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宇宁在的时候,安全感真的多很多,但她总是预感他是会走的,没有人能保证相伴到老,歃血结盟也不算什么。在大贞,他逃不过娶妻生子,成家守业的命运,他也会离她而去,在某一次离别之后。她只求自己能淡然地在等待里慢慢领悟,然后接受,不至于太失落和伤心,毕竟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有些依赖他了。
天坤宫的清晨忙碌而紧张,端着清目醒神茶进来的至密宫女把茶放在了案上,躬身退出了。
铜镜里,一具覆盖上半张脸的金色面具张狂鬼谲,与殿内的氛围格格不入。更夺目的是一张妖冶绝色的脸,多了些许情绪的流露。
他端详着镜子里洗净的脸,闭眼,张开手臂,等身后拿着衣服的吴永恩等人给他更换上朝的繁琐服饰,顺便重温墨卿辰该有的表情、性格、言辞和昨日批阅的奏折。
他是墨卿辰,也是楚宇宁。
每次做回墨卿辰的时候,常常有点恍惚,看见宫女捧过来的水,想伸手去拿巾帕洗净脸上易容的妆。甚至有一次,自己穿冕服了,把吴永恩看得不知所措。
“皇上,一年多了,太后也一日急过一日,昨晚就让太医们候着等着给陛下诊治了。还说皇上今日得空就去福宁宫一趟。”吴永恩说道。
“是怕皇室绝后吧,生怕朕病死了没留下个能继承皇位的幼子,朝政动荡。淮扬的水患,川蜀的秋蝗还没解决,没空去。”喝了口茶,出殿,坐上轿撵前往前朝。
他偶尔去沈可悠那的事是机密,为了沈可悠的安全,他用暗卫护卫同行,后宫知道者甚少,文武百官只知他定期体察民情,将早朝改为召令制度,不上朝议事期间通过奏折上报和批复。
但太后是瞒不住的。他想着还是得去安抚安抚,一过了一年之期,从前的说辞就没有那么管用了,太后如今对沈可悠的浑然不知和他的不作为很有怨气,但她也找不到没有能快刀斩乱麻的办法,还不能阻拦他出宫,每日心中积怨。
轩辕殿上,已到文武。淮扬郡水患大坝的修筑进度,
霞光万丈,照进轩辕殿,早早地陆续到殿中等待皇上的大臣们彼此寒暄,自动就形成了一些亲属远近的分布。尽管贵妃娘娘失踪已久,民间流传着贵妃娘娘死于南邵人之手,尸骨无存的各种传言,但沈起和沈彦的心情却并不悲痛,他们在朝中的地位也因雷打不动的抗疫和抗敌大功而稳固。
“掌事大人,好久不见!沈大人教子有方啊,还出了最年轻的户部侍郎,沈掌事也记得传授传授我们教子之法啊。”淮扬郡郡守杨汝知也往被簇拥围住的翰林院掌事沈起和其子沈彦处熟络熟络。
“杨郡守,如今淮扬水患是重中之重,在教子之法前,还要多思虑灾民生计啊。”沈起是最知道人走茶凉的,治不好水患,安顿不好灾民,第一个要被贬的就是杨汝知,还想求庇护呢,想都别想。
“是是是……”杨汝知悻悻地答道,淮扬的事被全天下盯着,都等着看他笑话,痛骂他。
转头,沈起就开始给周围大臣们炫耀他藏在津海郡的好闺女给他做的“运动鞋”,心想,他闺女不比儿子差好嘛,老提教子之法教子之法,说得好像他家闺女真死了似的,晦气!
“各位同僚,看,我……亲戚设计并制作的运动鞋,没见过吧!她为了鼓励我晨起锻炼,特地花功夫在实验室给我研制的,全大贞仅此一双,说的是一体化无缝鞋面,重量轻如鸿毛,配以爆米花鞋底,走起路来啊,踩棉花一样啊,哦不,是踩在云上啊!舒服啊舒服,全是一片孝心啊。”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吸引来一圈惊奇羡慕的目光,聊什么拉帮结派,还不如聊点机杼方面的先进进展,他闺女的推崇的准没错,绵竹已经充分验证了他沈家强大的智慧,尤其智慧还都集中在闺女这了,险些被南邵害死,池上大夫嘱咐万万不能以当日之事刺激她,由她去吧,“大小姐就得伺候着,得供着”,说得太有理了!
“这鞋底还会弹哎,沈大人真是有福气啊,没想到亲戚还会如此高超的技艺!你们看看这材质,根本不是我们穿的布!还真轻!我大贞的百姓若是能人人脚上一双可就太好了。”吏部尚书对着他得意洋洋翘起来的鞋连连称赞,跟端详国宝似的,手也不舍得松开,就是看不出来是怎么做成的,用什么做成的,看着是像布又像皮的料子。
沈彦看自己父亲一说起妹妹送的鞋就聊得停不下来,就差没把沈可悠给曝光了,实在没有从前端正严肃的样子,喜笑颜开,毫无防备,活脱脱一个女儿奴,不由摇头,紧接着听见山呼海啸的声音,是皇上来了。
群臣四散归位,大气未敢出,轩辕殿内一片整肃。
墨卿辰衣袍上的蛟龙卷浪纹,有力拔山兮的盖世之气,他登上最高位坐下,看底下文武平衡的太平景象,甚为欣慰,他突然想到沈可悠曾在离宫与他剧烈争执的时候质问他是不是要牺牲她亲人。如果有一日,沈起或沈彦有拥权自重的心思,他该怎么做?
转念一笑,她大概巴不得他把他们贬到地方上,她好堂而皇之地一家团聚,来了官商勾结,共谋大计,更无嫁人的心思了。可惜,他如今上朝见着他俩就会寻到她的影子,沈彦的眉眼虽好,还是不如他妹妹柔弱而又飒爽,沈家的才貌,谁说只能是沈彦了。
五品以上的武官,已被他借着南邵一战,羽林军大功,安了几位,萧家若再无立功机会,也不好意思总提老黄历上的战功吧,但并不妨碍借着裙带关系往军中要职进萧家的人,他还得想办法整顿整顿。
杨汝知自然首当其冲,被钦点禀告水利进展,回答不流利之处,还有明显的疏漏,被吏部、户部等各部门的官员弹劾,县级官员的意见被当众在轩辕殿宣读,有的地方官弹劾其偏听偏信,不询问专业的研究水利的鸿儒或官员,一己独断才迟迟没兴修水利,并提出了水利主张。
朝堂之上,无人敢吱声。心里想,皇上如今治起官员来也越来越老练了,这是把杨汝知的老脸放火上烤啊,分明是想告诫群臣,干不好就别要脸了,别全天下都在口诛笔伐了,还只有你在当掩耳盗铃的傻子。
“杨汝知,还需要朕给你找更多水利专家吗?需要朕把《淮中水利书》所陈治水方法给你一一列举吗?!一个太平湖你半个月毫无进展,你还有脸来见朕。无论是畅通泄水道畅通,加大太平湖的排水,还是引西北梁同、常州等处来水北入长兴江,减少太平湖入水……朕,只再给你半个月的时间,不然,提着脑袋来见朕。”墨卿辰威而不怒,话里却全是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