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兰伸手抚摸翠绿的宝石,想起来在家里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庆幸的是嫁到了和善的文相府,大夫人明事理不会挤兑她们这些妾室。
想到正直芳龄的女儿,秀兰想给女儿打一副好首饰留做嫁妆。只是这绿色的宝石看起来不喜庆,没有红宝石看着耀眼。
秀兰有些不舍,不舍得女儿长大离开她。幽幽的叹气一声,想着生日要到了心情好起来。
木美婷忙着做最后的头饰,文相府的家宴竟然邀请她让她觉得吃惊。想着应该是夜姬宣邀请的,能去文相府家看看也不错。
木美婷想见见夜姬宣的母亲,夜姬宣模样那么好看,他的母亲该是一位大美人。
脑子胡思乱想手上忙个不停,忙着处理头饰上的小细节。
木美婷放下手里的工作,想想说:“阿呆你说我拿红宝石跟秀兰姨交换可以吧,不知道她愿意不,陪嫁品一般意义不同。”
阿呆接过话说:“你多拿几颗红宝石她会答应的,你的红宝石质量更好。”
木美婷点点头,处理完细节收拾一下桌面,看着做好的一套首饰很有成就感。
来到古代还能做与爱好相关联的工作,在木美婷看来这是天大的幸运,是老天爷对她的厚爱。
找出木盒小心的放好,木美婷期待秀兰能喜欢这头首饰,最好她们能交换宝石。
到了秀兰生日这一天,木美婷早早的起床,心里惦记着宝石想赶紧把宝石交给阿呆。
洛夏看着一柜子衣服笑着说:“夫人你看你今天想穿什么衣服,虽然是家宴但是文相夫人肯定邀请了许多女眷,还有许多爱慕夜公子的大小姐们。”
木美婷皱眉头,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实在相处不到一起。人家嫌弃她的容貌,刚好她也懒得交新朋友。
“挑一件素雅一些的,主角是秀兰姨不能夺她的风头。说不定这是变相的相亲会,给夜三哥物色合适的对象,有好戏看了。”
李馨兰看着一堆衣服不知道要穿哪一件好,要到夜姬宣家做客想想就激动。
要努力的给文相府的人留下好印象,以后过门大家就是一家人。
小兰也精心的打扮自己,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迷人,最好能迷倒夜姬宣。
李馨兰看一眼小兰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也动心了,放正以后夜大哥不会只娶一位妻子,让你当妾室对我也好。咱们俩关系好能有个照应,不知道文相府里面是什么样,我还没有去过呢。”
小兰羞涩的跺脚,“小姐你真是的,我来帮你梳洗,迟到了多不好。”
赶马车的是疏影,木美婷瞅着疏影的侧颜觉得血门的人没有长的丑的。
高重九派些俊男靓女来保护木美婷,一对比木美婷觉得自己就是最丑的那位。
“洛夏你记性好,一会儿看看有没有咱们的仇家。对了看看公允家有没有派人来,一个妾室的生日,应该不用派人来做客。”
洛夏点点头,看着一旁杉衣也在心里有了底。
杉衣开口提醒木美婷,“夫人要小心有些别有目的的妇人,一个个手段不弱,要是没有手段也坐不稳大夫人的位置。”
杉衣顺口讲几件京城达官贵人家后院的秘事,木美婷听了感慨女人恨起来真是凶残。
“都不容易,要是她们不坚强起来那些小妾要成为主母,到时候她们的孩子也没有好前程。唉,到未来就好了,每个人有更多的选择。”
木美婷有时候觉得现代真是好,起码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用围着一个男人转悠。
李馨兰看到站在相府门口的夜姬宣赶紧整理衣服,刚准备下马车,看着夜姬宣迎向右面的马车。
木美婷走下来把木盒交给夜姬宣,笑着说:“做完了,希望秀兰姨会喜欢我的作品。我就到你家后院赏花,不喜欢和一帮妇人和年轻的姑娘打交道。”
夜姬宣笑着说:“要不是今天有宴席我会送你回去的,我也懒得跟一帮姑娘说笑。走吧,我带你去我妹妹的院子里休息,她在外面游历还没有回来呢。”
李馨兰看到二人说说笑笑的进府气的握紧手绢,不满的说:“又是这个木美婷,怎么哪里都有她。好好的砚池府不待来文相府做什么,难道夜大哥也邀请了她,一个丑八怪而已。”
小兰掀开帘子让小姐下马车,提点小姐好好表现。
夜姬宣带着木美婷几人来到秀兰的院子,秀兰正在吩咐下人去买糕点回来,看到夜姬宣微笑的点头。
“你这孩子有心了,我看看是什么礼物。”
秀兰打开木盒,被里面精美的首饰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翠绿的一套首饰躺在木盒里,绿的让人觉得惬意,秀兰摸摸手镯入手是温柔的触感。
“真美,谢谢你送的首饰,姨娘很喜欢。”
夜姬宣见秀兰喜欢满意的点头,给木美婷一个眼神带着手下离开。
秀兰听说眼前的姑娘就是天衍首饰铺的老板,微笑的拉着木美婷坐下说话。
木美婷笑着说:“夫人有一块绿色的宝石吧,我这人就喜欢收集宝石来做首饰。你看我用红宝石跟你交换怎么样,我实在很喜欢那种颜色的绿。”
为了任务木美婷只能厚着脸皮说自己喜欢绿宝石,打开木盒让秀兰看里面红的似火的红宝石。
秀兰看到红宝石心情大好,正想要这样颜色鲜艳的宝石给女儿打首饰。面前又是一位手艺好的姑娘,秀兰先觉得不好意思。
挥挥手让丫鬟把绿宝石拿出来,秀兰笑着说:“虽然是陪嫁品但是我都嫁人这么多年是文相府的人了,现在更关心女儿以后的婚事。想给她打一套首饰,一颗红宝石够了,还想请你帮忙给我家姑娘打首饰。”
木美婷接过绿宝石心情大好,笑着说:“你放心我会用心的做一套年轻姑娘喜欢的首饰,这些红宝石算我的一点心意,夫人不用推辞,我家夫君和夜姬宣关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