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记者激动了起来。
如果,李万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在每一个城市,都创办一个代售点,保证每天供应给超市的肉,都是当天生产的。
那么,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买到过期肉,注水肉,油和肉沫重新压制的合成肉,甚至不用担心买到的是病死猪肉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另外,由于是在实验室生产的,根本就不用担心运输和病菌的问题。
甚至各种动物的疫病比如:猪流感、禽流感什么的,都不会影响肉类的供应。
这让很多无肉不欢的记者,顿时欢欣鼓舞起来。
而正在观看直播的,叶氏集团的董事长叶金成,心情却没有那么美丽了。
他在生鲜产业混了几十年,深深明白李万开发的这种克隆肉的威力。
如果,真的能达到李万所说的那种程度,那么绝对能对传统的生鲜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光是,抗疫病性和食材的新鲜性,以及无视季节和生长周期的持续供应性,就绝对能对传统肉类供应链,造成碾压性的打击。
这种克隆肉,绝对会对传统的生鲜市场,造成恐怖的伤害,甚至有可能造成传统格局的大洗牌。
“爸,李氏集团,居然生产出了克隆肉,我们该怎么办啊?”叶俊峰也不是真正不学无术的二世祖,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对于生鲜产业的了解也远比普通人,要多的多。
很快,就想出了,李万的克隆肉对于家族产业的冲击。
“别急,我正在想办法。”叶金成低着头,沉思着利弊。
“哼,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行我就再找江家他们一起商量一下,建立一个攻守同盟,共同抵制克隆肉进入市场!”毕淑荣倒是对此毫不在意,懒洋洋的说道。
“哼,妇人之见。”叶金成对于毕淑荣的建议嗤之以鼻。
别的不说,光是抵制克隆肉进入市场,就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他们又不是什么寡头,想要禁止别人进入市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建立一个攻守同盟倒是很有必要的,说不定可以用庞大的体量吓住李万,让对方对自己妥协让步。
就在叶家人思考着对策的时候,李万的记者招待会也在持续的进行着。
一个记者忽然想起来了什么,立刻问道:“尊敬的李先生,请问,克隆肉的售价,您打算定在多少呢?”
众多记者闻言,立刻全都竖起了耳朵,准备看看李万怎么回答。
哪怕,李万的克隆肉,再好吃,再营养丰富,再新鲜,如果售价太高的话,那么他们也是消费不起的。
听到记者的话,李万笑了起来,他没有说话,只是比划了一个三的手势。
“三十元?”一个记者好奇的问道。
如果一斤肉三十元的话,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是比现在的市场价格便宜三分之一。”李万斩钉截铁的说道。
听到李万的话,众多记者都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万居然给出了这么一个价格:比现有的市场价便宜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以牛肉为例,现在的牛肉,市场价格在四十多元。
要是便宜三分之一的话,那就直接降到二十多元了,基本上和猪肉相当。
而猪肉现在的价格是二十五六元的样子,如果降价三分之一的话,就只有十五六元一斤了。
如果,猪肉降到十多块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能实现天天有肉吃的梦想?
一想到,这里,众多记者心中顿时升起了无限的喜悦之情,他们甚至期盼着,李万早点把代售点开起来,早点让这种克隆肉推向市场,让他们早点吃上这种便宜的放心肉。
记者们欢天喜地,但是叶家的众人却如丧考妣。
尤其是叶金成,脸色更是难看至极。
他在生鲜业打拼了几十年,对于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再清楚不过了。
生鲜业的毛利润也不过是三分之一左右,全都是靠着庞大的销售量,来维持庞大的现金流。
如果,李万直接降价三分之一,那就相当于直接将他们的所有利润,全部砍掉。
相当于让他们的赔本跟李万等人竞争。
这种竞争不知道要进行多久,如果是两三个月还好说,但是,如果半年呢,一年呢?
他们有再大的家业,也要被李万拖垮了。
而,如果他们放弃跟李万打价格战,那就等于将庞大的市场拱手让给李万。
没有人会花费高价,去买品质相同,但价格更加贵的肉。
现在,李万这一步,就直接将他们叶氏集团逼到悬崖边上,无论怎么走,都是死路一条。
一时间,叶金成瞬间苍老了十岁,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无力敢。
毕淑荣也惊慌起来,她立刻说道:“我现在就给江家打电话,他们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我把他们约出来,一起商量一下。”
毕淑荣说着,慌忙的拨打着电话,可是无论她怎么打,都无法将电话打通。
看到怎么也打不通的电话,叶金成颓然的靠在沙发上。
生意上,被李万逼到了绝路,盟友又放弃了他。
他知道,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叶氏集团,恐怕已经走到了尽头。
惶恐笼罩在了叶家人的心头。
叶家这边愁云惨淡,李万这里却被记者们围拢了起来。
再得知能吃上比现在市场价,低上三分之一价格的肉的时候,众多记者顿时将李万奉若再生父母,不断的围着李万询问着各种问题。
当然,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李万的产品什么时候会推广上市场。
他们的钱包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看到众人兴致勃勃的样子,李万笑着说道:“大家不用着急,全国的代售点已经在建造之中了,人员招募也已经在进行之中了,相信在一周之后就能全面上线,到时候还欢迎各位光临。”
在得到了李万肯定的答复之后,众多记者纷纷立开现场,准备立刻赶回去,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则新闻传递出去。
有的激灵的记者,甚至已经开始往编辑部打电话,开始口述新闻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