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的这个顾虑,在回来的路上就被打消了。原来,他哥哥王理在集市上卖粮食时,遇到了梁山头领杜迁。杜迁看到他卖粮食,立刻说道:
“大少爷,你怎么还敢在这里卖粮食?现在梁山上缺少粮食,正准备向你们村去借呢!快快,别卖了。如果让梁山人看到,会马上没收的。”
王理说道:“当年,我父亲与梁山有协议: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永远不去王家庄借粮食。现在怎么了?他晁盖抢走了我父亲的头领位置,还要祸害我们王家庄?”
杜迁就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大少爷你就别死心眼儿了。快快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件事儿吧!”
实际上,梁山借粮,就等于抢。因为,他们过去无论是向官府借粮,还是向附近村里借粮,从来就没有还过。这一次向王家庄借粮,说白了就是明抢。
“自从你父亲被害,我们也没有招惹他们,凭什么想起来向我们借粮?”母亲看到大儿子王理发愁的样子,立刻骂了起来。
“娘,也别说我们没有招惹人家,弟弟前些日子随着州团练使打梁山,不是掷飞镖了么?听说,把林冲的马屁股都给扎了。”哥哥竟然会把这件事归结到王敦头上了。
“哥哥,你不用埋怨我。自从父亲被害,我们王家与梁山就算是势不两立了。就算我没有随着州团练使去打梁山,他们也不会让我们消停的。你不用愁,我惹的祸我来解决。
“你给我二百两银子,我去买几个手炮,买几副火药包,如果他们胆敢来我们村抢粮,我里对付他们!”王敦没想到,自己正发愁买手炮没有理由,这一下找到借口了。
“敦儿,人家扈三娘不是要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吗?你怎么又要弄这打打杀杀的事情?”母亲听了王敦的话,马上说道。
“娘,我倒是想读书,可是梁山这些人不让你读啊!我总不能眼看着咱们的粮食被他们抢去,饿着肚子读书吧!如果扈三娘知道了这件事,她也会支持我对抗梁山这些贼寇的。
“俗话说,一拳打出去,免得百拳来。梁山这些贼寇,就是欺软怕硬,你不反抗他,他们就会永远骑在你脖子上拉屎!哥哥。没事,回去咱们就训练村里的民团。
“为了保护咱们的粮食,我看全村人都会勇往直前,谁也不会当孬种!”路上说了豪言壮语,实际上没有什么用,最要紧的,是把手炮做出来。
王敦本人不是武士。他知道文武隔行如隔山。就算是训练村里的民团,他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只有把自己看好的手炮拿在手里,他心里才有底。
他想起了阳谷县两个猎人用手炮打那一棵小树的样子,梁山贼寇交涉再厉害,也禁不住手炮火焰的喷射吧!
在杜梨、宋礼、朱宝三个仆人中,宋礼文绉绉的,会说话,会办事。王敦就派他去县衙找那个主簿,让他签发一件可以购买手炮的官方文书。
然后才派杜梨、朱宝两个人去宛子城铁匠铺送银子订货,并且告诉张师傅村里急用,请他们抓紧时间,千万不要耽误了使用。
王理带领村里民团训练了两天,那些青年小伙子战斗热情很高,只是能不能对付梁山那些贼寇,王敦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好在宋礼会办事。他见到县衙主簿,不但开了官府购买手炮的文书,主簿还答应,如果需要,县衙将都头将派人来村里保护村民。这样,王敦的心里总算是有了一点指望。
因为,他知道,梁山贼寇是官府最痛恨的一伙贼寇了,如果县衙这一位都头真的厉害,他来了就可以直接抓人,那些梁山贼寇,来到村里就等于自投罗网了。
梁山贼寇只是放话要来借粮,但是五天过去了,也没有看到梁山贼寇的影子,王理觉得,他们也就是说一说而已,真的来借粮,他们恐怕没有那个胆子吧?
但是,王敦觉得可能是听到村里有所准备,梁山把行动推迟了。强盗就是强盗,他们不可能因为村里有了准备,就放弃强盗行动的。
因为手炮价格不菲,王敦只购买了四门手炮,自己加上杜梨三个仆人人手一门。其他的民团成员,想配备手炮也没有那么多钱购买了。
而且,就算是自己好三个仆人,王敦也规定先用兵器与对方较量价格回合,发生了危险情况再使用手炮。火药包太贵了!随便打,实在是打不起。
再说,这种手炮打出去就没有火药了。如果再打,只能重新装药,这在战场上,根本就来不及。说白了,这种手炮只能使用一次。所以,要提拔珍惜这一次使用机会。
一般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尽量不要使用。王敦做了这个规定,觉得这玩意儿挺坑人的。身上背了它,又不能随便使用,那买它的意义在哪里?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只能这么做。因为一种新武器,为了保持它的神秘性好特殊效能,都不能随随便便使用的。
尽管这样,王敦得到手炮之后,还是认真的把杜梨、宋礼、朱宝三个人训练了一番。主要是掌握好发炮的时机,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