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大家埋头干饭。
饭后,有事的说事。
李荷花简单说了下这批鸭子的生长情况和新鸭苗繁育进度,提出一个比较忧心的问题。
“按照现在的宰杀情况,至少还要养两百只鸭子,但冬天冷,小鸭子可能会成批死亡生病,而且冬天喂食的需求更大,我们找不到充足的鸭食,得花钱买,保暖配药准备鸭食都要花钱。”
鸭子可是家里最大的经济来源。
江明月思索片刻:“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配药和鸭食就交给你,养殖厂的保暖措施我来解决,总之要保证好鸭货的供应。”
孙玉兰插嘴:“或者少养一点鸭子吧。我这段时间去镇上送货,杜老板说其他的一些酒家看他生意太好,也开始仿制咱们的卤鸭了。”
李宗奇一拍桌子。
卤鸭一开始可是他卖出去的!
有人来抢生意,那怎么能忍?
“谁家敢跟咱们抢生意?杜老板就看着一点也不行动,不像他啊!”
江明月瞪了他一眼。
“不过是个吃食,你能做,别人也能做。人家忌惮杜老板的实力不敢买配方谈生意,难道你还能拦着人家自己琢磨出来卖吗?杜老板都没放心上,你急什么急。”
李宗奇耷拉着脑袋坐回去。
“不用灰心,咱们镇上不方便卖给杜老板之外的人,可以去其他镇和县城卖,还能继续开发其他的吃食,鸭子继续养,不用减数量。”
江明月回想起上辈子吃的北京烤鸭,不自觉咽了咽口水。
卖烤鸭,感觉也不错,很有市场。
李荷花点点头。
既然嫂子这么有信心,那她不能拖后腿,得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把鸭子养得更好。
江明玉观察了一段时间,大多数时候都不说话,只带着耳朵和脑子去听去琢磨。
或许是李家太忙了,孙玉兰似乎忘了一件事情。
“我有一件事想说。”江明玉有点紧张。
她毕竟是客居,不是李家人。
江明月有些惊喜,她大姐终于不打算当沉默的老黄牛透明人了。
“大姐,你说。”
得到妹子的眼神鼓励,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异样的眼神,江明玉定定神,说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还有一个半月就过冬了,但大家都很忙,还没时间做过冬的准备。”
孙玉兰大惊失色。
她真没想起来!
江明月一拍脑门,恍然大悟。
每年秋收后,过冬前,城里乡下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过冬的物资。炭柴粮食蔬菜冬衣等等生活物资,家境殷实的人家自然不缺,有什么少了就直接买。
但穷人家必须得趁早准备,不然到了冬天样样东西价格都涨,就算手里有钱也买不到平时的量。
砍柴买炭,腌菜囤菜,修补冬衣晒冬被,种越冬蔬菜……
桩桩件件都是活儿。
按理来说应当秋收后就开始着手,越早价格越低,也容易找到合适的短工挣点钱采购。
江明玉觉得李家算是比较殷实,但实际上所有的钱大多都要继续投进生产,比如盖房盖厂养鸭子之类,除了伙食好之外,其他方面花钱都比较谨慎。
江明月摸了摸下巴,看向李荷花和孙玉兰。
李荷花有三个半帮手:李采芹,李采云,李宗宝,还有小茵可以算半个劳动力。
孙玉兰有江明玉。
江明月:“柴火和炭的事情我可以解决,剩下的谁能做?”
李荷花思索片刻。
现在的一百二十只鸭子到了生长期,吃得多拉得多,还要每天外出遛。
采芹和采云要照顾鸡鸭。
喂食,清理笼舍,捡蛋,六十多个大笼子的工作量够她们忙活一天的。
趁着入冬前赶紧割草的任务交给了李宗宝,他再分发给村里的其他孩子,忙得过来,但收集整理和储存草料是个大工程,腾不出手。
她接下来要去准备给鸭子过冬的事情,只能她自己琢磨。
如果再压榨下睡觉时间,也能分摊一点:“我可以准备衣裳。”
江明月看向孙玉兰。
孙玉兰脸皮抽了抽。
她真的觉得自己已经特别忙了。
难道要不吃不睡日夜忙活?
江明玉接过话头:“如果婶子信得过我,吃食我可以准备,在王家的时候也是我一手准备的,有什么特别要做的跟我说一声就成。”
孙玉兰仿佛看到救世主,忙不迭点头。
“没问题没问题,瞧你这话说得多见外,我当然信得过你。”
李宗奇也举手:“有什么重活儿我们兄弟几个随便使唤。”
反正家里挑水砍柴之类的活计也是大家轮流做。
李宗富等人点头。
至于李丰年?
“哦,对了,冬天地里要翻土杀虫除草,种菜就交给爹了。这点小事,能做到吧?”江明月笑眯眯地。
李丰年抖了抖。
他能说不吗?
不能。
那还有啥好问的。
见他不吭声,江明月就当他默认了。
反正这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德行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小茵也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我可以洗衣裳。”
江明月看了眼外甥女那豆芽菜般的五短身材,怒拍桌子。
“王家还敢要求你洗衣服?”
这么点小人,连沾了水的衣裳都提不动,是衣裳洗她还是她洗衣裳?
着凉了怎么办!
江明玉面上一闪而逝苦涩。
“小茵别怕,我没生你的气,衣裳不用你洗。你照顾好张龙赵虎,每天捡蛋数蛋就可以了。”江明月又反过来哄小茵。
她就喜欢这种懂事的小娃娃。
就是有时候太懂事了招人心疼。
大概分完活儿,大家就散场睡觉去了。
忙活一整天,几乎是沾到枕头就着。
失眠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要是有谁被逮到半夜闲逛,第二天一堆活儿堆过来能忙得人痛不欲生。
忙贵忙,累归累,大家每天吃得好,吃得饱。
虽说住处挤了点,但马上修起来的新房子冬天前就能住进去了。
次日,揉着惺忪睡眼的众人爬起来,吃过江明玉准备的早饭,各自开始忙活。
江明月回忆着原剧情里炭柴涨价的事儿。
平安镇不算很大,没有煤矿。
煤炭都是从隔壁的黑石镇拉来卖的。
煤炭较贵,普通百姓消耗不起,都是去山上砍柴或者买柴火。
不遇寒冬,每年冬天依然会冻死人。
遇到数十年难得一遇的严寒,有钱人依然潇洒,唯有冻死的平民百姓多了很多。
若是能抢占先机,先囤积一批煤炭和干柴,到时候平价卖出去,不挣什么大钱,还称得上做慈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