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钱燕卉想的是对的。
因为对她的不喜,杨家人对着这一场婚事是极其的敷衍。杨建军和赵慧英直接就撒手不管,留着杨老大和大儿媳两个人捏着鼻子办酒席。
纵然杨大勇兴高采烈的,又有什么用呢?他才多大,他没有能力在家里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对着父母的敷衍即使再不满意,也没有办法硬气的掏钱自己来。之前之所以能让杨家人同意,也不过是仗着杨家人对他的疼爱罢了。
但是本来心里就很不满了,这次,不管杨大勇再怎么闹。杨老大都咬死了,就这个样子。要是不满意,那就别结了。
按照杨老大的想法,这结婚他根本就不想办酒席。一个比儿子大十岁的儿媳妇,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再请了村里人来,是嫌这么些天,别人的笑话还没看够吗?
但是杨建军可不管他是不是觉得丢脸,勒令他必须请一些人。有的无关紧要的就算了,但该请的还是得请。毕竟,是他们杨家的第一个孙子辈的,也是第一个结婚的。
最终,杨老大和媳妇商量了很久,才定下了名单。首先,一些村里的长辈是肯定要请的。虽说这些长辈有的年纪实在太大,不一定会来,但是要去上门请人家,礼数得周全。
再则,就是一些家里的亲戚之类的。像是一些不亲近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杂七杂八的就不管了。一些经常走动的,关系紧密的,还是要请的。最后,就是一个村子里走的比较近的了。
挑挑拣拣的,即使再不想请,最后挑出来的名单里竟然也有差不多十桌人了。杨老大看了许久,最后一直到实在是减不下去了,这才罢休。杨家的大儿媳数了数人数,再算了算结婚要花的钱,心里更不高兴了。
除了结婚办喜酒的钱,还要给嫁妆。到底是村长家,这点礼数还是要有的。虽然人家是知青,没有家里人撑腰,但是你不能没良心不是?要是真干出了不给彩礼的事情,只怕村里人要说他们欺负人了。
忙了一大通,费心又费力,最后却被儿子指责敷衍不用心。杨家老大夫妻两个也是被气的够呛,杨老大险些被再抽他几下。
看着大哥一家这段时间闹出来的事情,杨老二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要把自己的儿子看好了。
他儿子虽然比杨大勇要小上两岁,但是马上也到了成家的年纪了。要是也像杨大勇这样,杨老二觉得自己能被气死。
而杨大勇不高兴,钱燕卉更不高兴。看着杨家人送过来的十块钱的彩礼并一些鸡蛋猪肉之类的,钱燕卉当然知道杨家人的态度。明显是对这场婚事很不上心的,更对她极其不满意。
否则,杨家怎么会送上这样的彩礼?要说这个彩礼,其实也不算少。一般人家能出的起这样的彩礼,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是杨家杨建军可是村长,杨老大又是参军回来的,家底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比的。
在钱燕卉的想法里,这彩礼不说其他的,自行车得有吧。其实最好的是有三转一响,但是她知道杨家人对她不满意,三转一响肯定是没戏的。可是她知道杨家有一辆自行车的,她以为,杨家会把这辆自行车当做彩礼呢!
偏偏,本来心里就已经很不高兴了。可是对着杨大勇,她还不能发脾气。她要讨好杨大勇,在杨大勇带着愧疚跟她道歉的时候,也只能咬着牙说没关系。甚至,还要反过来安慰他,说自己不在意,说杨家老大夫妻两个,也是为了他们的以后着想。
这样好了,她把杨大勇安慰好了。安慰的杨大勇握着她的手,深情的说他会一辈子对她好。可钱燕卉自己却呕的要吐血,内心已经把杨家人大卸八块。
或许是钱燕卉用力过猛,看着杨大勇似乎真的对着杨家人没了怨恨,钱燕卉心里一惊。她只是为了在杨大勇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善良,可不是真的为了杨家的和谐做努力。毕竟,杨大勇要是真的对她没了愧疚感,以后还怎么在各种争吵中护着她?
花尽了心思,钱燕卉再开口,就在心里想了又想才说话。这下,可算是达到了她的目的。成功的挑起了杨大勇对她的愧疚,觉得自己的爸妈对她太过苛刻。
分别的时候,钱燕卉是觉得满心疲惫。明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可是也并不开心。回到知青院里,看着其他知青眼里异样的情绪,钱燕卉更是烦躁。
不过好在,钱燕卉后来还是想明白了。关于彩礼的事情,也不生气了。反正她又不是真的决定下半辈子就跟着杨大勇了,彩礼多少本来她也不需要在乎。就是三转一响真的买回来了,又能怎么样?她能享受多久?等明年她走了,还能把这些东西也带走不成?
这么一想,钱燕卉的心气总算是顺了。隔天,还有在杨大勇的面前表现了一番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把杨大勇这个傻瓜蛋高兴的分不清南北了。
杨老大虽说不想办这场喜酒,但是都决定了,那还能不办?到最后,还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处理各种事情。结婚那天那么多的人,要请几个婶子在后厨帮忙。结婚的时候,新娘得有娘家人陪着。钱燕卉是知青,在小杨村没有娘家人,那也得请两个关系好的来一下。
要是换了一个星期前,那愿意来的肯定不少。只要钱燕卉开口,估计整个知青院的人都愿意过来。可是钱燕卉现在哪还有这个人缘?说了好几个都不愿意来,最后还是魏晓楠不忍让她太难看,答应过来了。
除了魏晓楠,最后和钱燕卉同住一屋的那个知青也答应来。钱燕卉后来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她怎么混成了这个样子?跑一趟白吃饭的事情,她去请都请不到人。
不管钱燕卉和杨家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杨大勇是高兴的很。结婚当天,杨大勇骑着自行车,迫不及待的往知青院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