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收获的季节
兴亡百姓苦2025-07-28 17:022,748

  五月份如期到来,经过整个五月份的努力,三个人终于把整版《三国杀》手绘了出来。

  不止有人物画像,还有装备和锦囊牌的造型,整个过程中石敢提供思路,二女负责具体实施,配合的相当默契。

  本来五一的时候,老爷子想让石敢刷劲来着,没想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下了三天大雨就把涮劲的事给搅黄了,后续没有合适的时间,算是暂时搁置起来。

  不过,没有影响到石敢的练别的,晚上例行拿着那大棒子,挥舞一小时,然后给二女打下手或者提供思路。

  其余的时间,开始对着牛筋绳上面的疙瘩较起劲。

  有着灵泉恢复身体,石敢没有后顾之忧进步神速,现在一口气可以解开一半的疙瘩。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6月。

  石敢除了能保证晚上的练武时间,早上就不再去杨老爷子家里。

  不是石敢变得懈怠,而是到了一年中农忙的时候。

  人们都说秋天是收货的季节,但是对于汉东省来说:夏天的麦收,其重要性不次于其秋收。

  年前种的冬小麦,现在已经变成金黄色,需要拿着镰刀去地里收割。

  这个年代的收割机,还没有普及。

  石敢先和姥爷一起下地,提前把一片小麦用井水浸透、晾到半干。

  然后学着姥爷的样子,把小麦连根从地里拔起来,整理出半亩没有麦茬的地。

  把拔下地小麦剪掉麦穗,用铡刀把麦秆切成两段,放在路上用拖拉机压软。

  把那半亩没有麦茬的地,重新撒上一遍水,压软的麦秆均匀的撒上去。

  开着拖拉机,拉着石碾子,把麦秆与地压实,让麦秆和土地融为一体,待地面晾干变硬后,就成了——打谷场,整个过程要持续三到五天。

  有了打谷场,就可以尽情的挥舞镰刀,收割小麦。

  把割下来的小麦,铺在打谷场上,开着拖拉机拉着石碾子,围着打谷场来回转圈。

  等把麦秆压软后,说明麦穗也被压的差不多,用叉子把上面麦秆挑起来,放到一边,剩下的就是差不多脱完壳的小麦啦。

  用化肥袋子,把小麦堆到一起装起来,再铺下一波,循环往复,直到把当天收割的,所有小麦都压完,再把袋子的小麦倒出来晒干,重新装袋。

  等有风的天气,再把小麦从袋子里倒出来,把麦子里残留的麦皮与未脱壳的小麦,借助风扬出来。最后收到袋子里拉回家。

  很麻烦,很繁琐,很辛苦,可这个时代的农民,却对此酣之如霖,甜如蜜糖。对于他们来说,三餐温饱,儿孙满堂,便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早晨六点钟,石敢一家人早早的下地,挥舞镰刀收割小麦。

  从穿越来到现在,马上就是一年整。现在的石敢和去年比,不管是体质、心理早已经今非昔比,

  映入眼帘的是,五亩连在一起的麦田,站在一头观望,丰收的喜悦涌上心间。

  让人真正懂得: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籽的含义。

  今天清晨没有露水,一家人都想趁着,太阳没有出来时多割一点,然后赶在正午之前,把麦子打出来。

  这样就不用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干活,而且下午日落的时候,就可以装进袋子里,等着有风天扬一下,就可以拉回家储存起来。

  石敢也和大人一样,头上带着一顶草帽遮住了太阳的照射,穿着长袖衬衣,防止麦芒刺到手臂。

  农村评判一个男孩到男人的区别,不是他的年级,而是他手里的镰刀。

  能下地干活,就说明他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壮劳力,旧时媒婆说亲的主要标准,除了钱外,就是这个。

  弯下腰,左一手把小麦捋成一把攥在手里,右手持镰刀在麦秆上一搭,刀头离地大概十公分的距离,贴着麦秆往回一带,锋利的刀片,就把整把小麦都割了下来。

  石敢凭借着强悍的体质,和身高带来的优势,领悟动作很快。慢慢的就找到了敲门。

  过程就是一捋、一勾、一带,小麦就被割下来。

  石敢不停的重复这些动作,整个过程越来越流畅。

  脑海里回忆起老爷子用大德合的样子。

  手捋住麦秆,就像攥住了对方的手腕;出腿勾在对方小腿上,而后向回带,就和镰刀割下小麦一个道理。

  怪不得少林寺的和尚,都说禅武合一,这禅武不是在那枯坐,而是在生活中去感悟自然,坐卧立行,一举一动都是,才是把功夫练上身。

  石敢沉浸在这丰收的喜悦中,割麦子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镰刀从右手换到了左手,一直到手捋了一个空,才发现前面已经没有麦子,自己已经割完这一趟。

  到上午九点,日头渐高,石敢坐在地头的树林里,吃着二女做的早饭。

  本来她俩也想要下地帮忙的,但是石妈坚持不让,让她俩在家看着石妹就行,然后这俩就负责起做饭来。

  手艺不说有多好,家常菜却炒的很算是地道。一个土豆丝,一个辣椒炒鸡蛋,石妈烙的煎饼来上一打,再外加一大桶的水,就是一家人的早饭。

  众人吃过饭后,石敢姥爷开始把麦子铺在打谷场上。

  石敢开着拖拉机,拉着一个石碾子,在上面来回转圈,石妈和石爸用叉子,把被压实麦秆挑起来,重新变得蓬松,反复多压几遍,保证没有粮食留在麦秆上。

  小麦铺的时候也得有章法,乱铺肯定要糟蹋粮食的。得铺成一个圆形,麦穗也不能顺着一头放,容易压碎,需要一左一右交叉着摆放。

  终于,赶在太阳最热的时候,把今天割下的小麦都压完,就等着晾晒到下午后,把小麦装在袋子里堆成一堆,今天就可以完工。

  中午,

  一家人在小树林,身下铺着粮食袋,看着打谷场上晾晒的小麦,一来防止麻雀过来吃小麦,二是家里外面一样热,还不如在外面透气呢!

  所以午饭还是在地里吃的,吃完后铺上编织袋,树林里一会儿就想起,“杀”…“南蛮入侵”…“哈哈我是反贼”。

  等到下午天黑,就把小麦装进口袋,摞成堆,盖上塑料油纸,收工。

  石敢拿出那根大铁棒子,开始练功。

  今天收割小麦时,突然想明白的感悟,让石敢对摔跤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功夫讲究内外三合,外三合:手于足合、肘于膝合,肩与胯合,石敢算是已经练到家。

  但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石敢一直没有摸到边。

  割麦子时候,领悟到的一抓一勾一带,让石敢对神、意两个字有了一些体会。

  钟离看着眼前的石敢,不知不觉,完全被其吸引。

  石敢练得这几个动作,平时看过很多次,但今天有些不一样,充满了一种神韵。

  如果老爷子在这,知道钟离的想法,肯定要送她一本《六合拳论》,告诉她里面的一段话:

  惟将刚大之气养之于素,而忽于一日,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随左打左,随右打右,不惧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则败矣。

  总结起来就是:看人似藁草,打人如走路。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一周多的时间,每天傍晚石敢都会在打谷场上肆意挥舞,对这套大棒子功的体会更是与日俱增。

  终于把小麦全部割完,装袋运回家。

  不过,这还不算彻底完事,得在麦茬地里种上粮食,才算农忙结束。

  对于农民来说,大都是种植玉米、花生。玉米种植相对简单;种花生相对麻烦很多,但花生的价格很贵,具体种什么,就看自己怎么去选择。

  种植花生的时候,得先用犁,把地翻一遍。然后用耙子把翻起来的麦茬清理干净,最后还得打拢,才能把花生种进去盖好土。

  种完再从上面盖上一层塑料薄膜,用土把薄膜压好,不然大风天气,能把薄膜直接都给掀开。

  后期等出苗的时候,单靠着幼苗的力量,是很难钻透薄膜长出来的,得用手一一把他们掏出来才行。

  今年还好,石敢家的这几亩地种的是玉米,连续三天早起,就差不多把玉米种完。

  【作者题外话】:睡醒一觉,不知道还有睡不着的朋友吗?跟新一章,望你安睡

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与大师伯的较量(2更,后面还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搏出一条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