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翔不以为意,反正自己是肯定要娶的了,算了还是赶紧的回家吧,这样乱的地方还是少来的好,要是让小小知道了,还不定怎么嫌弃自己呢,自己这个男朋友也算是用计谋换来的不是,要是这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主要的是自己还没做什么坏事呢,要是抓包了怎么办,就这些人的德行,见了自己对象要是说漏嘴自己都觉得是天要塌下来了,这对自己多么的吃亏啊。
这样想着,就赶紧的和大家道了声再见,就急忙的回去了,其实吴昊翔是趁着现在才八点样子给李晓打个电话,就想着问问是不是和家里说了,还是要等等,吴昊翔其实是非常的纠结的,自己到底也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想让对方知道还是不想了,自己都恨不得撞墙了,说自己好歹也是一个军人,怎么别的事情上都那么的有原则,到了感情的事情就这么的婆婆妈妈的了,感觉自己都不敢正式自己了。
难道说自己骨子里其实是自卑的,当这个年头冒出来的时候,吴昊翔惊呆了,难道真的是这样的,那自己岂不是真相了,那以后怎么办啊,这是不是要急忙先骗婚再说啊,这样想着,自己的电话已经打过去了,看来自己还是比较的诚实,起码的是自己的内心比自己的脑袋要强的多,看自己的行动就知道了。
“喂,是吴昊翔?怎么这么个点打电话啊,还没有睡觉啊?”
“恩想你了,这不是打电话问问,看看你睡了没,怎么还没睡啊?”
“嗯我们家都比较晚睡,不是和你说过了,家里开了间服装店,过年是最忙的时候,一般他们都要八九点才回来呢”
“这么晚啊,那你们吃饭了没”其实吴昊翔更想问的是这么忙你有时间和家里说咱们的事情吗?其实现在打通电话的时候,吴昊翔也觉得他们现在还太小了,虽然他一定会娶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和家里说的话,真同意的话,估计那这个家长也有问题,自己是这么想的,但是不敢说出口啊,虽然对自己的家庭或者是自身,吴昊翔都非常的自信,但是架不住自己的担忧啊。
“吃了,这两天我都是做好饭直接送过去的,这样的话大家都不会饿肚子,回来的时候可以直接休息了不是,我现在都有点后悔给老妈提建议开店的事情了,本来想着服装店怎么也比那些饭店挺松多了,现在想想还不如饭店呢,那样的话可以雇人啊,自己直接当老板娘就好了,只收钱,还不担心没饭吃不是”李晓正好也是闲着了,就吧啦吧啦的和吴昊翔说起来了。
吴昊翔很是高兴,现在的李晓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和以前的客气疏离不一样,这样的小小更是热情鲜活,感觉心里满满的,挺好的,这种相处的感觉很舒服,自己也很喜欢,就像是相处很久的老夫老妻一样,感觉自然随和,真好,吴昊翔这样想着,直到电话挂了,吴昊翔才想起来,自己想问的问题没有问呢,算了,还是顺其自然吧,正好吴昊翔也到家了,因为聊的非常的愉快,所以心情很是愉悦。
李晓这边也是非常的高兴,自己本来是想着抽时间和家里说的,但是看到他们这么忙,最近也就没有再说,反正他们还小,回头有机会一样,李晓是这么认为的,也是因为这样懒散的劲头,才促成他们,要是现在家里知道的话,估计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说非常坚定的表示不可以吧。
这几天李晓一直帮家里做饭,送饭看店,学习,忙的不亦乐乎,很快的,时间到了23这天,他们家小年是23呢,不过他们这边也有24过年的,他们这边有句话说的官三民四,李晓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好奇,他们家在以前到底是什么官啊,因为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这么说,小孩子嘛,都比较的好奇,这个好奇心也重。
刚开始的时候,李晓还会蹿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回去问家里的长辈,自己家到底是个什么官,可是问了几年后,李晓就没有那热情了,因为每年问的答案都是家长用零食打发走了,后来李晓长大了才知道这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也是,因为还有一种说法是北三南四,就是说北方小年是23南方是24,各地的说法也是不一样的,李晓也是那时候才知道这些的。
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俗称的“小年”或“祭灶节”。“过小年”是进入春节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一天,我国民间有送灶、祭祖、扫尘等习俗,传统的民俗民间活动非常丰富。
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
往昔的民间过大年是从腊月起直到正月十五,足足要欢庆45天。在这一个半月内,又分为“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腊月起到除夕是“备年”,在外的人要赶回家,在家的人要置办年货,做好过年的各项准备;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五是“过年”,家人团聚,祭祀祖神,迎新纳福;从正月初六到十五是“贺年”,花市灯彩,全民共欢、普天同庆。
为什么要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备年”呢?这与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关。舂米磨面、杀猪宰羊、缝制新衣、准备祭品,样样事件都是亲力亲为。到了“小年”这一天,一切都要准备妥当。这才能让“灶神”上天汇报,一家人祈祷新的一年万事如意。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