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举国欢庆
狼烟东去2025-07-28 18:212,533

  派兵的事朱由检要是提出来的话,多少显得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这些人马可都是孙传庭从陕西带回来的。

  现在孙传庭自然也看出来了如今大明的形势,山海关之外的守卫的确是大明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守卫好了,才能最终抽出精力来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叛军,现在支持吴三桂在宁远打仗,不是吴三桂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大明的事。

  “如此,这选兵的事,就交给你了,此事不用太急,满清毕竟才刚刚吃了败仗,回去之后多半不会立即再来进攻宁远。”

  朱由检怕自己给了孙传庭太大的压力,还不忘说了这么一句,但他这么说完了之后,孙传庭却是连连摇头。

  “陛下,你怕是还没跟太子殿下一起打过仗呢,太子既然已经说了这兵马的事,我猜测他和吴三桂多半是已经有了马上把失去的几个城池至少夺回来一个的想法,趁着现在满清刚刚失败,立足未稳,他们多半会有一些动作,臣是想着直接下令之前驻扎在山海关的人马,立即出关赶往宁远,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也好,左右现在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没什么动静,想来山海关之外的战事结果过几天也就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了,到时候他们只能是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次孙传庭算是认可了朱由检的说法,他点头说道:“殿下放心,这两方人马的情况,臣已经派遣了不少人监视着了,一旦有什么消息,会第一时间禀告陛下!”

  自从孙传庭从陕西回来了,北京城内外但凡是用兵的事都办的明明白白,内阁的事孙传庭的确是做了甩手掌柜了,但是兵部的事,朱由检几乎是没见过如此称职的兵部尚书。

  现在朱由检把兵部的事交给孙传庭,把山海关之外的事交给朱慈烺和吴三桂,自己终于有精力彻底对朝廷进行改造了。

  内阁交给了蒋德璟之后,他虽说能耐上并非出类拔萃,但是的确是按照朱由检的皇命在兢兢业业的做事,而朱慈烺临走之前想要做的对朝廷的改造,朱由检也是在亲力亲为的做着,既然内阁已经换了人,剩下的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他让蒋德璟将之前跟陈演等人走的十分之近的朝臣列了个清单,这上面的朝臣,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清洗的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那些只知道在朝堂上随声附和却从没什么作为的朝臣,也被朱由检一点点的挖掘了出来,只不过这一阵子朝堂上朝臣的空缺实在是太大了,这才暂时没有动他们。

  自从内阁进行了这么一番大换血之后,朱由检终于算是体会到了真正当皇帝的感觉了,当他在朝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再也没人跟他胡搅蛮缠了,在蒋德璟的带领之下,几乎是说话的臣子都是在帮着他寻求解决办法,就这两个月,朱由检就已经把两个之前他用了两年时间都没能推行下去的政令给推行下去了。

  他心里明白,这些几乎都是朱慈烺的功劳,若非朱慈烺在他的面前提出了这些,他是绝对不会下定决心对内阁进行重组的。

  朱由检越发的觉得他亏欠朱慈烺的有点多了,好像是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之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朱慈烺已经还的差不多了一样,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宁远,但在宁远镇守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朱慈烺。

  本来朱由检对于吴三桂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但又没别的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把宁远交给了吴三桂,现在朱慈烺去了,而且把吴三桂给拿捏的相当好,朱由检心里也宽松了不少。

  他和孙传庭定下了分兵的事之后,孙传庭直接就派人去告知还在山海关的将领,直接把三万人马带着到宁远去,交给朱慈烺统领。

  这里面孙传庭也是用了一个小技巧,他没有直接把兵马送到吴三桂的手里,也是送到了朱慈烺的手里,还是以朱由检这个皇帝的名义,这样朱慈烺再把兵马转手给吴三桂统率的时候,自然还能表示一波他对吴三桂的信任。

  孙传庭也是武将出身,对于这种信任,自然还是十分看重的。

  很快,还没等到吴三桂的战报真正传递回来,北京城的朝堂上已然几乎都知道了吴三桂和朱慈烺在宁远抵挡住了满清接近二十万人马的进攻,在仅仅损失三万人马的情况之下歼敌近乎半数,这几乎就是山海关之外近几年来最大的一场胜利了。

  朝野上下得知了此事之后,北京城里的百姓也是很快就知道了消息,跟满清的战斗,是北京城的百姓相当关注的一件事,因为他们都知道宁远和锦州对于大明的重要性,知道满清一旦入关了,北京城就危险了。

  一时间,北京城的酒馆中几乎都是在说这一战的人们,有不少百姓还为了这一战的胜利,专门到了酒馆中邀上好友,把酒言欢。

  “三弟,你可知道咱们大明刚刚在宁远城抵挡住了满清的一次进攻?”

  在一个有四个人的酒桌上,一个中年人刚刚喝下了一大碗酒水,脸色红扑扑的向着自己对面的年轻人询问道。

  “老哥,此事咱们北京城现在几乎可是都知道了,这次进攻,满清足足出动了有二十万人马啊,还带着好几个什么顺王?但是咱们大明不光有吴三桂,还有太子殿下在城中坐镇,哪里是他们说攻下来就能攻下来的?”

  “就是如此!听说在开战的时候太子殿下还亲自登上了城头,跟吴总兵并肩而立,那城墙上的将士们无不为之动容,太子殿下说了,他此去,那就是跟宁远城共存亡去了,咱们有这样的太子殿下,哪个将士不奋力拼杀?他娘的,要是咱们大明真的没人打仗了,我就到战场上去,就算是杀死一个满清鞑子就死了,也值了!”

  “就是!听说,之前守着锦州的那个祖大寿都感念太子殿下的恩德,直接又投诚回来了!太子殿下胸襟宽广,若是我的话,还不砍了他的脑袋?”

  几个人一边高谈阔论着,一边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再也没有之前那种害怕满清人马入关的想法了,在他们看来,既然朱慈烺在宁远城里镇守着,宁远肯定就是没问题的。

  有着这样想法的大明百姓不只有他们几个,宁远一战,彻底让已经几乎对大明失望了的百姓重新燃起了希望,哪一个大明百姓都不希望满清入关,他们怕自己的日子恢复到几百年前蒙古统治的样子,他们希望铁血大明,能永远把满清阻隔在山海关之外。

  这几天至少在北京城,就好像是过年一样,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朱由检看着百姓们的状态,心中也是敞亮了不少,他不知道朱慈烺和吴三桂接下来能不能把丢了的七个城池拿回来,哪怕是拿回来一个,这样的消息要是再传递回北京城,百姓们甚至会比这几天还要高兴。

  当吴三桂处置完了这一战的善后事宜,把战报写完了送回到北京城的时候,他才再一次出现在朱慈烺的面前。

  “殿下,这是这一次咱们守卫宁远之战的战报,我让副将誊写了一份,跟送到北京城的是一样的。”

  因为这一战涉及到的细节十分之多,所以口述已经不能完整的把成果表达出来了,战报存在的意义,就是把战斗的结果量化出来,不然有些将令,是一定会夸大胜果的。

继续阅读:第142章 先打哪一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一把大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