只有平南候府和陈家,除了萧候府之外,还有不少武将出身的世家乃至新贵,能够选中萧武,也只能说是圣上的知人善用。
一接到帝王的任命,萧武就开始连轴转,事必躬身亲行,相当之不遗余力,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站在萧武的角度上,也可以理解。
在萧府老候爷在世的时候,萧武虽然也曾在军中历练,可终归年纪尚幼,经验不丰。
在被文乾帝晾了这么些年之后,重新启用,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且有楚云皓的几场漂亮仗在前,若想再有出头之日,荣光萧候府,他凡事只能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萧武的压力颇大。
而且,他现在完全不想回府,更不想见到顾婉芳这个让人糟心的嫡妻。
无论顾婉芳是不是无辜,也无论他对于两个妾氏有无真情,流掉的两团血淋淋的肉团都是真的。
这等于是啪啪啪地打脸啊,不只是对他萧武,还是对着承恩候的列祖列宗,所以说这口气,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甚至于萧武每次回府,都似乎能够闻到空气中的血腥味儿,那是与他一脉相传的味道,几乎令他窒息的感觉。
自从得了皇令之后,他几乎都没见过顾婉芳,更不要说与她发生点儿什么了。
如果说萧武的冷淡是一种冷暴力的主知,萧家那个从来就没省过油的老太太,在萧武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就开始身体力行的调教顾婉芳这个儿媳妇儿了。
用老太太的话来说,“以前做为萧府的二夫人,虽说礼节不显,马马虎虎也就过去了。
现在嘛,等我儿回转,为你请了候夫人旨,这出门进门的仪态当有所不同。”
因着这个满满的都是,我为你好的措词,顾婉芳就开始被萧家老夫人搓磨,而且你还说不出个什么。
从穿衣吃饭,到行走坐卧,乃至梳妆打扮,事无巨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萧家老太太挑不出来的。
而且,顾婉芳虽说是与顾婉华一起长大的,可受到的教育却是有区别的。
尤其是礼仪上边,顾老太太是专门替她请过人教导的,尤其是顾婉华身边的几个婆子,有两个都是宫里出来的,所以这一言一行,是从小一点一滴的行成的。
至于顾婉芳和顾婉婷,老太太从小就处于放养阶段,比如,她从不要求三房请安,也不苛求,在顾太傅这个洒脱的老男人看来,是自己为三房争取到的自由和宁静,可无形中,也让他们错失了许多机遇。
平时,虽然看起来府中的几个姑娘师从府中请来的几个师傅,没有甚么不同,那也仅限于琴棋书画这些大家闺秀们的日常功课。
至于礼仪行止方面的,顾府从未请过老师,因为做为顾府唯一的嫡小姐顾婉华,从小就是被颇重礼仪的婆子们教导着长起来的,所以,顾府不需要。
平时那些个聚会啥的,庶三房无职无权,也收不到什么帖子,不要说老夫人了,就连甄氏都不会带她二人的。
更重要的是,顾家的嫡女不愁嫁,顾婉华甚少掺和这种交际,连带着,顾婉婷和顾婉芳出去的机会就更少了。
出去少了,见识少了,只在府里窝里横。
甄华这个旁观者,一直都认为,宅斗分为如下几下方面,其一是当面见面的直接撕,这是最直接的一种。
其二是,话里话外的针锋相对,互相挖坑,散布小道消息,败坏名誉,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女人最注重这一套了。
其三也是宅斗的最高境界,完全一副是,我为你好,坑完你还得对我说谢谢的那种,比如顾老太太对于庶三房的一贯政策。
也就是出嫁之后,才会有了根本的区别。
侍候公婆,讲求的是礼仪,没人看你读书作画。
出外交际,诗画也不过是点缀,更多的是讲求礼仪和周旋间的行为处事。
所有这一切,顾婉华得到的是全套的教导,三房的两个姑娘就相差甚远。
萧家老太太固然吹毛求疵,顾婉芳本身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可顾婉芳眼里看到的是萧家老太太对她的搓磨,想到的是萧武对她的冷淡,完全不从自身找原因。
于是,受不得委屈的顾婉芳就悄悄的遣人向萧氏哭诉,说什么,每日里晨昏定省也就罢了,而且不仅侍膳还要侍疾,得不到片刻休息的同时,还得学习礼仪。
习惯了长女顾婉婷经常性的回娘家,在郎家作威作福。
一听女儿的哭诉,萧氏立马就不淡定了,百分百的认定了,这是萧家人对之前事情的报复,想都没想的就带着人冲进了萧候府,连个帖子也没递。
及至萧氏带着人来到萧候府的时候,方才知道什么叫规矩,什么叫嚣张和不可一世。
门房昂着头,连个眼神都欠奉,“萧夫人可是递了帖子?”
完全就是一幅,我家主人极忙,没时间搭理你的德性。
萧氏一噎,她即便再不知礼,亦知需要提前递帖子的规矩,可当时一接到女儿的哭诉,以及前来传讯的婆子添油加醋的哭求,就什么都忽略了。
尤其,从骨子里,她认为,是自己家人出力,萧候府才会有今日的荣光的,从气势上就凌驾了萧候府一头。
可惜,萧家老夫人就从来不是个能说通道理的女人,更不可能在被迫打掉了两个金孙后,还能够给萧氏个好脸子。
“你这条看门狗,快去通报一声,就说是顾府的三夫人前来看你们候夫人了。”
人都来了,断无有灰头土脸回去的道理。
门房其实早便得了消息,先前在顾婉芳派人回顾府哭诉的时候,萧家老太太就得了消息,是故,早便做足了准备。
门房斜着眼睛,冷哼一声,“今天是我们候夫人吃宅念佛的日子,不见外客。”
萧氏一噎,她嘴中的候夫人原是指自己女儿的,可此时也清醒了,时至如今,萧武还没给顾婉芳上书请下来,所以这萧候府中唯一的候夫人,可不就是萧老夫人那个老太婆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