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推算,外公参加过百团大战,但是我不知道他参加过哪一个时期的战斗。
作为八路军战士的外公,他并不知道当年八路军指挥部对于百团大战的部署,也不知道此后几十年来关于百团大战的各种评论,外公出于一个中国人朴素的感情,只知道日本鬼子来到了我们国家,杀人放火,要过安生日子,就必须把这个强盗赶出去。
外公讲过两件事情,这些年我一直没有忘记。
第一件是外公的负伤;第二件是日本人的罐头。
外公身上有过多处伤痕,被日军的子弹击穿手掌一次,头部被日军刺刀捅伤一次,被子弹划破一次,腿上被日军炮弹炸伤一次。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外公那些伤痕是在哪一次战斗中负伤的,也忘记了他负伤的具体年月,外公也许向我说过,我忘记了;也许没有说过负伤的具体时间。
外公这几十年来生活一直很不好,因为贫穷,总是和舅舅吵架,外公也只对我说过自己的过去,他的那些战争经历,文盲舅舅是不屑一听的。记得有一次舅舅说外公是革命队伍的逃兵,外公正色道:“我不是逃兵,我是响应号召回家种地的。”
外公说,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挖公路,日本人的汽车就来了。日本人的汽车上架着机枪,机枪嗒嗒响着,子弹落在脚边噗噗作响,空气中有尘土的气味。日本人跳下汽车,扑了过来,黑压压一大片,八路军挺着刺刀迎上去,在被挖得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展开了白刃战。外公说他的对手是一个非常壮实的日本人,日本人每做出一个战术动作,就会喊一声,声音很低沉,又很恐怖,像野兽的叫声。外公的步枪和日本人的三八大盖一撞击,他的手臂就隐隐发麻,步枪都差点掉下去。那一天,外公只喝了一碗叫作“哄上坡”的食物,这种食物是把面粉和野菜搅拌在一起,下在锅里煮,连汤带面舀一碗,看起来很多,其实这种食物发虚,很不耐饿,吃完后爬一道坡,就又饿了,所以叫作“哄上坡”。
饿着肚子的外公和日本人拼刺刀,气力上就先输了,外公不敢和日本人硬碰硬,日本人的刺刀捅来了,他只敢躲闪,好几次日本人的刺刀差点捅进了他的胸膛里。外公力气不如日本人,但是他对地形熟悉,刚才挖路的时候,他知道哪里是平坦的路面,哪里是挖就的深坑。在这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外公将日本人一步步引到了深坑边,他灵活地在深坑边蹦蹦跳跳,而肥猪一样的日本人毫无心理防备便掉进深坑爬不上来。外公捡起了路边的石头砸进深坑里,深坑里传来日本人杀猪一样的叫声。
战斗结束后,外公感到头顶上火辣辣地疼痛,一抹,满手都是鲜血,刚才拼刺刀的时候,头部被日本人捅伤了。
外公说,当年打鬼子的时候,很多人都剃光了头发,这是为了受伤之后便于包扎。怎么包扎呢?外公说,从衣服上撕片布包上,不让流血就行了。
外公还说过吃日本人罐头的事情。
那时候的八路军上了战场,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最高兴的事情是能够伏击到日本人的食品。那时候的日本人吃的是牛肉罐头,八路军吃的是“哄上坡”。
外公说日本人的罐头真香啊,吃一口浑身的骨头都酥了。营长说,等到革命成功了,我们也能天天吃罐头。
有一天晚上,他们伏击了日军的车队,车厢里放着很多罐头,八路军高兴得不得了,外公拿起一盒罐头,揭开就吃,可是罐头盒子里装的都是粉末,根本就不能吃,味道很怪。大家都问:“这是什么罐头?怎么这么难吃?”营长赶来后说:“这哪里是罐头啊,这是日本人的骨灰。”大家开始呸呸地向外吐唾沫,有好几个人把肚子里的胆汁都吐出来了。
日军打完仗后,活着的就烧化死了的,把死了的骨灰装进空罐头盒子里,拉回国内,供奉在靖国神社。外公他们把那一车日军的骨灰吃的吃了,扔的扔了,不知道抗战结束后,靖国神社里,在这些日军的名字下面供奉的是什么?
外公说,那时候八路军经常打伏击,缴获的战利品多了去了。不但有日本人的枪支弹药和罐头,还有日本人的饼干和棉衣、香烟、手表、望远镜、地图、书籍……八路军穷,见到什么都稀罕,见到什么拿什么,打扫战场的时候,有时候把日本人身上的棉衣都剥光了。而遇到拿不动的粮食,就全部送给附近的老百姓。
有时候还缴获了日本人的汽车,可是没有人会开,怎么办?刚开始的时候是塞进去几个手榴弹炸毁了,后来觉得这样太浪费了,就将汽车拆开,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轮胎扳手零件,甚至车厢边的挡板,都拿走,风挡玻璃拿不走,就捣毁了。
我曾经在山西晋南采访过东坞岭战斗,这是国共两党一起伏击日军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发生在1938年7月29日,地点在陕西省沁水县东坞岭。东坞岭的道路非常狭窄,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深沟。当时,日军300辆汽车来到东坞岭,给前线的日军送给养,八路军和国军打了一场凛亮的伏击战,300辆汽车无一逃脱。
可是,这么多的汽车难住了中国军队,没人会开走。怎么办?就全部烧毁了。当地的百姓说,那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过了20年,这里大炼钢铁,当地人把那些汽车残骸送进了炼钢炉里。
外公说,在根据地里,白天是日本人的天下,夜晚就是八路军的天下。
八路军能够在敌后战场坚持八年之久,而且实力不断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民众的力量。
这一点,连日军也看出来了。
抗战结束后,当年与八路军苦战的日军第一军参谋朝枝回忆说:“(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党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
日本的作战历史和我们这边的有很大不同,除了记载大的战事外,还记载士兵个体的活动。一直在冀南从事围剿陈再道和易良品的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在战后有这样的记录:“两名特务人员捉到当地居民,令其带路,当接近敌村时,带路的居民突然大声喊叫:‘来了两个汉奸,大家出来抓啊!’”“冈村支队的一个中队,当脱离大队主力分进之际,带路的当地居民将其带进不利的地形,使我陷于共军的包围之中。”“草野支队两名士兵,由于迷失方向,被村民带到敌军第四团第二营所在地。”
八路军是鱼,老百姓是水;八路军是虎,老百姓是林,鱼游大海,虎入山林,又怎么能够找到呢?
外公曾经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他们几个八路军被日军追赶,躲进了一座村庄里,老乡把他们藏在地窖里,外面掩上柴火。日军赶到后,将全村人集合在打麦场,让他们说出八路军在哪里。没有人说。日本人拉出一个孩子,一根一根地折断他的手指,孩子疼得昏了过去,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说出八路军的藏身之地。后来,八路军的接应部队打过来了,日军逃跑了。很多年后,外公神情凄然地说,那个孩子手指都被折断了,不知道他以后怎么生活。外公曾经想去山西寻找那个孩子,可是家中实在太穷了,拿不出路费。没有去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看,是外公一生的遗憾。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刚刚结束,日军就开始了报复扫荡,八路军被迫进行反击。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八路军还有十天的休息时间,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八路军连一天的休息都没有。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一面严令日军坚守碉堡炮楼,一面催促日军沿着铁路和公路两侧围歼八路军。八路军的破袭战被迫进入了阵地战。
日军因为兵力不足,将晋东南的129师作为围剿围歼重点,准备将刘伯承的129师全歼。
围剿129师的日军中,有一支500人的队伍,由冈崎谦受率领,对外号称冈崎大队,其实,日军一个大队满员编制1280人,大队长的军衔是大佐,而这支队伍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大队,冈崎谦受的军衔也仅为中佐。
冈崎大队是误打误撞而进入八路军总部的根据地,进入了八路军的兵工厂黄崖洞附近。黄崖洞兵工厂是当年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八路军各个军分区都有兵工厂,但是这些兵工厂只能做一些枪械维修,而黄崖洞兵工厂可以日产400支步枪,所以八路军将领都非常喜爱这个兵工厂。
冈崎大队摸到了八路军的腹地,刺刀架在了八路军的胸前,八路军不能不反击。
一场谁也不想打的战斗不得不开打了。冈崎不想打,是因为众寡悬殊;彭德怀不想打,是因为投鼠忌器。
日军当年其实并没有发现黄崖洞兵工厂,因为这个兵工厂极为隐秘,四面都是陡峭绝壁,进出口仅为一线天,而日军看着地势险要的一线天,哪里敢继续深入。如果当初冈崎大队冒险进入险地,八路军的兵工厂就会遭到破坏,八路军将会陷入更为艰苦的处境。
但是,冈崎没有这个胆量。
冈崎大队在黄崖洞兵工厂附近一出现,彭德怀就命令关门打狗,将这支孤立之敌关在根据地内,予以全歼。
参加围攻冈崎大队500名日军的八路军有:129师386旅、385旅各一部,新编第10旅,决死第1纵队25团和38团,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山炮连。八路军与日军兵力之比,最少有20:1。
所有人都认为八路军具有压倒性优势,在自己的根据地作战,熟门熟路,冈崎大队来到这里,只能是送死。彭德怀、刘伯承、陈赓等八路军将领也是这样认为。
可惜,事情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杨云溪当年在八路军炮兵团山炮连,他亲眼见证了这场被载入史册的战斗。
也是在百团大战的时候,八路军才有了威力强大的八八野战山炮,而易良品缴获的,就是一门这样的野战山炮。
杨云溪说,115师在平型关围歼日军辎重队的时候,八路军战士看着日军的汽车渐次驶入包围圈,用刺刀和日军厮杀。如果八路军有山炮,就可将日军的汽车一炮打瘫,截断他们的去路和退路,可惜当时八路军没有山炮,只有迫击炮,而迫击炮杀伤力有限,所以此战中八路军尽管以优势兵力包围了日军,但因为武器不占优,居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后来有记载说,八路军的平型关战斗中,与日军的伤亡比例是1:1。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说,一定要建立八路军的炮兵团。周恩来从汉口要来了炮兵物资和弹药,还从国军部队里请来了两位专家,一个叫沈毅,一个叫白泯。八路军的炮兵团就这样成立了。
在参军前,杨云溪是一个店铺的小伙计,他听说这支穿着灰色衣服的队伍去打日本人,就要求加入。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人同意了,派他站岗。当时八路军连多余的军装都没有,小胡子说:“打过几仗,就什么都有了。”杨云溪就穿着从店铺带来的长袍站岗。后来,杨云溪才知道小胡子是一个朝鲜人,八路军炮兵团团长,名叫武亭,而他的祖国朝鲜,在日本军队进入中国之前,已经被日本占领了。
在关家垴战斗中,杨云溪在炮兵团里担任观测的任务,测定炮弹的方向、距离,指引炮兵发射。
杨云溪说,彭德怀一听说冈崎大队来到了根据地腹地,就指令将这支日军消灭了,一个不留。
杨云溪一直能够记得,彭德怀就在距离自己不到100米的战壕里指挥战斗,他身靠在战壕的一边,一条腿支撑在另一边。日军的飞机飞来了,在头顶上嗡嗡作响,炸弹激起的尘土溅在了彭德怀的身上,但是他手举望远镜,一动不动。一直跟随着八路军总部的记者徐肖冰赶快拍摄了这个情景,这就是以后百团大战中彭德怀的珍贵照片。
然而,即使八路军副总司令亲临一线指挥,即使处在万名八路军的包围圈中,500名日军却像蜷缩成一团的刺猬一样,根根竖起的毫针让八路军无从下手。
冈崎大队一出现在根据地纵深,八路军就从四面合围而来,冈崎大队断定难以抵挡,就从黄崖洞西窜,来到了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
冈崎谦受是参谋出身,懂得用兵之道。关家垴是一个地势高耸的山岗,山顶上有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平台,这种地形很像沂蒙山区的岱崮,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家垴就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关家垴北面是悬崖峭壁,东西两面是陡峭的山坡,只有南面坡度较缓,八路军要攻击,只能选择南面。而且,南面还有一座山峰与关家垴隔沟相望,可以组成交叉火力,拦截进攻的八路军。这个山峰叫作柳树垴。垴是北方方言,意思是小山包。
关家垴上还有几十间窑洞,窑洞的主人在战斗快要来临,日本人一出现在视线里的时候,都逃到了山下。日军将这些窑洞全部打通,组成了阻击阵地。即使八路军攻上了关家垴,也难以攻进这些窑洞里。
这个地方太适合防守,而太不适合进攻了。
彭德怀和左权商量如何进攻。
王政柱说,百团大战的时候,八路军总部和延安的每封电文,最后的签名都是彭左,有的作战命令发布者也是彭左。有人不了解彭左是谁,曾经问过他,他回答说,彭左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我想起了以前读过明代作家张岱《夜航船》序言中的一个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詹台明灭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古代对读书人很尊敬。有人考据说,在唐代,如果你没钱吃饭,走进饭馆只要说“我是诗人”,就能吃到免费饭菜。
王政柱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司令是朱德,副司令是彭德怀,参谋长是叶剑英,副参谋长是左权。抗战第二年,朱德就从山西抗日前线回到了延安,叶剑英没有去过抗战前线,坚持在抗战第一线的是两个副职:彭德怀和左权,所以八路军的电文署名都是彭左。
杨云溪见过彭德怀和左权,两个八路军高级将领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杨云溪眼中的彭德怀将军非常耿直,脾气火爆,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是一个非常正义、毫无私心的人。多年后,我阅读《彭德怀自述》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和彭德怀恰恰相反,左权是一个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人,他总是面带笑容,对每个人都是这样,说话非常客气。彭德怀是霹雳雷霆,而左权是和风细雨,当年八路军最高层的这两个人真是绝配。彭德怀一旦发起脾气,左权就说消消气,消消气,很灵验的,彭德怀很快就脾气变好了。
山崎大队来到黄崖洞兵工厂门口的时候,八路军一个连队没有阻击,连长带着一连人仓皇逃跑,彭德怀大怒:“枪毙了娘卖逼的。”连长被枪毙了。
山崎大队来到关家垴构筑工事,八路军团团包围,彭德怀严令:“把娘卖逼的日本鬼子干掉。”
八路军攻打山崎大队受阻,伤亡很大,刘伯承想让部队撤下来,彭德怀又一次骂娘卖逼的,他对刘伯承发火:“拿不下关家垴,撤销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他居然要杀刘伯承。
杨云溪说,彭德怀是一个直杠子人,左权是一个聪明人,刘伯承是一个老好人。
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冈崎大队据险坚守,所以,八路军有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展开。
几十年来,各种书籍对关家垴的记载出入很大,有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的违背事实,大肆渲染。而对战斗的结果也众说纷纭。
战斗是在1940年10月30日凌晨3时打响的,首先攻击日军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直接来到团部指挥的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彭德怀和左权都来到了前线阵地,可见关家垴战斗有多重要。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是保卫总部安全的警卫部队,战斗一开始就把精锐的警卫部队派上去,可见彭德怀和左权歼灭冈崎大队的决心。
冈崎大队就是一把抵近八路军总部的刺刀,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把刺刀折断,付出再大的努力也要折断。
近战、夜战是八路军的特长,这次攻打山崎大队依然需要近战、夜战。八路军并不是喜欢近战、夜战,而是万般无奈才采取这种搏命打法。日军占据了关家垴和柳树垴,兵力集中在方圆几百平方米的两个山头上,如果八路军有飞机,有像美军那样的燃烧弹,只需飞到空中丢下两颗燃烧弹,这股日军就会被烧成木乃伊,可是八路军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苏军那样的喀秋莎火箭炮,有足够的炮弹,只需对准目标,一通猛轰,这股日军也就上了西天,可是八路军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德军那样的豹式坦克,排成方阵,沿着南面的山坡轰隆隆开上去,日军就会被压成肉饼,可是八路军还是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日军那样的毒气弹,只需发射几颗,这股日军就会变成人体标本,可是八路军仍然没有。同一时期的“二战”军队中,中国军队是最贫穷的,我们只能用血肉之躯,用不屈意志,与曰军的钢铁机器抗衡。
特务团偷袭的这个夜晚,冈崎大队意识到将要面临一场恶战,他要以自己为饵,吸引八路军主力进行包围,然后外围的日军援兵实施反包围,聚歼八路。冈崎大队这天晚上挖了半晚上的防御工事,在特务团攻击开始前不久,刚刚睡着。
起初的战斗相当顺利,特务团的两个尖兵偷偷摸上了关家垴,将两名站岗的哨兵刺死了,紧跟在后的第2营对着窑洞扔出了一连串的手榴弹,爆炸声震天动地,埋伏在半山坡的大部队呼啸着卷上坡顶,关家垴的第一排窑洞就这样轻易被占领了。
杨云溪说,刚开始非常顺利,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会打得那么残酷。
日军将所有的窑洞打通了,每一排窑洞的前面都挖有散兵坑,第一排窑洞被拿下后,所有的日军都集中在了第二排窑洞里,拼死抵抗。冈崎大队里的每个敌军都明白,现在只能做困兽斗,因为关家垴三面环沟,退无可退,再退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关家垴上极为狭窄,八路军特务团根本就无法投入更多的兵力,只能一个连一个连进行攻击,这就是兵家大忌中所说的“添油战术”。而日军蹲在掩体里,架着机枪,只需要对着出现在视线里的身影开枪就行。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得八路军抬不起头来。
杨云溪说,那天晚上,枪声一直响到了天亮,八路军被抬到山下的伤员一批又一批。每个人的伤口都是在身体前面,都是倒在冲锋的路上。
天亮后,特务团仍旧无法攻占关家垴,只好暂停攻击。
早晨9时,大部八路军援兵赶到,对关家垴和柳树垴再次发动攻击。穿着灰军装的身影沿着陡峭的山坡密密麻麻地向上爬,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去,鲜血顺着山坡向下流淌。八路军一部甚至已经占领了柳树垴,关家垴也岌岌可危。八路军杀声震天,士气大盛。就在胜利在望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了几架日军飞机,对着山坡疯狂扫射轰炸,八路军躲无可躲,伤亡惨重。
柳树垴上,龟缩在散兵壕里的日军趁机反扑,再次抢占了柳树垴;关家垴上,已经占领了第一排窑洞的特务团,因为后无援兵,不得不再次停止攻击。
关家垴是长期从事游击战的八路军所打的第一次大型攻坚战,因为缺乏重武器,伤亡前所未有的惨重,772团是担任主攻的一个团,1营1连上百人,仅剩3人;3连仅剩指导员和两名伤员;四连仅剩下十几个伤员。这个营被换下来的时候,能够拿起枪支的,仅剩下六个人。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个情节。
现代战争,打的是武器装备,而不是人数。
杨云溪说,他看到有一个八路军战士,站在一具具牺牲的战友尸骨前,大声哭。
杨云溪还说,那时候彭德怀的脾气很大,他抿紧嘴唇,瞪着眼睛,看起来很凶。
八路军最著名的几员将领彭德怀、刘伯承、陈赓,都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打过无数的恶仗、险仗,每个人都拥有辉煌的战争经历,他们此后都是共和国的元帅大将,可是此刻,面对500名日军残兵坚守的土坡和空中盘旋的日军飞机,硬是没有丝毫办法。
没办法,武器不如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抗日战场上,枪口在后背会被所有中国军人认为是耻辱。而此时八路军的伤兵,没有一个人的伤口是在后背上的。
说一个与伤口位置有关的故事。
滇军一直被认为是战斗力很差的军队,和桂军比起来,滇军几乎没有留下可以称道的记载。我想,这可能与滇军没有人在国民政府担任高官有关,桂军有白崇禧、李宗仁,而滇军有谁?滇军中的云南王龙云的影响力,是远远不能与白崇禧、李宗仁相比的。
然而,滇军在抗战中一直打得有声有色,只是没有为后世的我们所知罢了。
抗战一开始,滇军组成的60军四万官兵就徒步一千多里,穿越莽莽苍苍的横断山脉,跨越浊浪冲天的怒江、澜沧江,来到了长沙,在这里,他们才能乘上火车,开赴徐州,又从徐州一路奔往台儿庄战场。
60军刚刚到台儿庄战场,就遇到日军进攻,国军将士们来不及喘口气,来不及吃口饭,就投入了战斗。尖刀营与日军奋勇厮杀,营长尹国华和500多名战士阵亡,仅剩还一个名叫陈明亮的战士。团长莫肇衡身负重伤后,以手指蘸血在路边石头上书写:“壮志未酬身先死”,含恨殉国。旅长王秉障手持三八大盖,亲自与日军拼刺刀。滇军中的将领都有武术基础,龙云就是一名武术高手,他年轻时候曾经打败过在昆明摆擂台羞辱中国人的法国大力士,所以,滇军中习武成风。
旅长王秉障手持三八大盖,接连挑死十几名日军后,自己的胸脯上也被日军射了一枪。战斗结束后,旅长王秉障摇摇晃晃走到了师长张冲面前,笑着说:“师长看看,枪口是不是在胸前?”
张冲是60军184师师长,184师坚守禹王山长达22昼夜,当年,此战例被编为军事教材,提供所有国军学习。
很多经历了关家垴战斗的八路军老兵,在以后的回忆录中都说,这场战斗打得实在艰苦。
之所以会打得艰苦,是因为八路军没有重武器。
八路军来到陕北之前,经历了漫长而艰险的长征,一路爬雪山过草地,来到陕北的时候,只剩下轻武器。而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仍没有重武器。龙云在他的《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中说,七七事变后,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他与朱德交谈,问朱德:“这次抗战,政府给了你们些什么武器?”朱德说:“我们只要轻武器。”朱德是龙云的师兄,两人都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为什么只要轻武器?可能那时候红军已经做好了打游击的准备,而重武器不利于运动战,只会带来麻烦。重武器运输难、补给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八路军用骡马拉着大炮,如何能够躲过日军炮楼的视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重达千斤的重炮,又如何能够转移?而且,就算有了大炮,炮弹呢?八路军在敌后作战,远离西南地区的兵工厂,而自己又不会生产炮弹,大炮只能称为聋子耳朵。
八路军不是会缴获吗?为什么不缴获日军的呢?
日军每个大队有两门步兵炮,牵引步兵炮的是汽车,日军把他们的大炮看得比性命还重要,有那么容易缴获吗?
百团大战后的1942年4月16日,日军100多名军官来到晋中地区视察,第63师团高木联3大队一部武装护送。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代司令刘昌毅侦察到这个情况后,率部设伏袭击,日军逃走。打扫战场时,战士们报告说缴获了一门山炮,刘昌毅喜出望外,奔跑过去查看,却发现只有炮架,没有炮筒。日本人不可能出征的时候只带着一尊炮架,刘昌毅让分头去找,果然在小河中找到了日军掩藏的炮筒,炮筒上还有一行日文。日军也知道大炮携带困难,逃跑的时候,就把大炮分解掩藏。
半个月后,刘昌毅收到一封日本人写来的信,信中写道:
将军阁下勋鉴:
4月16日,皇军在榆武公路丢失山炮一门,闻悉现存于贵部。此炮乃天皇赐给吉田旅团长的。吉田先生视此炮为最高荣誉,如其命也。将军如能奉还,皇军将满足阁下提出的一切条件。
此奉,大安!
日本人居然写信向八路军索要山炮,也亏他们想得出。这门山炮,八路军当然不会给的。八路军穷得叮当响,能有一门山炮,就像乞丐捡到了金元宝,怎么会再送回去呢?
然而,此刻,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关家垴,一个几百米高的土坡,500名日军把守的阵地,让没有重武器的万名八路军难于攻破。
关家垴战斗一直打了两天两夜,日军伤亡过半,而仰攻的八路军伤亡惨重,几乎每死一个日军,都要牺牲好几名八路军战士。
山下的八路军攻打艰苦,山上的日军日子也不好过,两天两夜,又饥又渴,没有补给,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当时,在一线指挥的陈赓给彭德怀打电话,请求把这股日军放在山下再打,只要八路军撤开包围圈,这股饥渴交迫的日军肯定忙不迭地下山逃命,到时候,日军不再占有地理之利。彭德怀拒绝了陈赓的请求,认为如果放下山来,就很难全歼,目前已经将日军逼上了绝路。陈赓说,这样攻击,代价太惨重了。彭德怀说,打光了,我再给你补充。
陈赓的电话刚刚放下,担任另一路攻击的刘伯承也打来电话,请求停止攻击。刘伯承说,这样的打法,八路军赔不起。彭德怀对刘伯承一口一个老兄,要他一鼓作气,把冈崎大队的残兵全部消灭。刘伯承生气了,他说彭德怀这是蛮干。彭德怀也生气了,他说要撤销129师的番号。
当然,彭德怀说的是气话。当时,每个人的眼中都急得喷火。
彭德怀所在的战壕,距离一线攻击部队只有两三里,前线的一举一动他全都看在眼里,八路军战士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一茬茬倒下去,他也心急如焚,悲痛难耐,可是,如果不赶紧攻下关家垴,日军从武乡和辽县增援的25⑻名援兵即将来临,129师将要面临灭顶之灾。
而且,仅有500人的冈崎大队,就敢在八路军的根据地横冲直撞,而八路军却不能将他们全部消灭,这如何能够让人受得了?八路军以后在江湖如何立足?
还有,这些年来八路军一直在打游击,很少有过攻坚战,如果此次攻坚战失败,八路军以后对攻坚将会心存恐惧。
所以,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股孤立之敌全部歼灭,然后转移,让武乡和辽县的2500名日军扑空。
要将这股占据了地理优势的日军全部消灭,太难了。
八路军中足智多谋的老师长刘伯承举着望远镜观察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战士们运用土工作业,挖暗堡逼近日军,然后突然攻击,展开白刃战,这样可以减少牺牲。
八路军中,刘伯承是公认的足智多谋的人。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所经历的大大小小战斗,只要是老师长刘伯承指挥的,无一不是妙计迭出。刘伯承有“军神”之称,又有“常胜将军”之称,他一生还真的没有打过败仗。
刘伯承的土攻,让所有八路军将士茅塞顿开,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郑国仲亲自带人挖地道。以后,郑国仲成为东海舰队司令。
关家垴和柳树垴上的激战一直在进行着。因为地域狭窄,八路军只能一个营一个营地攻击,一个营打光了,再换一个营。
杨云溪说,阵地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声嘶力竭的喊叫声,站在几百米的山下也能听见。
彭德怀让杨云溪用迫击炮轰击日军,杨云溪观察后说,由于关家垴上是平台,无法看到日军的具体部署,而且,双方的士兵缠斗在一起,轰击日军,肯定会伤及自己人。
没有炮火支援,八路军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前进攻,每前进一寸都要付出伤亡代价。
更要命的是,日军2500名援兵已经赶到了关家垴附近,与外围的八路军交火。而在远处,数千名日军乘着汽车,骑着马匹也向关家垴涌来。
日军的目的是全歼129师和八路军总部。
1940年10月31日16时,战斗进行的第三天,彭德怀发出了最后的攻击令,冲锋号吹响了,郑国仲的769团一个营呐喊着,挺着刺刀,向关家垴上冲锋;另一个营则把坑道挖到了日军的后面,手榴弹天女散花一般地落在了日军阵地上,冈崎大队长被第一轮从天而降的手榴弹炸死了。
但是,日军三人一组,就地反击。八路军一个营接着一个营旋风般地卷上关家垴顶部的平地,日军来不及装弹射击,就跳出战壕与八路军拼刺刀。八路军肃清了部分残敌,而有100多名日军则逃到了半山腰的窑洞里,继续与八路军对射。
北方的窑洞就是土窑洞,都是在山崖上挖凿而成的,如果八路军有重武器,只需一发炮弹轰在窑顶,土窑洞就会坍塌。可是,八路军只有迫击炮,而迫击炮轰击这种土窑洞,形同隔靴搔痒。
半山腰的激战,竟然从黄昏打到半夜,又从半夜打到天亮。冈崎大队最后的残兵,仍然没有被肃清。
杨云溪说,天亮后,日军的飞机来了,足有十几架,对着进攻的八路军投弹扫射,有八路军被射中了,就沿着陡峭的山崖骨碌碌滚了下去。而日军躲在窑洞里,轰炸不到。而地面上,一股日军冲破了八路军的阻击,拼命要与冈崎大队的残敌汇合。在关家垴,没有重炮的八路军上万人啃不动冈崎大队,而拥有重炮的日军2500人却啃动了八路军的包围圈。
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至为重要。
彭德怀和左权发布了撤退命令,八路军功亏一篑,眼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
这就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惨烈的攻坚战关家垴战斗。八路军一共进行了18次冲锋。
关家垴战斗结束后,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实际上也就画上了句号。
百团大战秆灭日伪军两万余人,让日军和国军都第一次看到了八路军的实力,日军《华北治安战》中如此记载这一幕:“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日军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
百团大战也改变了所有人对八路军的看法。老八路说,百团大战前,很多人说八路军游而不击,连国民党杂牌军也看不起八路军,而百团大战后,再没有人对八路军微词了,连国民党高级将领都说,八路军是真心抗战。
如何看待百团大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彭德怀自述》中有这样两段话:
我认为,对于这次战役的估价,不能离开当时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当时担负的任务。如果抛开这些,而重于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为了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战略方针”,我认为这样来分析和推论一次战役行动,是有点过分,因为当时战役的胜利,实际上比损失要大得多。
对百团大战的恶意攻击者,你们站到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队伍里去了。请你们看上面毛主席给我的电报吧!你们的看法为什么和毛主席的看法那样不一致呢?你们不是站在讲演台上,用劲地叫喊打倒彭德怀吗?还喊打倒这,打倒那。你们想一下吧!你们自己呢?不是三五人坐在房间里闲谈,而是多少次在多少万人的群众大会上的演讲,放出来的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