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煮上一壶铁观音,在茶香的萦抱中,沐川先对顾安仁之前的疑问进行阐释:“在北京、上海这类地价高的城市,要想把工业遗产类建筑,改建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定要考虑更多的商业因素。只有园区运作得好,才有可能达成保护工业遗产历史信息及其价值的初始目标。这对运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二者很难兼顾。
“但刺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地价相对便宜。在此基础上,适度的商业化,就能保证园区获得经济收益,因此我们能承诺,最大程度地保留之前厂区的原始风貌。再者,我们对园区的总体规划是,突出刺桐文化,所以我们会对入驻的商家提出相应的要求,不能随意改添外部建筑,而商家内部的装潢,也必须依着厂房的结构来打造。”
顾安仁点头表示认可,但又提出一问:“如果说园区突出文化氛围,那么我们怎么保证能盈利呢?我们怎么确定,来的是参观者,还是消费者?或者说,文化产业园区和博物馆的区别在哪儿?”
这个问题问得很现实。博物馆本来就是公益机构,并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但对于糖厂来说,必须首先考虑商业回报率。
沐川忖了忖,回道:“在我看来,消费者和纯粹的参观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参观者,起初可能只是抱着参观的目的,但商家的文化产品,也能在环境的加持下,带给参观者很好的心理体验。那么,参观者是完全有可能转变为消费者的。再说博物馆。现在几乎每个博物馆,都在出口设置了一个文创产品的卖场。参观者在参观完展厅,获得艺术文化的享受之后,大多愿意掏腰包购买一些文创产品。参照博物馆的这种运作,文化创意产业园也能驱动参观者在文化体验之余,进行消费购物。”
“嗯,我听你说过,园区里还会引入一部分美食商家。参观者在逛园区的同时,应该也会有吃饭的需求。”顾安仁说,“不过,这样的商家不能多,也不要重样,避免无谓的竞争。”
沐川把商业计划书递给顾安仁:“这一点,我在商业计划书里也有写到。顾爷爷,您先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地方您尽管问。”
顾安仁接过商业计划书,认真看起来。
顾长庆趁机和沐川低声交换想法,顾小欢把茶水斟好后,也跟他们攀谈起来。这么一来,顾长顺被撇在一边,倒像是个局外人。
此时此刻,顾长顺已经知道,从头到尾,只有他才想把糖厂做大做强,家里的其他人竟然都“临阵倒戈”,为利益所动。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在闲置的厂房边,聆听昔日的风光。也曾想象有一日机声隆隆,再续辉煌的光景。但他从没想过,他们竟然会把厂房改作他用。
盈利固然重要,但祖宗的基业就不重要么?
顾长顺想不明白,也不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