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考核让六位通过考试的知青都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想到应该会有面试,但没想到,“面试”他们的竟然是孩子们而不是老校长。
当即就有知青不满的出声:“这算什么?那群小崽子懂什么?”
老校长似乎是早就预料到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生气,但看着六个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满的人解释了一句:“你们六个人的文化水平都很好,但当老师是要给孩子们上课的,到底谁更合适,只有给孩子们上一堂课以后,才最清楚。”
这个解释听起来也很合理,但还是有人不满:“可是孩子们当然喜欢带他们玩的人了……认真上课的谁会喜欢啊……”
老校长微笑:“所以我和宁老师也会在课上旁听,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的。”
所有提出的问题都被老校长解答,他们想不同意也找不到理由了,只能不情不愿的同意。
实际上,他们不同意正是因为没有把握。他们其中除了钱燕卉是初中毕业和一个中专毕业的以外,另外四个人都是高中毕业。但无论是什么学历,他们六个人都没有上过师范,并不知道该怎么上课,更没有信心能让孩子们喜欢他们。
压根没想到最难的根本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这一关,这让知青们愁坏了。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其他知青,也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受,但总觉得有些克制不住上扬的嘴角。
没有通过考试,和老师无缘,他们本来是十分沮丧的,也有些不甘。但听闻要给孩子们上课,还有老校长和宁老师旁听。看着这通过的六个人愁眉苦脸的样子,都忍不住幸灾乐祸起来。
而这六个人,在最初的抱怨以后,都积极准备了起来。都到了这一关了,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他们怎么样也不会放弃。于是,他们大多开始给同住一屋的知青上课。把知青当做是孩子,开始练习。也就是练习以后,他们才发现,上课竟然真的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一开始,甚至有人话都说的结结巴巴。
院子里其他的知青都在关注这六个人的情况,这六个人互相之间也在打听其他人的情况。很快,另外四个人就发现,魏晓楠和钱燕卉可能会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魏晓楠是高中毕业,后来也很努力的看书,能通过考试很正常。而她练习上课的时候,也不觉得很吃力。她本来就是很优秀的女孩子,在来到小杨村的第一天,在其他知青不敢说话的时候,她就非常镇定的在台上发言。所以在练习上课的时候,除了一开始有些搞不懂方式以后,后来几乎是很顺畅的。
而以初中学历通过考试的钱燕卉,他们本以为她是运气好,没想到在最后一关上,她运气更好。
她本就是个外向开朗的性格,长的清秀可爱,笑起来甜极了。小时候的她在院子里就是大家都喜欢的小姑娘,而且家里富裕,父母经常会给她买一些故事书看。从小学到初中,她经常会给没看过故事书的同学讲故事。而上课,其实和讲故事差不太多。起码,她不会结结巴巴说不出来话,也不会觉得在众人的目光下放不开。而这,几乎就已经让她赢了一大半。
老校长给了他们三天的时间,很快,三天就过去了。
这天,老校长把所有的孩子们都集中在教室里,让六个知青分别给他们上课。他,村长和宁长安在后面旁听。
六个人都想第一个去,先给他们留下一个印象。最后,村长拍板,让魏晓楠第一个上。
魏晓楠长的明艳,本来是个很漂亮,笑起来很引人注目的女孩子,但这几年的劳动让她的变黑变糙了很多,看起来没那么漂亮了。但同时,也成熟了很多,看起来非常有老师的气质,当她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村长忍不住点了点头。
她走上讲台,面对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心里有些紧张。但她从来都是稳重的,略微一笑,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课。她的讲课方式很是规矩,先是带着孩子们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开始挨个段落的讲解。
虽然中间有点磕绊,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起码比接下来四个人都要好。
第六个是钱燕卉。
她一走上讲台,孩子们就躁动起来。谁都喜欢漂亮的事物,孩子们因为小,不懂得克制,表现得更加明显。当她甜甜一笑,开始讲课的时候,孩子们听的比什么都认真。
而她上课的方式也很与众不同。她并没有一开始就带他们读课文,而是跟他们讲了几个小故事。这几个小故事看起来跟上课无关,但等她讲完,大家才惊讶的发现,她竟然把课文里几个生词全都带着孩子们认识了。而且,在故事的结尾,她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引到了课文上。
然后她才带着孩子们把课文整个读了一遍,不出所料,这次,没有了生词的阻拦,孩子们读的很好。而后,对于课文的讲解,也很是生动有趣。孩子们听的都很专注,明显对她的上课很感兴趣。
一节课结束,几乎是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次谁胜出了。
老校长更是连连点头,满脸的笑意,看得出来对她很满意。虽然中间也有些生疏和错漏的地方,但明显,她的表现比前面五个人都好了太多了。
而当老校长问起孩子们的意见的时候,不出意外的,孩子们都选择了钱燕卉这个看起来漂亮,上课也有趣的老师。
村长也点了点头,他虽然属意魏晓楠,可钱燕卉表现的确实出色。最终,村长和老校长一起定下了人选,确定钱燕卉当选老师。
其余五个人都有些失落和不甘,但不管怎么样,钱燕卉确实很有能力,比他们几个受孩子们欢迎的多。
相较于他们五个的低沉,钱燕卉则是开心极了。她知道,比起知识,她掌握的肯定不如其他五个人。所以,她另辟蹊径,果然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