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已经发现的状况来看,这个案子绝对棘手。
所以林凡很干脆的直接打电话调用了美食街派出所的一个办公室,作为他们查案的临时工作地点。
这有点像是以往的专案组模式。
“林队,现场无法进行尸体的拼接工作,需要将所有尸体部分都运回去进行拼接。”
看着那一袋子已经被肢解而且煮熟的尸体碎块,早就习惯了波澜不惊的法医皱着眉头对林凡道。
虽然林凡不是中队长,但他的特别行动小组实际上和四个中队是平级的,所以大队里很多人都管林凡叫林队。
林凡点了点头,现场的确没有拼接尸体的环境,这种工作,根本不适合被人围观。
恐怕绝大多数人心理上都接受不了吧!
叫来专门的警车运送尸块,同时林凡也没忘记给罗阳打电话,如果找到另外两袋子的尸块,直接送回大队就好了。
现场取证结束,林凡来到美食街派出所的临时办公室,就陷入了思考中。
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法医方面的报告,但林凡也具备极高的法医技能,已经能从尸块上看到一些东西。
不出意外,死者应该是一个女性,而且应该是一个年轻女性。
从现有部分看,尸体切割反应出了一些问题。
行凶者似乎对人体结构不太了解,很多切割都属于乱砍乱剁,没有任何章法。
这意味着,很有可能行凶者不是一个老手,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林凡却必须承认,行凶者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
换成你,你敢上这么残忍的手法?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林凡暂时没有考虑明白的。
尸块被煮熟,已经是熟肉,但却有反复冰冻解冻的痕迹。
如果还原一下整个过程,大概应该是行凶者将尸体放进冰箱,然后一块一块剁碎,然后又全部被煮熟。
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行凶者以为碎尸被高温煮熟,就能够消除DNA特征,然后警方就无从辨别死者身份了?
实际上,这么做根本毫无意义,除了能够掩盖尸体的臭味,别无其他作用。
而更让林凡有点不敢往深想的,是行凶者为什么要往煮熟的尸块上撒番茄酱!
总不能是因为行凶者想尝尝人肉的味道吧?
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哪怕朝着这个方向想一点,林凡都感觉胃里一阵翻滚!
杀人他见得多了!
但吃人,他真受不了!
原本林凡以为行凶者这么做只是为了迷惑收垃圾的工人,可换个角度想,如果将尸块扔到河水里或者荒郊野|外,被发现的几率不是更小么?
联想到行凶者如此残忍的作案手法,恐怕什么样的事情行凶者都是做得出来的。
希望法医拼接出来的尸体是完整的尸体吧!
林凡现在也只能做这个期待了。
调取监控的金丰回来了,然后在家的几个人就开始紧张的筛查监控视频,寻求有用的信息也线索。
白天自然不是丢弃尸体的好时候,所以大家的注意力重点都在晚上。
可惜的是,因为黑暗的关系,监控有些模糊,而且歹徒显然不傻,做了不少的伪装,戴了帽子和口罩,根本看不清样貌。
反正从监控里,只能证明那是一个人。
即使金丰已经对监控视频做了锐化处理,可实际上能提供给特别行动小组的东西还是不够多。
或许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行凶者只有一个人,至少抛尸的只有一个人,体型中等。
然后,就没有更多线索了。
如果仅从视频监控中的男子特点来下手,那么整个滨海恐怕有十万以上居民符合条件的。
交集的等待了两个小时,等来了法医传来的详尽尸检报告。
和林凡在现场初步推断的一样。
死者为年轻女性!
身体和四肢俱全,但缺少了头颅。
林凡不知道头颅是被行凶者另外处理掉了,还是以同样手法抛尸但却被当成垃圾运走了,反正现在拼凑起来的就是一个无头女尸。
现在技术科正在对尸体进行遗传物质检测,因为正常煮是不能破坏DNA的,所以他们很快就能够提取到死者的DNA。
这对于确认死者身份很重要。
虽然很大可能信息库里面没有死者的信息,但这是比对的资料,一旦有怀疑的死者身份,两相对照,就能够确认死者身份。
“查一下,最近几天全市的失踪人口报案纪录,看有没有符合死者信息的!”林凡冷静的对金丰指示道。
如果有失踪人口,做遗传物质比对,确认了死者身份,那么对接下来的探案工作会有很大的促进。
如果不能确认死者身份,那么案件是很难进行下去的。
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调查!
“师弟,我们在装尸块的袋子上提取到了一枚指纹!”这时候,王红亮也打来了电话。
王红亮去垃圾转运中心找到了另外两袋子的尸块,送回刑侦大队之后,也没有闲着。
在法医尸检的时候,罗阳就尝试从装尸块的袋子上提取指纹,毕竟这是凶手接触过的东西,如果凶手不小心,很有可能留下蛛丝马迹。
原本只是抱着一线希望,却没有想到,真的提取到了一枚指纹。
所以王红亮马上兴奋的向林凡汇报了。
不过林凡却没有太乐观。
监控视频中,行凶者扔尸体的时候,可是带着手套的,白色的手套在黑暗中也十分显眼,所以林凡看得分明。
既然行凶者有意识在抛尸过程中也戴上了手套,肯定就是为了避免留下指纹,王红亮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找到线索呢!
恐怕,这指纹是卖塑料袋的小贩留下的也说不定呢!
几个方向齐头并进,但事实上,并没有太符合期待的效果。
首先,塑料袋上的指纹,经过比对,已经被证实是卖塑料袋小贩的指纹。
基本上美食街的各家饭店和摊位上所用的塑料袋,都是他卖的,所以这个根本没有办法作为有效证据。
死者DNA检测已经做完,报告就摆在眼前,可就像林凡预料的那样,DNA信息库里,根本就没有完全匹配的信息。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DNA信息来确认死者身份,暂时是没有希望了。
而最近几天,各个派出所和接警平台也没有接到人口失踪的报警。
感觉这一下子,所有思路都没有了。
在完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如何确认死者身份?
如果不能确认死者身份,案子更是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临时办公室里,感觉每个人都愁眉苦脸的。
这已经是他们所遭遇过最棘手的案子了。
之前一段时间屡破大案,根本没有什么能够难住他们小组,每个人的内心都已经满是骄傲。
可现在在挫折面前,感觉心理承受能力都下降了一大截。
林凡叹了一口气,心中有点哭笑不得。
似乎这才是正常的探案历程吧?
正常就应该是这样,案子复杂多变且充满难题,可能会让专案组困扰许久。
可能最后的突然灵机一动,才能让案情真相大白。
可能这段时间真的是太顺利了,以至于大家遭遇一点挫折,斗志都提不上去!
用力拍拍手,吸引得大家抬起头来,林凡沉声道:“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一下,看看接下来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更具体的调查。”
查案固然重要,但培养人才实际上意义更甚。
如果特别行动小组每一个警员都能达到林凡的层次,那么滨海刑侦就真的要变成犯罪分子的克星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几名警员迅速成长起来。
王红亮作为经验丰富的副组长,自然明白林凡的想法,所以整理了一下思路,先开口了。
“现在最首要的,就是确认死者的身份。”
“在现有线索无法确定死者身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扩大调查范围,滨海没有失踪人口的报案,可不一定哪个城市的失踪人口报案就符合条件呢!”
“虽然这个工作量很多,但这也是刑侦过程中最常见的做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三大金刚认同的点点头,他们虽然经验不如罗阳丰富,但同样在刑侦大队呆了那么久,对于刑侦大队的办案方法无比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将全国失踪人口报案逐一筛查,哪怕工作繁复,也是一定要做的。
林凡没有说话,伸手示意王红亮继续往下说。
“还有一点,从尸检报告看,死者是被反复冷冻解冻的,那么,冷冻一个人至少需要一个特别大的冰箱或者冰柜。”
“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排查大冰箱和大冰柜。”
“当然,这个工作同样是一项大工程,毕竟滨海是大城市,每个月冰箱冰柜的销售数量成千上万,完全调查恐怕需要很久!”
“头儿,这个案子显然是我们所接受的最难搞定的案子,所以我建议,我们分兵!”
“组内再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努力攻克这个案子,另一个小组继续接新案子。”
“否则我们所有人一起扑在这个案子上,恐怕短时间内也未必有成果。”
王红亮的发言很中肯,林凡忍不住点了点头。
关于冰箱和冰柜这一点,虽然不能算是神来之笔,也属于笨方法的范畴,但别管是不是笨方法,只要能抓住嫌疑人,那就是最好的方法。
而且王红亮的分组计划很老成,也是目前其他几个中队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一个中队所有人都扑在一个案子上,偏偏案子总是没有进展,那就很尴尬了。
所以遇到疑难案子,往往中队会派一部分人继续盯着这个案子,其余人则去接新的案子,也算是两不耽误。
在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林凡特别行动小组也不是可以考虑这么做。
不过,林凡这时候却有了一个取巧的思路。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统计。”
“滨海算是外来人口占比很高的大城市,而在流入滨海的人口中,有一个所属地区的排行榜。”
“流入滨海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临临市,毕竟地域相接,而且临市的经济状况不如滨海。”
“然后是周边的几个城市。”
“不过排除掉省内城市之后,赫然是最北边省份的几个城市。”
“所以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先把联络的重点放在排行榜前面的几个城市上,从概率来讲,有收获的几率最大。”
“这么做比广撒网的目的性更强,也更容易有收获。”
“如果依然没有结果,那么我们就只能多管齐下。”
“六个人分成三组,一组调查冰箱和冰柜,一组跟踪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失踪,一组从监控想办法找到更多线索。”
林凡的声音不断掷地有声,但也足够坚定,能够稳定人心。
虽然林凡不排斥采取王红亮的办法,在没有更多线索的情况下分兵接其他案子,但他真的不想这么做。
毕竟特别行动小组警力有限,分兵两处,更是无法集中力量,这不符合特别行动小组的初衷。
而且林凡也不希望案子就这么被拖延下去,有机会,就一定要尽快破案!
至少,他对自己的推测是有信心的——死者一定是来自流入滨海人口最多的几个城市。
而这时候,小组内其他成员听到林凡的话,都是眼前一亮!
对呀!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既然死者大概率不是本地人,那么最有可能的自然是来自流入滨海人口最多的几个城市。
只要联络这几个城市的警方,恐怕很快就能有收获!
想到这里,他们看向林凡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无比的崇拜!
到底是林凡!
果然是能够化繁为简的妖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