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辩总共有五个儿子,但自从被立为太子的大皇子死后,太子之位便一直悬而未立。
大皇子便是黄协,是黄辩与刘皇后的儿子,在宦官们扫荡了刘氏世家之后被一并毒死。
二皇子黄征,天生聪慧机敏,被寄予厚望。
四皇子黄冲自幼就是个莽撞之人,无论宦官还是外戚都唯恐再现冲帝之变,所以从来都没有被列入太子候选人的行列。
五皇子黄方一直远理朝政,不与任何一方势力勾结,生怕被卷进风云变幻之中。
至于三皇子黄彻,这么多年来倒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过。
一个傀儡皇帝与宫女生下的孩子,生下不久后那个卑贱的母亲就自缢死在寝宫,从小便是爹不疼没娘爱的处境,在这宫里能活这么大也殊为不易。
而此次十常侍打算另立的新帝,却不是这个毫无依靠的三皇子,而是一直在远理朝政的五皇子,原因也非常简单,虽然五皇子一直在远理朝政,可终究还是贵为皇子,一言一行都会有人留意,十常侍已经摸透了这位五皇子的底,能够轻松拿捏这位年轻的小皇子。
可三皇子黄彻却不同,这个少年在多年以前就一直把自己关在深宫之中,久而久之连负责照顾他起居的宫女也不再把它当回事,每天把饭菜放到门口,过几个时辰过来收一下碗筷即可,至于梳洗打扮日常起居一概不用管,比伺候狗都要省事。
可是也正因如此,这帮宦官才更不敢让这个家伙当皇帝。
谁知道在那深宫之中这么些年,这位三皇子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万一成了个疯子那岂不是麻烦了?
选定了新任的皇帝,十常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拟定诏书。
这种事情他们已经做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从许多年前的替皇帝办理政务,到如今的逼迫皇帝盖章,虽然时过境迁,但写诏书的本事确实是越发的纯熟。
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是让黄辩现在亲自提笔写诏,恐怕写出来的东西也只是一个文不文白不白的四不像。
撰写退位诏书的同时,十常侍调动了整个京城的禁卫军严防死守,哪怕是天上的一只鸟也绝不能飞出京城,城外之人更是一个都不能进来。
封禁京城,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的是在告诉天下人要变天了。
可在这京城之中,十常侍当真称得上是一手遮天,在一名外戚派官员忽然暴毙病死在家中后,朝中大臣勋贵们不得不紧闭门户,告诉子女们这段时日不能出现在外面。
皇帝下达的第一道诏书,是召五皇子黄方入京。
五皇子一直远理朝政,如果是派人前去通知,只怕这位皇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回到京城,为了速战速决,十常侍干脆下达了诏书。
皇帝诏书当前,哪怕是贵为皇子,也不可能抗旨不尊,只能老老实实的前往京城。
各地诸侯官员对于皇帝,或者说是十常侍的这个行为都有诸多猜测,唯独一人心里清楚的直到这些宦官想要做什么。
大将军容进,这个大元朝明面上的军事力量总管,外戚派的最主力人物。
虽然容进久在京城之外,但却时时刻刻都在防备着十常侍的背后捅刀,在得知青州起事之际他便有心前去平息叛乱,为此上表朝廷请求由他带领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前去平定叛乱。
他本以为就算有外戚宦官之争,但这帮没卵的家伙也不至于鼠目寸光到舍得一州之地,只为了将他一军。
而事实证明,他看错了。
在十常侍的运作下,朝廷驳回了他的请求,不仅如此,又恰逢关外匈奴又挥鞭南下,容进只能带领着自己麾下将士调并州,凉州军一同御敌,却不成想并州刺史黄煜假借连日暴雨不能出兵,原本轻松的一战打的分外焦灼,足足打了一年之久,刚刚回到关内不多时便听闻儿子死在叛军手中的噩耗。
自己儿子虽然不成器,但终究是亲生骨血,容进又怎能不恨,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这群不知死活的阉党竟然还想对他下手?
容进深吸一口气,看向坐在对面的年轻人:“殿下,一切准备妥当了,臣只能护送您到这里了,接下来的路就要靠您自己走了,等到了京城,一切按计划行事,只待屠尽阉狗,还我大元一个朗朗乾坤。”
坐在他对面的人,叫黄方,是大元第五皇子,也是不久之后的新皇帝。
谁又能想到这个远理朝政的第五皇子竟然有如此野心,十常侍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却不成想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在五皇子的算计之中,
这位不显山不漏水的五皇子,不知何时竟然拉拢到了李公,又不知用何种手段发现了他放在宫中的钉子,引导着那人走到十常侍议事的窗外窃听到了这些阉党废帝的计划,自己前脚刚收到内应的密信,这位五皇子后脚就到了他的中军大帐外面。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
望着马车远去,容进心中不由得多了些想法。
以他为中心股的外戚们已经被宦官压制了十几年了,这些年来十常侍不断的压缩,削弱他们的生存空间,如今更是将剑锋指向了他的眉心,在这种紧要关头,这位五皇子如果真能将十常侍处理干净,那他们与宦官之间的攻守可就要异形了。
至于这个深藏不漏的五皇子,心机太重,城府太深,绝非池中之物。
除掉十常侍之后要趁早把他也处理了才行……
想到这里,容进皱了皱眉头。
黄方能算到如何一举处理掉十几年来只手遮天的十常侍,就真的想不到在那之后他容进会怎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