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群狼噬虎
刀笔梨2025-10-10 16:115,700

  达者为先!

  对于屈臣氏与天和零售来说,美日两国的零售百货业已然走在世界前端,其经营模式、成本管控、供应链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正面的参考价值。

  日资百货来香江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六十年代初期。1960年,大丸百货在港岛铜锣湾开设了第一家日资百货公司,当时的规模已相当庞大。不过,由于当时香江经济尚未起飞,大部分市民仍未富裕起来,对生活置业远未如今日般讲究,加上新市镇和核心家庭不多,种种条件不足以支持百货业大量发展,因此,继大丸之后的第十二年后才有第二家日资百货公司伊势丹来港开业。

  70年代中期,香江经济高速发展,港人生活日渐富裕,高级消费品渐受青睐,加上日剧在港上演,港人开始接受日货,伊势丹和松板屋分别在尖沙咀和铜锣湾开业。在80年代中期之前,日资百货基本上处于苦苦支撑局面,来港开设的日资公司,只有大丸、伊势丹、松坂屋、三越、东急五家而已。

  日资百货在香江的大发展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

  1984年12月,八佰伴在新市镇沙田开设首间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分店,揭开了日资百货公司大举进入香江的序幕。1985年5月,日资百货公司相继进军香江,不仅在铜锣湾、尖沙咀等繁华商业区锐意扩展,而且逐步深入到香江仔、太古城、红砌、荃湾、乐富等居民住宅区以及沙田、屯门、元朗等新市镇,声势日见浩大。

  踏入90年代,就连拥有全䒤本最大超级市场连锁店网络的西友以及是高档领域的西武,也相继来港开业,更抢占香江的高档市场。在来港前,西武曾对香江服务业作过详尽研究,发现尽管香江的酒店、专门店和食肆表现一流,但百货业仍有加以改进的余地,这次调研,不仅加强了西武来港发展的决心,也定下了未来发展的策略及目标。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日资百货在香江的销售额占比从17%跃升至60%,当时许多本港媒体纷纷惊呼“日资百货将垄断本港百货市场”。

  日资百货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数年间迅速崛起,应该在很大程度归功于其所制定的经营策略。从总体上看,这些策略主要包括:

  一是确立走中档路线为主的市场定位。长期以来,本港的百货业结构偏重于高档和低档两个市场。高档市场基本上由连卡佛、先施、永安等老牌英资、华资公司垄断,这些公司主要销售欧美高档名牌商品,价格昂贵,普通市民很难购入,其目标市场是本港的中上层人士。低档市场是由数目众多的国货公司展开争夺,这些公司以销售国货为主,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低劣且种类匮乏,款式设计与本港的消费潮流逐渐脱节,其销售对象是广大的工薪阶层。中档市场是本港百货业的薄弱环节,这一奇葩现象与80年代之前的本港消费者结构有干系。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本港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也从出口加工向服务业转型,中产阶层迅速崛起,成为市场消费能力极强的群体,促使本港消费者结构发生剧变。日资百货根据这一变化,确立以中产阶层为主的销售目标和市场定位,进而取得重大突破发展。

  二是以先进的销售理念来指导百货经营。日资百货公司突破本港百货业单一销售的传统观念,引进消费性消遣文化,以“一次性满足购物”为指导理念,致力于把百货公司办成集合购物、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的大型购物中心(消费综合体),诸如沙田、屯门的八佰伴和太古城的NNY以及吉之岛都是这类指导理念的成功案例。八佰伴、NNY、吉之岛等日资百货公司的门类繁多、品种齐全、款式新颖,还把超市的专售柜、咖啡吧、汉堡包坊、餐厅都吸纳进来,就连溜冰场、主题乐园等休闲场所也随处可见,配上华丽精巧的装饰,日益成为本港市民购物、娱乐两不误的最佳选择。

  八佰伴、NNY、吉之岛等日资百货公司的店面选址也别具一格,往往是与大型屋邨、新市镇的建设配合,又与车站、酒楼、电影院相连,很容易成为当地市民的生活中心。在所谓“全面购物中心公司”这一先进销售理念指导下,日资百货公司均以规模宏大出名,平均每家分店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位于铜锣湾轩尼诗道555号且仍在装饰修建的崇光百货分店占地面积超过12万平方英尺(约11148平方米),后来买下隔壁的物业,重新扩建为24万平方呎(约3.3万平方米)的在港日资百货最大店面。

  三是重视研究顾客的消费需求。日资百货公司多着眼于长线投资,重视市场占有率。例比如八佰伴管理层就时常登门选访员工,借此深入了解本港市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素质,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设立在沙田、屯门等新市镇的日资百货公司,考虑到其主要客户是新市镇内的工薪阶层,所以销售的货品以中低档家庭用品为主,而设在铜锣湾、尖沙咀等商圈中心的日资百货公司,其主要客户是中上层人士与游客,销售商品以时装、首饰、皮革、手袋为主,家庭用品为副。为了多的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把高档和低档市场的消费者争取过来,日资百货公司在销售名牌商品时定价相对低廉,但在销售中低档商品时,注重款式多样化。除了从䒤本本土进口货品之外,还从台岛、南韩、东南亚国家以及内地采购货品,尽量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

  日资百货公司推行的一整套成功的经营模式及其急速崛起,对本港百货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竞争压力,首当其冲的是本地的华资中档百货公司,80年代中期,拥有7家分店的大大百货集团宣布倒闭,其后,吉利市、新中華等也相继结业,昔日号称四大大百货公司的先施、永安、大新和中華到了90年代只剩下其中2家,就连永安公司也在1990年把40%股权转让给䒤本的西友。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华资百货公司从近90家锐减至不到30家,这里面固然有华资百货公司不思进取、管理僵化、销售落后等主观因素,但日资百货公司拥有强劲的资金链、稳定的供应链、先进的管理与销售模式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按照历史惯性,本港的华资百货公司再不奋起直追,恐怕难免落入日资百货公司的“围猎”当中,而惠康、百佳两大超市集群与日资百货公司同样存在直接竞争,但竞争性比起华资、英资百货公司与日资百货公司更低一筹,还没到美资百货公司大肆进入大中华区的时期,一旦沃尔玛、西尔斯等美资百货巨头也在大中华区布局落子,届时战况只会更加惨烈!

  不过,据陈承乾在美利坚的代理人洪金元传回香江的最新资讯显示,西尔斯这一家美资百年老店似乎正在走上一条不归路——金融虚拟化!

  在西尔斯公司的多数管理者看来,零售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它的利润率比不过金融业产生的利润率(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期间)。此外,许多美利坚人民从传统的银行储蓄中转移出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投资方式中去。整个社会对银行业的兴趣似乎远比对洗碗机的兴趣更大。旧的商业法则似乎不再那么适用了。

  但是,在这次转型过程中,西尔斯公司莫名其妙地失去了与自己历史的联系,丢掉了一切为了顾客、重视顾客需求的光荣传统。西尔斯公司并购了许多企业——包括了不动产经纪商科德韦尔公司(Coldwell Banker)和证券经纪商迪安威特(Dean Witter)公司,代价是8亿美元现金,接着成立新公司西尔斯储蓄银行,希望借这些新业务成为全美最伟大的公司并打造一个全新的未来。据说,西尔斯公司最近又打算发行信用卡(发现卡”)。

  由于来自金融服务业务的利润相当稳健,西尔斯公司允许它的零售业务放任自流了。转入到金融服务行业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商品销售也需要不断照顾,这样就不得不占用金融服务业务需要的资金。西尔斯公司的重点已经远离了零售业务。西尔斯的所有人似乎忘记了一条最基本的准则:如果客户不再进入“你”的商店购物,“你”提供些什么货品就无关紧要了。金融服务业务确实有其战略意义,但是,只有在西尔斯公司对它的主要使命给予了同样重视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而西尔斯公司的主要使命是:留住老顾客,并赢得新顾客。

  在此期间,西尔斯公司的零售部门并不是被动地听天由命,至少零售部门将注意力投放在亚太地区,比如在1973年就入股本港最大的英资百货公司连卡佛作为战略投资,在见证进入80年代以来香江经济的腾飞之后,西尔斯公司的零售部门又在跟连卡佛原有股东商议加大持股比例,希冀透过连卡佛在亚太地区开辟出新的零售业务增长市场。

  西尔斯公司的零售部门也是“未卜先知”的挂壁,曾经犯过、而且一直在犯的错误是“天天低价”——这是最愚蠢的改变!

  西尔斯的零售部门很清楚该如何填满整个商店而不把商品售空,即以微利赚钱并创造出巨大的销售量。顾客在这个过程感到满足,然后就会耐心等待大减价的来临。接着,顾客们以自己喜欢的价格将商店扫荡一空。在西尔斯工作的某个人告诉顾客一次减价促销活动即将到来,这也是西尔斯的内部约定的一部分,如果从事销售工作的好朋友私下告诉“你”促销活动的消息,西尔斯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满意的商品。

  “天天低价”是一个短命的实验,而且,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招致致命的业务滑坡。这是因为,西尔斯的营业费用相当高,在通常情况下,它的商品价格要比竞争对手高出五成。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5年里,西尔斯零售部门的利润平均每年下降大约7.7%!

  股东们纷纷以脚投票。80年代中期过后,西尔斯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40%。

  对于西尔斯公司,陈承乾也是有想法的,早就安排洪金元透过【黑星证券】私下接触西尔斯公司的小股东们,以溢价的全现金交易方式来把这些小股东持有的西尔斯股票买过来,但是,西尔斯公司身为全美第一大零售巨头,其体量太大了,凭借【黑星证券】根本啃不下,所以陈承乾的目的是慢慢渗透,等到其他“狩猎者”一拥而上时,他就安排洪金元以【黑星证券】的名义把西尔斯的零售部门切割出售给【黑星证券】——至于西尔斯的金融部门,陈承乾毫无兴趣,不过一些类似“拼好饭”的垃圾业务,还不如费点心思去收购一家顶级投行。

  就陈承乾所知,在美利坚商界,跨行最成功的是GE集团——自从杰克·韦尔奇这一位传奇CEO上任以来,GE集团一直在“卖卖卖”,与西尔斯公司的“买买买”形成强烈对比,两者的市值也不是一个层级,当前GE集团市值约150亿美元、西尔斯公司市值约58亿美元,几近相差了3倍,即便是在巅峰时期,西尔斯的市值也只有172亿美元,而GE集团的巅峰市值是4100亿美元,结局是西尔斯公司破产倒闭了,GE集团仍在活蹦乱跳。

  对于本港大多数百货公司来说,西尔斯公司是一头巨兽,但这一头巨兽也并非不可战胜,然而,不是所有本港百货公司的管理层都拥有跟陈承乾、李佳诚二人一般在内地布局落子的战略目光,诸如大大百货、吉利市等国货公司的经营日益艰难,迫切需要新的变化。

  随着“保鲷运动”高涨不落,在港日资百货公司再次感受到了被这个全世界最伟大的民族所抵制的往昔岁月,就连铜锣湾轩尼诗道555号香江崇光百货店铺也被迫暂时修建,八佰伴、吉之岛、NNY、西武等日资百货公司也不得不暂时歇业来避免更大的冲击,与之相反,百佳、惠康两大超市集群的营业额呈直线上涨,连带着半死不活的大大百货、先施、新中華、连卡佛等本港百货公司的本月业绩也出现喜人的回升,受到港澳两地游街运动的影响,大量日籍游客也不敢贸然进入这两处地方,临时决定改道前往东南亚国家,日籍游客提供的营业额占据八佰伴、NNY等日资百货公司的总营业额的30%~40%,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正当诸多日资百货公司叫苦不迭之际,陈承乾悄然找上了大大百货集团的创始人杨福生家族洽谈收购大大百货集团的相关事宜——其最大债权人还是汇丰银行,绕来绕去,陈承乾发现汇丰银行就像是一团阴影在他的上空盘悬着,几乎本港各行各业都有汇丰银行的投资。

  1974年,大大百货集团正式成立,并迅速崛起为本港百货业的重要力量,其商业传奇始于20世纪30年代沪上的鹤鸣鞋帽商店。时任大大百货集团董事长杨福生是从其父亲手上接过这一份家产,杨福生通过首创“逢星期日全店八折”等创新营销策略,与永安百货等老牌企业展开竞争,迅速抢占了本港百货业的市场份额。该集团旗下拥有大大百货公司、大元百货公司及大人百货公司等,在港九新界设有多家分店,形成庞大的零售网络。

  大大百货集团的股权集中在杨福生家族手中。杨福生通过设立不同公司、开拓业务,为妻儿子女进行股份分配,形成家族控股结构。在70年代中后期,曾引入李少璧、王朝平等外部股东,但他们后来退出,股份转回杨福生家族。清盘前,杨福生家族为集团最大股东。

  得知陈承乾这位快速崛起的青年大亨主动来访,正在大大百货集团港岛告士打道总部处理集团业务的杨福生大感惊奇,同时也在猜想这位青年大亨来访的目的是什么。

  “杨董,您好,初次见面,给您带了一些武夷山大红袍,请笑纳!”

  “陈先生,您太客气了,请坐!”

  特意穿了一身比较宽松透气的蓝白配色的运动服,陈承乾的形象让初次见面的杨福生很是怪异,但他也没有就这一方面过多追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穿衣自由,相比之下,他是一个比较传统正经的生意人,每天上班雷打不动穿着一套黑白配西装、一双皮鞋,领带永远是红、黑、蓝三种颜色,顺势坐下,陈承乾的气场很是宽和,让杨福生摸不透其来意。

  “陈先生,您还是第一次来我们公司吧?”

  “哈哈哈……路过了,就想着上来拜访一下杨董您这样的商界前辈。”

  “陈先生可真爱说笑……”

  喝下一口红茶润润喉咙,杨福生也不急躁,慢悠悠地与陈承乾畅谈一些趣闻,比如某位议员在立法会上宣称要给每一条街道建立一座公厕、定期对街道进行大清扫等涉及环保的议题,不过,这些环保议题还算切实可行,至少不是以后那些连喝杯水都要送到专门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无误后才能喝到肚子里的荒诞想法,至少陈承乾不会嘲笑修建公厕的议题。

  “咳咳……杨董,我听说最近贵公司遇上一些小麻烦,不知道我能不能帮上忙呢?”

  “哦?陈先生,谢谢您,不过,我相信我们公司能化危为安的!”

  “好的!如有需要,还请杨董尽管开口!”

  “陈先生的好意我记住了,如果真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我想我会向陈先生求助的。”

  笑着接下了陈承乾递过来的善意,杨福生也不是愣头青,一下子就猜到了陈承乾想当“白衣骑士”,或许是从别的渠道得知了自家大大百货集团正在面临着资金链即将崩裂的危机,不过,杨福生也是一个骄傲的人,他从不相信无缘无故的善意,说到底,陈承乾的目的是透过“援助”来一步步蚕食他家的大大百货集团,这也许不是一个good idea!

  “杨董,谢谢您的款待,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合作!”

  “好的,也欢迎陈先生今后常来我们公司做客,我一定扫榻相迎!”

  “再见!”

  “再见!”

  终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动杨福生主动接受自己的注资援助,陈承乾早有预料,这一次前来是打前站的,亲眼瞧一瞧杨福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大百货公司如今的处境又是什么样,虽然收获的信息不多,但足以让陈承乾判断出大大百货集团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继续阅读:第96章 奥运盛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84:迎风启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