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遇盗
楚秦一鹤2025-10-24 12:153,133

不知是什么原因,当六国毕,四海一,大功告成的时候,始皇帝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疲惫。前一年他还对床事孜孜以求,但听到齐国投降的消息,他却再也无心此道,面对来自六国的美女,皇帝既无心,也无力。对政事,始皇帝也生出一种倦怠之感,以前每天都兴致勃勃的朝议,现在几乎成为一种负担。好像四海一统已经吸干了他的全部精力。

自打皇帝即位秦王,他就听说爷爷秦孝文王和父亲秦庄襄王都因为身体不好,服用仙丹的事。宫中虽对这些事有所避讳,但也不是什么大忌,私下里谈论并不算什么事,只不可以公开谈。从宫人们的口中,当时还是秦王的赵正就知道,爷爷秦孝文王年轻时火力很猛,生了二三十个孩子;过了中年后体力大衰,不仅不能床事,后来连走路都困难了。就算这样,东海来的仙丹还让他支撑着完成了即位大典。而父亲秦庄襄王更是离不开仙丹,每天必服,以为可以延年益寿、强筋壮骨,却不料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宫中人私下流传,仙丹吃得不对,功效只是短暂的,长期会要人的命。打那时起,秦王就对东海仙丹有了兴趣,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作为闲暇时的消遣。

亲自执政后,秦王正当年青力壮,精力过人,这方面的需求并不迫切,相反,那些所谓的房中术倒是被他好生地修炼了一番。但秦王入房,修炼房中术是次要的,主要的工作还是繁衍子嗣;秦王把这事看做和理政一样重要,每天都给自己规定了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辛勤耕耘之下,从长子扶苏开始算起,二十年来,后宫已经为皇帝生下了二三十个子女,完全可以和爷爷相比。

然而令皇帝不爽的是,在他人到中年后,突然感到力不从心了。

但父亲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如果仙丹吃得不合适,短期有效,但却会催人早死,这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皇帝打算,借着巡游的机会,亲自到东海走一趟,访仙问道,寻求仙人,得到真正的仙丹,那种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还能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的仙丹。

三年前,在琅琊的时候,有齐人徐福也称海上有仙人,皇帝专门为他征集了三千童男、童女,造船出海,求访仙人。这件庞大的工程耗费了皇帝大量的时间,皇帝为此在琅琊停留达三个月之久。

但徐福等人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皇帝于第三次出巡,走的和第二次几乎一样的道路,就是打算再往东海,打听徐福的消息,却被有心人算计,在博浪沙扔了个铁锤,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博浪沙的铁锤还给皇帝提了个醒:虽然天下一统,但不是所有人都拥护他,想他死的人也不少。这个念头一起,皇帝更加萎顿了,甚至夜间开始失眠。仙人找不到,皇帝只能尽人事。他将此事秘告了御医夏无且。夏无且不是外人,是自己亲奶奶夏太后的族人,论起来算自己的表兄。当初秦王被荆轲追着满殿跑的时候,夏无且将自己的药囊掷向荆轲,给秦王拔剑争取到时间。夏无且医术虽然一般,但手下的能人不少,整个太医院他都能盘得转。

皇帝将自己的苦恼悄悄告诉了夏无且,让他帮着想点办法。夏无且立即召集太医们商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鹿肉、鹿血、鹿茸、鹿鞭……这些东西既好吃,又有效,可以向皇帝推荐。受了惊吓,又没找到仙人,失望而归的始皇帝,就在咸阳与这些鹿产品打上了交道。

回到咸阳后,少府告诉皇帝,府库已经空虚,请皇帝暂时不要出巡。皇帝只能应允。而留在咸阳,就不能断绝与后宫联系,每天晚上那一关是必须得过的。在年青精力旺盛的时候,皇帝御女是有定例的,每天都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现在皇帝也无法说自己不行了,要减量,还要按定例完成任务。

夏无且的药不能说无效,但也达不到皇帝的要求。皇帝每次临幸之前都要喝些鹿酒,饮些鹿血,而最重要的,是必须自己努力奋战,其中的艰苦,只有皇帝自己知道。

而白天在朝堂上与大臣们议政,那也是一件苦差事,每天下朝回宫,都是腰痠腿疼,精疲力尽。那些大臣们也不懂体谅,经常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必要分出个高下来,其实有什么高下?都是些废话!然而大臣议政是他们的职责,自己不能打断,否则就会落下话柄,成为他们偷奸耍滑的借口;最终自己还要进行评判,否则就叫议而不决。唉,苦啊!

相比之下,外出巡游倒还轻松得多:人多的地方就出来站在革车上,到了郊外就躺回安车内,虽然也有大量文书需要批阅,有大量的政事需要商议,但那都是有意义的事,不像在咸阳,尽是些无聊的官司——还有那些女人。

夏无且的药,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而皇帝的努力也越来越没有成效,不少女人都有了感觉。皇帝决定还是要时不时给自己放放假,不能每天都这么辛勤耕耘。

朝政也不都是好消息,秋收时,各地将本地的收成上计,同时还上报了皇帝出巡所消耗的钱粮:几乎所有郡县都将必须上缴的税收用尽。也就是说,各郡县今年完全不必向咸阳晋贡。

这可不行!关中虽是富庶之地,但仅靠关中一地,绝对没有可能供养庞大的秦国官吏、侍卫和迁移来的富户。今年皇帝没有出巡,一切供应都是由关中应付,内史府已经将府库清空了。秋收后,如果没有郡县的补充,仅靠内史,粮食绝对不够吃。经过好一阵讨价还价,终于和各郡县达成协议,秋收后缴纳一半或三分之一的的定例,所余的份额在明年扣除。

说起来三言两语就完了,实际做起来不知道要扯多少皮。各郡县还报告说,当地民情并不稳定,当地富户、豪门,对官府虚与委蛇,各地的政权事实上是掌握在这些豪门大户的手中。皇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叮嘱他们善加维护,一旦有违律法处,必要严惩不贷。

为了照顾关东各地有过正月新年的风俗,皇帝还特别指示在腊月给全民发福利:每个里分六石米、两只羊。

随着春耕的展开,咸阳缺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各郡县虽然答应运送少量赋税到咸阳,但这些上计的官员远的还在路上,近的也要准备。总之,到现在还没有一处运到的。

这种情况是以前完全没有遇到过的。以前的关中,要不就是府库有粮,需要赈济民众;要不就是民众手中有粮,只要宣布授予爵位,就能换来粮食。像现在这样,粮食绝对不足的情况,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天晚上,皇帝在批阅完指定重量的文书后,下令免除后宫今日的侍寢。他换了装,带着几名侍卫,漫步出了章台宫。这些天,皇帝时不时就会漫步出宫,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随便走走。倒不是宫中没有这等地方,只是皇帝需要漫步在一个陌生一点的环境中,好生放松一下身心,找回他在巡游时的状态。

这时,夜已经深了,咸阳城中早已宵禁。秦人尚黑,无论是皇帝还是侍卫都是一身黑服,隐入暗夜中,就好像被黑暗所吞噬。皇帝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那种周围无一人,世界惟有我的感觉。侍卫们能够体会到皇帝的心情,跟在十步开外,尽量让皇帝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突然,行走在黑暗中的皇帝似乎感觉到什么,停下了脚步,而他身前的树上突然跳下一人,如树叶飘落到地面,手中挥舞着什么,向着皇帝的脑袋就招呼。

皇帝从小习武,近些年虽然力不从心了,但感觉还在,头一偏,身子一伏,避开了对脑袋的打击,但也重重落在肩头,一下子就将皇帝打倒。凭感觉,皇帝知道那是一根粗大的木棍。

倒在地上的皇帝惊出一身冷汗,就地一滚,大声叫道:“有盗!”同时避开了对方对地面的打击。木棍打在地上,呯然有声。就这一瞬间,十步之外的侍卫蜂拥而上,将刺客围在中间。但那刺客勇力过人,挥舞着木棍,击中了一名侍卫的头颅,将他打倒在地。其他侍卫不敢怠慢,数柄长剑全都命中刺客。侍卫首领取出火种,点燃了火把,发现皇帝倒在一旁,急忙上前扶起。

从那天夜间开始,关中大索二十日……

皇帝的锁骨被打折,太医们给固定好,敷了药,好生将息。刺客身被数刃,其中多处伤口致命,抬到官府就已经死了。咸阳县、内史府、廷尉府连夜联合派出官员勘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朝廷悬赏,寻找认识刺客的人,直到尸体腐败,也没有人来认领;虽然有人提供了一些线索,但经过探查,都不准确。这事最终不了了之。

皇帝对此深感无力:哪怕你有移山之功,遇到这种一人作罪一人当的事,也无能为力。从那以后,皇帝也不敢随意走出宫门了。连咸阳都不安全,皇帝十分担忧,但也无可奈何。

继续阅读:第19章 南征北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祖龙赤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