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刀笔梨2025-10-10 16:055,076

  1986年2月初,经过长达数月的激烈争夺,六和保险终于迎来了关键的时刻。在华族豪门陆佑家族、谢富年家族和陈祯禄家族的共同支持下,六和保险成功地累计耗费6500万港元,对《光明日报》《星洲日报》《亚洲时报》《南洋商报》等4家历史悠久的华文报纸完成了全面收购。

  当郑志方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陈承乾时,陈承乾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志方,你做得非常出色!”陈承乾在电话中兴奋地说道,“这次收购的成功,不仅为金麦传媒拓展了东南亚的华文传媒版图,也为我们与马来西亚华族豪门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志方也难掩心中的喜悦:“陈总,这都多亏了您的英明决策和华族豪门的大力支持。没有您的领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庆祝收购的成功,新的危机便接踵而至。马来西亚当局以“审查收购合规性为由,对这一系列收购展开了全面调查。这背后,无疑是马来族精英在暗中作祟。他们不甘心在收购战中失败,于是试图通过政府的力量,给六和保险制造麻烦,让这次收购无法顺利进行。

  在马来西亚政府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六和保险收购案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一位马来族官员义愤填膺地说道:“六和保险的收购行为存在诸多疑点,我们必须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他们的收购可能会对我们的媒体行业和文化安全造成威胁,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另一位官员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虽然我们需要审查收购的合规性,但也不能无端质疑。六和保险在收购过程中,并没有违反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而且,这次收购也为马来西亚的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说不定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好处呢。”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最终,政府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六和保险的收购案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小组由政府官员、法律专家和行业代表组成,他们将对收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审查,包括收购资金的来源、股权交易的合法性、对媒体行业的影响等。

  郑志方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深知,这次调查如果不能顺利通过,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于是,他立刻组织收购团队和法律顾问,开始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应对调查。

  “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我们的收购行为经得起任何审查。”郑志方在团队会议上严肃地说道,“我们要把每一个细节都梳理清楚,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我们的收购是合法合规的,是有利于马来西亚媒体行业发展的。”

  法律顾问王强也表示:“我们会仔细研究马来西亚的法律法规,确保我们的收购行为没有任何违规之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与调查小组沟通,配合他们的工作,展示我们的诚意和透明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郑志方和他的团队日夜忙碌。他们不仅要整理大量的文件和资料,还要与调查小组进行频繁的沟通和解释。每一次与调查小组的会面,郑志方都精心准备,详细介绍收购的背景、目的和过程,强调收购对马来西亚媒体行业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我们收购这4家报纸,是为了提升它们的竞争力,为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我们也会尊重马来西亚的文化和传统,积极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郑志方在与调查小组的一次会面中诚恳地说道。

  然而,调查小组中的一些成员,在马来族精英的影响下,对六和保险的收购案仍然持有怀疑态度。他们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和质疑,试图找出收购过程中的漏洞和违规之处。

  “你们的收购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洗钱等违法活动?”一位调查小组成员尖锐地问道。“我们的收购资金都是通过正规渠道筹集的,每一笔资金都有详细的记录和证明。”郑志方耐心地解释道,并出示了相关的财务文件和证明材料。

  面对调查小组的种种质疑,郑志方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冷静和耐心,一一进行解答和回应。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收购行为是合法合规的,就一定能够经得起调查。

  然而,调查的结果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马来族精英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还在暗中活动,试图影响调查结果。而六和保险和华族豪门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调查的进展,他们决心为这次收购的合法性而战,绝不向任何不合理的压力低头。这场收购案的后续发展,将深刻地影响着马来西亚的商业格局和民族关系,而六和保险和郑志方,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986年2月20日,阳光洒在马来西亚的大地上,然而,这片土地却被紧张和不安的气氛所笼罩。六和保险对4家华文报纸的收购案,在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争斗后,终于尘埃落定。六和保险成功完成了收购,但马来西亚当局的调查仍在继续,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六和保险和陈承乾的头顶。

  在港岛的办公室里,陈承乾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窗外的城市景色。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收购成功后的喜悦,反而充满了忧虑。这次收购,虽然为金麦传媒拓展东南亚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也让他与马来族精英之间结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怨。

  “陈总,马来西亚当局的调查还在继续,我们该怎么办?”郑志方站在陈承乾的面前,神色凝重地问道。

  陈承乾收回目光,缓缓说道:“我们问心无愧,收购过程完全合法合规。他们要调查,就让他们查吧。但我们也要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郑志方点了点头:“我已经和法律顾问团队保持密切联系,他们会随时关注调查进展,确保我们的权益得到保障。不过,马来族精英肯定不会轻易罢休,他们可能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我们。”

  陈承乾微微皱眉:“我担心的正是这个。这次收购,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必然怀恨在心。以后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恐怕会面临更多的阻碍。”

  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的豪华府邸中,雪兰莪州苏丹王室和森美兰州苏丹王室的成员们也在商讨着对策。

  “六和保险竟然成功完成了收购,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雪兰莪州苏丹王室的一位成员愤怒地说道,“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付出代价!”

  森美兰州苏丹王室的当家人沉思片刻后说:“现在政府已经在调查他们的收购行为,我们要继续向政府施压,让政府加大调查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在其他方面给他们制造麻烦,让他们在马来西亚的日子不好过。”

  在这场商业收购战中,华族豪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六和保险,但他们也深知,这场争斗给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陆佑家族的陆明辉、谢富年家族的谢远航、陈祯禄家族的陈宇轩和黄启哲家族的黄耀祖等华族豪门当家人,聚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

  “这次收购虽然成功了,但我们也看到了马来族精英对我们的敌意。”陆明辉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在马来西亚的根基深厚,不能因为这次事件而破坏了民族和谐。我们要想办法缓解与马来族之间的矛盾。”

  谢远航也表示赞同:“没错,我们不能让这次商业争斗演变成民族冲突。我们应该加强与马来族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马来西亚的发展。”

  陈宇轩沉思着说:“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跨民族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我们也要在政治层面上为促进民族和谐发声。”

  然而,华族豪门的这些想法,在马来族精英的强烈敌意面前,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马来西亚的商业格局和民族关系,因为这次收购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未来,六和保险和金麦传媒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华族与马来族之间的矛盾也依然尖锐,随时可能再次爆发冲突。

  这场收购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暂时落下帷幕,但却给各方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陈承乾和六和保险面临着马来族精英的敌意和政府调查的压力,华族豪门在努力维护民族和谐的同时,也在为自身的利益和未来担忧,而马来族精英则不甘心失败,继续寻找着反击的机会。马来西亚的未来,仿佛被一层厚厚的迷雾所笼罩,让人看不清方向……

  ………………………………………………………………………

  1986年2月10日,吉隆坡的阳光炽热而耀眼,整座城市沉浸在热带独有的蓬勃生机之中。陈承乾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俯瞰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与车辆,心中却在思索着更为宏大的商业蓝图。刚刚成功完成对4家华文报纸收购的他,并没有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森那美集团。

  森那美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由英籍商人WilliamSime和HenryDarby创立,最初以橡胶产业为根基,逐步拓展至棕榈油、可可种植领域,在英殖民统治时期迅速崛起。凭借马来西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殖民经济体系赋予的特权,森那美很快成为马来西亚地区最大的英资企业之一。其业务广泛布局,从交通领域的汽车销售与分销,到金融行业的资本运作,从港口码头的货物吞吐,到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交易,从矿石冶炼的工业基础,到石油开采的能源核心,森那美几乎渗透进马来西亚经济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殖民统治时期,森那美集团作为英资企业的代表,享受着诸多特权和优惠政策。英帝国殖民者为了满足自身对原材料的需求,大力扶持森那美等企业发展种植园经济和采矿业。森那美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将大量的橡胶、棕榈油、矿石等原材料出口到英帝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为英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同时,森那美还利用其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影响力,参与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马来西亚经济中的地位。

  随着马来西亚在1957年宣布独立,国家开始逐步收回经济主权,森那美集团被马来西亚政府收归国有。在国有化的进程中,森那美集团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政府开始对森那美集团进行全面的管控,旨在实现经济的自主发展和民族经济的壮大。然而,由于国有体制下的一些固有弊端,如管理效率低下、决策过程冗长、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等,森那美集团的业绩逐渐下滑。曾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森那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马来西亚当局决定对森那美集团进行私有化改革,计划拿出部分股权引入私人财团,期望借助私人资本的活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森那美集团的管理架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马来西亚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财团和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块曾经无比耀眼的“超级大蛋糕”,陈承乾便是其中之一。

  2月中旬,陈承乾坐在港岛总部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办公桌上,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脑海中谋划着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霍建柠的号码。“建柠,我有一项极为重要且机密的任务要交给你。”陈承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告着一场商业战役的开始。霍建柠心中一凛,他深知陈承乾亲自交代的任务必定非同小可,连忙应道:“陈总,您尽管吩咐,我一定全力以赴。”

  陈承乾缓缓说道:“你即刻前往百慕大群岛,在那里注册200家空壳基金公司。记住,此事必须绝对保密,不能让港岛和马来西亚两地政府察觉到丝毫动静。”霍建柠微微一愣,他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行动,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回答:“陈总,我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我会小心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挂断电话后,霍建柠迅速开始行动。他精心挑选了一支专业团队,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律师、精通金融法规的专家以及熟悉百慕大群岛公司注册流程的顾问。他们如同隐秘的战士,悄然踏上了前往百慕大群岛的征程。

  在百慕大群岛,霍建柠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他们首先进行公司名称查册,为200家空壳基金公司精心拟定了一系列看似普通却又暗藏玄机的名称,这些名称既不会引起外界的过多关注,又能在未来的商业运作中发挥作用。每一个名称的确定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和讨论,确保符合百慕大群岛的公司命名规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隐蔽性。

  完成名称查册后,他们马不停蹄地签署委托代理协议书,与当地可靠的代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代理机构在百慕大群岛拥有深厚的人脉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他们的注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霍建柠和他的团队仔细审查每一项条款,确保自身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严格遵守百慕大群岛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随后,他们按照注册流程,交付款项,开始制作公司注册文件。这些文件涵盖了公司章程、股东协议、董事任命书等重要内容,每一份文件都经过了专业律师和顾问的精心审核,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制作文件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百慕大群岛宽松的公司注册政策,巧妙地设计公司架构和运营模式,为未来的资金注入和股权收购做好铺垫。

  当所有文件准备就绪后,霍建柠亲自监督申报文件的提交工作。他深知申报环节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暴露。他与当地的注册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申报进度,确保每一家空壳基金公司都能顺利注册成功。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200家空壳基金公司终于在百慕大群岛成功注册,霍建柠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暂时落了地。

继续阅读:第130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84:迎风启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