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子城大集是梁山地区人们互通有无、开展贸易的传统市场。按照流传下来的习惯。每逢五天开一次集市。
过去王敦的父亲做梁山头领时,把宛子城大集管理的井井有条,逢到集市开张,赶集的人络绎不绝,买卖做的十分红火。
晁盖占了梁山之后,虽然派人来收取一些管理费、保护费什么的。但是,他们也需要通过集市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所以,大集的繁荣景象就一直保持下来了。
这一天,母亲突然想赶集了,就告诉王敦:“读书挺累的,今天咱们全家去赶个集吧!”听了这话,杜梨、宋礼、朱宝几个人就忙着套车、拿东西。
王敦随着母亲买了一下东西,想起自己要打造火器的事情,就开始往铁匠铺方向走。到了地方,几个人走进去,拱手作个揖,就站在旁边看。
几个人叮叮当当打了一阵子铁,累了,休息一下,就与他们聊天,问他们是打农具?还是打菜刀?
杜梨说:“我们想打火尖枪,你们会吗?”那个师傅一愣,先讲了一通官方不允许私人制造武器的道理。然后又问:“你们制造火尖枪干什么?”
宋礼就指了指王敦,说道:“这一位举人要找梁山贼寇报杀夫之仇。你们能不能帮个忙?”师傅就说:“既然是举人,找官府派兵去讨伐就可以了,还用自己动手?”
王敦就说:“我带领官兵已经与他们交过一次手了,可惜我们的刀枪打不过他们,所以,我想求师傅能不能打造一件火器干掉他们?”
师傅一听,不假思索就说:“你是要我们打造火炮?”火炮?一听这两个字,王敦马上想起马家班那位表演者说的大火炮来。
不过,在王敦的印象里,那些火炮都是大口径火炮,那玩意儿吨位巨大,制造成本高昂不说,士兵操作起来就很不方便。不如火尖枪拎在手里。看到敌人就“砰”地给他一家伙,利落。
听王敦说了火炮太笨重的话,师傅立刻指了指隔壁,说到:“如果你想轻巧的玩意儿,隔壁就有。”王敦就与杜梨几个人来到隔壁。
一看,这里不是铁匠铺而是竹器编制的地方,一看这里,王敦就摇摇头,看来,铁匠铺师傅说的是一句气话,这些竹制品,怎么能当做武器上战场?
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这么回去。起码得问一问情况吧!他还没有张嘴,杜梨就问:“师傅,你这里制造火炮吗?”
一听说火炮,师傅马上警惕地问道:“请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买火炮干什么?”杜梨就指了指王敦,无耻的说到:“这位是新科举人,将来会中进士做大官的。
“如果将来带兵打仗,需要制作新武器火炮。今天特意来看一看你们能不能做?”王敦马上瞪了杜梨一眼,意思是,没有你这么胡说八道的。
师傅并没有怀疑杜梨的话,马上对另一个年轻的徒弟说到:“你把咱们的火炮拿给他看一看吧!”那个徒弟就带领他们几个说到:“客官,请跟我来。”
于是,他们就跟着年轻徒弟出了店铺后门,看到了一大片开阔地,现在还是冬天,没有任何庄稼。就看到那个徒弟从库里取出一个胳膊一般粗的半截竹竿出来。
他把半截竹竿拄到地上,然后把一小包火药装入竹筒里,接着掏出火种,点燃捻子,就听到咔嚓一声巨响,半截竹筒一下子炸开了。
王敦看到,这就是火炮炸膛了,是重大事故。如果是商家在市场上推销产品,这就算是丢人现眼了。
幸亏小伙子戴了一个厚手套,竹筒本身爆炸力也不大,小伙子没有受伤,说到:“妈蛋,怎么又炸开了?”看来,竹筒被炸开是常常发生的事故。
但是,小伙子不气馁,他又拿来一小包炸药装进去,然后点燃,就看到一团火焰轰一下才蹿出去,不过是个放大的鞭炮声。
王敦一看,这玩意儿往天上打怎么行?敌人在对面呀!就让小伙子把竹筒平放下了打一下试一试。小伙子把竹筒放平了一打,一团火冒出来,射击距离最远也就是二十步。
“就光是一团火呀,还打这么近!也没有看到什么东西打出来。这也叫火炮?”王敦一看,这玩意儿一点杀伤力也没有。算什么火炮?简直是忽悠人。
“就算是一团火,喷出来也能吓唬他们一跳呀!”看来,小伙子对吓唬敌人一跳的效果很满意。
“战场上你死我活,你吓唬了人家,人家缓过神儿来不照样杀你?”宋礼马上反问。
“什么?你们要用这玩意打仗?”小伙子没有想到他们把这玩意当武器,就疑惑的问。
“我们将来的官老爷就是为了打仗购买武器才来的。不买武器,到你们这干什么?”宋礼说明了来意。
“如果是这样,你们去铁匠铺找铁匠吧!他们那玩意儿打仗好使。我们这,主要是供应杂技团表演杂技用的。”
“表演杂技还用这玩意儿?”杜梨觉得奇怪。“是啊!如果不是他们买,我们就不做这玩意儿了。”小伙子实实在在的说。
他们就又回到了铁匠铺。铁匠师傅认出了他们,就笑一笑,问道:“他们那玩意儿是不是很轻巧?”
宋礼马上说:“轻是轻,没有杀伤力。师傅,你们能不能做铁制火炮?”师傅听了,手往地上一指,问道:“是这玩意儿吗?”
王敦马上顺着他的手指头往地上看,那里果然放了一个铸铁式的圆筒子,圆筒子后面,还有一个鼓肚似的形状,王敦一看,这不就是马家班那个人说的火炮吗?怎么在这里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