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完解缙之事,朱瞻基再次做起甩手掌柜。
拨给老头十万银子,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这个年代的文人,实在不是他的菜。
相较文人而言,与汉王相处,舒服多了。
香车,美人,美酒,还有斗殴。
每次汉王请客吃酒,准离不开这几个元素。
这不是,因为一句你瞅啥,汉王又砸了一栋画舫。
“过瘾!”
汉王拳头上还带着血,勾肩搭背,搂着朱瞻基回到岸边。
“瞻基,你看我那上勾拳如何,绝对打碎那人的下巴。”
“呵,叔啊,您老这精力也太旺盛了,一言不合乎,拳脚相加。
这是肚子里有邪火吧,说说看,侄儿帮你找出气筒。”
朱瞻基淡淡道。
“嘿,不愧是我的好侄儿,叔这不是心里闷么。
你不在朝堂,不知道许多事,朝廷那些文官,就知道抢武官的功劳,交趾好不容易被张铺打下来,还没等捂热乎,这不是派流官过去了,说要安抚土人。
不准再攻伐那些土人,眼看就要完成南征,硬生生的留下隐患。
山中土人部落不请出山,等那黎贼振臂一呼,岂不是又要四面楚歌。”
汉王愤怒说道。
朱瞻基闻言也惊了,永乐年间交趾战事反反复复,生生拖垮了大明经济,一直到清朝,交趾还一直战乱频频。
可以说,交趾猴子与华夏打了好几百年,极大分散了军事力量,为王朝崩盘埋下隐患。
当然,这些也只有后世人才能看清,此时大明文人,只是认为交趾路远,民野,不易统治。
认为那地方就是武人的镀金地,杀良充功罢了。
“文官目光短视,殊不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吗,此刻便是去病之时,若根除不了病根子,要不了多久交趾局势还会崩坏。”
“唉,父皇为了西征,居然妥协了,难道这交趾不是大明的么。”
汉王幽怨的说道,当然这股子幽怨气,停留不到一炷香时间,汉王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狠毒眼神又盯上另一个画舫,原因是船上有人瞪他。
“就他了,给老子砸!”汉王大怒。
“殿下,且慢,那人是对眼……”属官燕小乙捂住脸,好丢人,堂堂亲王带着皇太孙打砸抢。
……
交趾的事情,眼下确实没法干预。
国朝全部精力都放在西征之上。
皇帝妥协实属无奈,国库虽然有进账,但还远远不够。
总不能军费花完了,第二年全国不过日子吧。
因此听了郭广等人的建议,拆分张铺大军,把守交趾各地城池,硬生生把攻防异位。
留给黎贼喘息之机,黎利得到消息,估计会笑死在马上。
朱瞻基甚至觉得那黎利才是天选之子,老天爷对他太眷顾了,以至于覆灭时,绝地逢生。
“蹦跶不了多久的蚂蚱,西征结束之时,便是那黎利的死期。”
回到皇太孙府。
朱瞻基打算写奏书,阐述他对交趾的看法,他还想到了一个杀手锏,也打算写入奏书之中。
如果那件事皇帝允许做,交趾将变成大明的香饽饽,又一处敛财桃花源。
朱瞻基冷笑,他可知道那地方盛产什么。
有了那些好东西,估计文臣勋亲们打破脑袋都想得到那里。
书房。
当朱瞻基坐下之后,赫然发现桌子上有一封信。
一般信件都由属官亲自送到他手中,避免看不到信而耽误事。
把信直接丢在书桌上,还是第一次。
“这群家伙越来越不像话了。”
朱瞻基冷哼一声,拾起信件,没有署名,撕开封口,取出信纸查看。
他的表情越来越凝固,仿佛时间停止一般。
“真的假的……?”
这是朱瞻基第一反应,因为信上说的事情,太匪夷所思了。
确切说,和他了解的历史,完全不一样。
难道又是他扇动蝴蝶翅膀导致的吗?
朱瞻基敲着信纸,陷入沉思,会是谁发来的警告呢。
此刻,送信之人就在外面一棵树后面蹲着,孙若微望着朱瞻基的身影,忐忑不安。
直到放下信的那一刻,她才后悔起来,那信她没看到内容呢……
如果这是隐太子的阴谋怎么办。
可惜,最终她还是没迈开进入书房的脚步,她怕彻底失去朱瞻基。
方家遗孤,还牵扯进隐太子,她都不敢想,朱瞻基得知真相后,那点情分还剩多少。
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与隐太子的人来往,摸清那些人究竟想要做什么。
朱一、朱三和朱八匆匆来到书房。
“殿下,宣我等何事?”
皇太孙往往只宣一人办事,如今留守金陵的三个得力干将全都到场,那么事情就严重了。
朱瞻基没把信交给几人看,而是拿出一张地图,蹙眉端详。
那是一张交趾的地图,自然也是他从黑洞空间里带出的产物,稍微临摹了下,标注出现在大明城池所在。
“你们准备下,最多十天,咱们就要去交趾了,幼军也要去。”
“什么?”几个人都懵了,皇帝陛下不是刚刚下旨,交趾战役已经结束了,眼下正是治理的时候,为何此时皇太孙说要出兵交趾。
“唉,要乱了,希望在我赶到之前,能少死些大明勇士。”
……
永乐十七年下旬,十匹红翎快马,玩命一般奔向金陵。
当五城兵马司的小旗官拦停马匹时,那骑兵怒斥道:“边关告急,快引我直入皇宫禀告!”
直入皇宫,除非十万火急的事情,否则马踏皇城,那诛三族的谋反大罪。
旗官赶忙让出去路,看着几人风风火火赶路。
朝堂之上。
朱棣哗啦一声丢出镇纸,赤红眸子显示他正在盛怒当中。
“交趾猴子,安敢如此!
你们作死,别怪朕成全你们!
传令休整的张铺大军,前去剿灭叛匪。
另外,传汉王,赵王,太子,以及皇太孙来见朕……”
交趾又作乱了,文臣们不懂黎利在搞什么鬼,这才刚消停不到两个月吧,怎么又起兵了。
哪来的兵员,而且每次都屠城,非要触怒永乐大帝不可。
好好过日子不香么。
在这个档口上,文臣们谁也不敢发声。
杨士奇看了看胡广,胡广又看了一眼吕震,几名重臣来回看,最后没有一个人蹦出来找。
此刻国仇家恨,谁会出来找没趣。
交趾动荡也好,希望那张铺也败了,如此一来皇帝也别西征了,京卫分出一半兵力去广西防守吧。
不过,几位内阁大臣有一点没看明白。
军国大事,为何叫宗亲去御书房详谈,难道里面还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吗?
……
御书房。
朱棣脸色阴得快滴出水来。
太子,皇太孙和两位王爷全都到齐。
朱棣看了看众人,用极其严肃的语气说道:
“朱允炆出现了,而且纠结二十万大军打回来了,此刻他正在攻打广西。”
哗。
除了朱瞻基之外,众人惊骇无比。
皇太孙之所以不吃惊,是因为月初时,他接到信,里面描述了这些事情事,而且更加详细,更加恐怖。
除了二十万大军之外,沐王府也投靠了让帝,还有张铺正在砌墙两盼。
甚至一直到金陵,各地县府的知府,也都蠢蠢欲动。
国朝最大危机降临了。
可以这么说,那封信交到在座任何一个人手里,大明都将掀起血浪,人头滚滚。
然而,那信却交到了朱瞻基的手上,了解大明历史的他一眼便看出里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如果皇帝能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那么朱瞻基能精准锁定一两个人。
从信里找出叛逆省心多了。
真是为送信之人感到悲哀,那里是在送刀子,分明就是送爱心。
朱瞻基冷笑不已,就在永乐大帝问谁能出兵广西扫灭让帝时,皇太孙和汉王同时出列。
“皇太孙,别和孤争,孤要率兵去杀人!”这种时候,汉王可不顾及什么盟友。
“叔,我不想打击你的自信心,还是让我去吧……”朱瞻基也自信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