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人》
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刘 儒
张家口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地方赤诚地热爱。在这里工作生活50多年的时间里,我虽写过许多文章赞美这里的山川草原、人文历史和英雄好汉,但总觉得没有写出这地方超常的魅力和我对她超常的爱恋。一直以来,我很想写出一本能够全面深刻反映这地方、这里人的书,使全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地方,以告慰第二故乡的养育之恩。
北京携手张家口承办2022年冬奥会,使我感到是了结这个心愿的时候了。全张家口的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迎接冬奥会做贡献。我想我该做能的也就是这个事情了。
写本什么样的书呢?我想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将书名定为《张家口人》,觉得应当写张家口人爱国尚武的英雄情怀,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念,强悍、包容、真诚、善良的优良品性。因为这是我50多年来印象最深的。如何来呈现这些,便是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尽管费了不少心思,但由于我的功力不足,并未达到所理想的程度,只能聊以自慰,供大家评说。
书中所讲述的故事,也许现在只会发生在张家口和张家口人的身上。因为它有些另类,似乎不那么符合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我要说的是,这绝不是写书人的凭空捏造,是有大量事例作为依据的。张家口人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和艰难生活的磨练,所形成的优良品性一脉传承至今,十分牢固。改革开放以后虽有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但张家口人经受住了考验。这里的社会风气一直纯正,青年男女从军的意愿极高,他们觉得穿上军装,挎枪驰骋在保家卫国的疆场之上,才是最美的自己。外地从军到这里的小伙子,有不少被张家口的姑娘留在了张家口。复退转业军人是张家口的一大资源。这里历年都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模范。军队、军人和军属在这里受到最高的礼遇。在这里会看到,许多条件特别好的姑娘,不是嫁给腰缠万贯的富豪,而是嫁给人品好,没有多少钱的一般人。还会看到,有残疾,但工作出色,称得上英雄的男士,拥有很漂亮的妻子。重思想品德,是张家口女性择偶的普遍现象。
张哈斯是爱国将领的后裔,从小受到爷爷和爸爸的良好教育,想从军,有志气,有报负,是张家口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去深圳,是想成就一番事业,不是去寻找富豪作为自己的依靠。正是她这样的另类,吸引了孙良强。以前许多追求过孙良强的女性,让孙良强感到不安全,觉得她们都是冲着他的钱来的。张哈斯不卑不亢,没有向他献媚,倒叫他感到安全,亲近,快乐。张哈斯是抱着冒下险,必要时教训孙良强的目的,接受了孙良强的帮助。她根本没有要和他恋爱的想法。就是这样,张哈斯慢慢地看到,孙良强并不是坏人。孙良强也慢慢地看到,张哈斯不爱他,他很难达到目的。让他不舍的,是自从认识张哈斯,他感到了生活的快乐,抑郁症也好了,所以他乐此不疲。后来,他用心地研究张哈斯,学悄张哈斯,做了一些好事,觉得好像有效果。因而,他追着张哈斯不放松,一直追到了张家口,成为了一个大英雄。这个时候,张哈斯在孙良强的眼里,是一个他学习的高大榜样,是他挚友秦悍的未婚妻,他实际已经放下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全书从始至终没有写他们之间有什么恋情,写的是张哈斯怎样在深圳成就事业,是孙良强如何在张哈斯的影响、引导下,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所以,这书不是言情小说,是厉志的书。
书的最后一章,是故事的高潮。就是孙良强把所有资产捐献给了张家口的国防事业,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张哈斯和秦悍去看他,他随部队去坝上拉练了,张哈斯和秦悍在零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等他等了一夜,孙良强经受了一夜的高寒考验,他不但没有被冻垮,还在冲锋的时候冲在了最前头。这时的他,完全像个英雄,带着满身的冰淋,喷射着腹腔里火一般的热气,踩着很厚的雪,一条直线地向张哈斯和秦悍跑来了。张哈斯第一个奔上前去,抱住了他。秦悍接着也抱住了他。他们抱了很长的时间。当秦悍放开孙良强的时候,发现张哈斯还抱着孙良强。秦悍因此意识到了张哈斯情感的突变。这是书中人物谁都没有料到的奇迹。
这奇迹是故事发展的必然,是突显张哈斯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的非同一般。
写到这里,我就觉得没有必要接着写张哈斯和孙良强的恋情了。这个时候距离集体婚礼,张哈斯和孙良强结合,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很多,留给读者去想象。
秦悍是故事中的二号男主人公。他是张家口男性青年的典型代表。出生在军人世家的他,转业到张家口服装厂以后,用军人打仗的办法,带领全厂职工走出了困境,使服装厂成为张家口轻工业战线上的排头兵。他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的大度,也充分表现了张家口男性的非同一般。秦悍第一次到深圳,看到张哈斯和孙良强夫妻般站在一起,不但没有怀疑他们,还和孙良强交上了好朋友。他没有把孙良强对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看成是孙良强与他在争夺张哈斯。看到方小娟写的匿名信以后,他虽觉得有可能是真的,但他通过想那些牺牲了的烈士,也很快地想通了,解脱了。他就想,张哈斯跟谁好,是张哈斯的自由。他给周小慧母女说,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有几个,而他只能和一个人结婚。他不像有的人,爱上谁,就容不下别的人爱,把爱同一个人的人,视为情敌。张家口人不是这样看问题。
正因为秦悍是这样的张家口男性,孙良强新的人生道路才走得很顺利,张哈斯才能成为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张哈斯和秦悍集中展现了张家口人的形象。
为了全面展现张家口人,青年里还写有:洪静平、许晓婷、牛银燕、党央吉、杨玥、小豆了、卞明亮、刘长生、胡喜奎等。这些人物都有故事,尤其是前三位,其故事贯穿书的始终。她们出色的工作和人格,彰显出了故事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和业绩。洪静平与许晓婷为公平竞争秦悍,盟誓立约,既表现了她们的认真,也表现了她们的友谊。她们在竞争中所动的心思,全在工作上。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出色的工作赢得爱情,是大多数张家口人恋爱的普遍作法。
书中也写了青年一代的上辈人,如:张振民、张成、乌日娜、秦士伟、赵怡、程忠、周小慧、洪途,等。在故事的演进中,围绕着孙良强,还写到了曾经在张家口征战、守备、建功立业过的张珍、杨洪、成吉思汗、黄帝、炎帝、蚩尤等历史人物。意在塑造张家口人的群体形象。
孙良强是本书的男主人公。我是把他作为中国现代资产者群体的一个缩影来写的。中国现代资产者群体,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起来的。这个群体发展很快,如今人数众多,拥有大量的资产,是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方面,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这个群体出生仅三四十年,起步时的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现在整体地看,还比较稚嫩。除少数成熟的,受到民众的欢迎,引导着这个群体发展的方向。大部分还在摸索如何融入民众的途径。少数只知道从社会中获取,不知道回报社会,受到民众的质疑。这部分资产者,没有社会荣誉感和安全感,有钱,但生活得不幸福。孙良强就是这样的。
孙良强出场的时候,我写他三十多岁的年纪,一米六五的个子,大头宽肩,五官威严,体壮如牛。三十多岁的年纪,是说他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是该懂得人世间事情的时候了。一米六五的个子,是说他还不是顶天立地的大汗,需要继续成长。大头是说他脑子聪明够用。宽肩是说他能够担当。五官威严,是说他自我感觉良好,在遇到民众对他不尊时,他会做出威严的面孔以应对。体壮如牛,一是说他的身体强壮,二是说他的营养过剩,不符合现代的健美标准,如果把多吃的部分减下来,给吃不饱的人吃,既有益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
现代资产者群体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关爱他们。对于他们中做得不好的人,也应如此。尤其不能有仇富心理。他们的成长,取决于他们自己,也取决于社会的环境。
张哈斯和秦悍等张家口人,便是关心关爱这些资产者的人。正因为如此,孙良强才快乐起来,慢慢地发生变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
当然,文艺作品追求的是典型,是要造成能够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人们自然明白,这里不是提昌,资产者应该把资产全部捐给国家才好。资产者的资产越多,越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因为资产多了,就可以开办更多的工厂,就可以进军高科技,就能安排更多的人就业,国家就可以有更多的税金收入。
本书的故事把张家口与深圳联系起来,不是随意的,张家口和深圳之间,有很多的联系,很多的故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张家口做组织、宣传工作,曾多次带领干部到深圳参观、学习、取经。那个时候张家口还没有对外开放,但张家口人听党话,不保守,积极响应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号召,提出了“学习深圳,解放思想,实干兴张,以快补晚”的口号,鼓励兴办私营企业,鼓励下岗职工到深圳到改革开放火热的地方去,鼓励干部停薪留职下海,为大众探索脱贫致富的路。那时,不光有很多城市里的人去了深圳,农村里的农民去深圳的也不少。他们中间,有的在深圳学到本领以后,回到了张家口,参加了张家口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的留在了深圳,成为了深圳人。其中有的姑娘嫁给了深圳。我曾召集和参加过他们的一些座谈会,他们在深圳打拼的许多感人的故事,至今历历在目,令我难忘。
张家口能有现在这样好的局面,与学习深圳有很大的关系。张家口人也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的深圳,已非昔比,已经以新的姿态,在新的层面上,发挥着引导全国的作用。张家口自然还要继续向深圳学习。有时我也想,深圳是否也应该向全国向张家口学习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我们国家幅原辽阔,各地的基础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别很大。但各地都有各地的优势,有些可能还是深圳所不及的。各地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应该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曾想把一些社会问题写进去,如商品里的假冒伪劣,官员里的腐败等等。但考虑到篇幅和人物故事的相对集中,没有设置人物去写,只通过张哈斯的弟弟张效先,当了村官以后所遇到的一个事,揭示了一下,说明很多社会问题,都与资产者的不成熟,农民的自私狭隘不无关系。我们看到,有不少腐败分子来自农村。他们通过刻苦读书,到了城市,当了干部。由于他们的思想没有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在掌权之后,自私狭隘的农民意识骤然膨胀,其贪婪腐败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有理由相信,张哈斯和张效先们,将来会在这个“大事”上,做出他们的贡献。
需要说说方小娟这个人物。我不是把她完全作为反面人物来写的。因为像她那样看重钱财,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给竞争对手使坏的人,现时不是个别的。有这样一个人物,既能反映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不良思想的人,也有利于对故事主要人物的塑造。方小娟最后和乔丰结了婚。这一方面说明乔丰,理解、包容方小娟。另方面也说明,方小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席园园最后和古力结了婚。情况与方小娟类似。这两个人物从侧面加强了张家口人的主题。
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对外宣传张家口。我觉得这地方,这地方的人,非常好。外边的人对她的了解和关注还是很不够的。
我和我爱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在北京上了几年学以后,就来到了这里。那时我们不了解社会,不了解城市,不知道和人搞好关系,不知道亲近领导。我们没有给领导送过礼,没有为了个人什么目的,去跟周围一些人搞好关系。我们跟谁都一样,完全是傻乎乎的那种,只知道埋头做事,工作。多少年过来以后发现,这里的人,包括领导,全对我们很好,我们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辛苦,他们全知道。我们应该得到的,都给了我们。最令我感动的,是我想都没有想到,进入了地委领导班子。那年我已年过50,正处的时间不长。省里来人考察调整班子,我带着地委组织部的几个人,做服务工作,根本不知道考察的对相里有我。考察工作结束,考察组临走的时候,省委组织部杨处长找我,要我把出版过什么书,发表过哪些文章,拉个单子快给他寄去。我这才知道考察的人里有我。进入班子以后,我就想,这地方真好,我一定要好好为这地方服务。所以后来有机会到省里成为正厅待遇,我就没有去。当时省作协要从省文联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正厅级单位。省委领导韩部长问我,愿不愿意去省作协当书记。我想想说,我的岁数大了,到省里做不了几年工作了,张家口对我很好,我退在这里,熟悉这里,还能继续写些以这里为内容的作品。如果那时离开张家口,也许就不会有《张家口人》这本书了。张家口是个成人的好地方。
《张家口人》不是虚构之作,它是我半个多世纪亲历感受的成果。我曾以这里发生的事件、案例和故事,写出过长篇小说《情与罪》、《乖狗和菊花》、《艾小朵奋斗记》和《明眸》。报告文学集《古塞风流》里,写了几十个张家口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张家口人》是无数的张家口人和他们的故事融合、凝练而成的。它是纪实性的小说。
真诚地希望有识有志之士到张家口来,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展现才华,成就事业,把祖国塞外的这座堡垒,这颗明珠,建设得更加坚固,更加绚丽多彩!
来吧,亲爱的朋友!张家口人热诚地欢迎大家!
联系电话:139031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