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治纪纲,着实让朱瞻基痛快一回,但是天下没有莫名的援助。
朱瞻基仅是皇三代,就算太子这位皇二代都请不动大太监出手帮忙。
何况他一个皇三代呢?
因此,里面肯定有事。
果不其然,朱瞻基问出了黄太监的需求。
“殿下,确实是件小事。”黄俨笑眯眯道。
朱瞻基冷笑连连,如果说擅起国战都算小事情,那世界上还有什么算大事?
黄俨希望他在讨伐倭寇时,能将脏水泼向高丽。
说起高丽,朱瞻基同样不喜欢他们,骑墙小人,左顾右盼,五百年前的高丽王国,与后世那个偷国一个德行。
明面上是大明的属国,实际他们私通朵颜三部,又与鞑靼人眉来眼去。
占尽了大明的便宜。
军事,政治,科学都在吸取大明的养分,可要他们出兵协助大明扫平草原。
高丽国内定会爆发内乱,不是某大臣谋反,就是某农民起义。
而且好死不活的,骚乱每次都出现在汉城附近。
因此,他们就开始平乱,直到朱棣大军班师回朝为止。
“皇爷爷年底出征,如果高丽叛变,对大军形势不利呀。”朱瞻基淡淡道。
“也不是真的逼他们反大明,不瞒殿下,年底我要出使高丽,陛下令我去宣恩,在去之前,如果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那些高丽人也领略不到什么叫敬畏。”
谈到国事,黄俨仿佛换了个人一样,气质陡然一变。
这倒令朱瞻基刮目相看,黄俨在历史上名声臭大街,皇爷爷派他去高丽,只能说高丽王自求多福吧。
他摇了摇头。
“殿……殿下,您不能帮我这个小忙吗?”
这一摇头,可吓坏了黄俨,说实话隐卫与锦衣卫,虽然斗得厉害,但都是斗而不破。
可今天却拉破老脸,从此以后锦衣卫与他,视同仇人。
如此代价都没回报,黄俨打算找一块豆腐磕死算了。
“大伴误会,孤只是觉得,事情太小了。其实孤早就看高丽人不顺眼了,就算大伴不求孤,这次南征倭寇,高丽也逃不掉。”
朱瞻基冷冷道。
黄俨一听,脸笑得如菊花一般。
“多谢太孙殿下,以后杂家在宫里多给殿下留意一些肖小,如果他们在奏书中伤殿下,杂家替殿下教训他们。”
二人对着阴笑,达成了肮脏交易。
……
时间来到十日后。
幼军浩浩荡荡从聚宝山开拔。
人过一万,无边无垠。
满员的幼军,战兵就有一万余人,算上粮草、杂兵,整支队伍多达三万人。
人扛马拉,每走一步,都在花银子。
当然这次与去扬州时不同,上一次出征,朱瞻基自掏腰包。
而这一次,则是公费旅游,一切费用公家全包了。
夏老抠如果知道皇帝西征在即时,又起战端,估计会赤膊上殿,血谏帝王。
当然,这些朱瞻基才不在意。
随着他的强国之策实施,大明也就一两年财政紧张,往后全都是日入斗金。
与后世一样,大明将出现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河运发达的江浙地带,便是其中之一。
“希望金银不要过快的腐蚀大明,我的计划也要加速才行,只有将商贾贪婪目光引向海外,大明才会平稳发展。”
三百年后,昂科撒人如何船坚炮利,印第安人如何被屠杀成少数民族,血淋漓的一切告诉他,一个种族贪念有多么恐怖。
如果当初欧罗巴诸国没有将贪婪目光投向广袤大海的话,搞不好五百年后,欧洲大陆还在因为井水,河流打得不可开交。
那样的欧洲诸国,与非洲部落没什么两样。
“贪婪使人进步,马克思怎么说得来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只要有一成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
有两成,就会活泼起来。
有五成,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
有一倍,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
有三倍,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
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
初中政治老师没白教他,朱瞻基一闭眼就能背出这句明言。
别人以为老马头是在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其实,人家只是在叙述人类的罪恶本源罢了。
人性善恶都是相对而言,如果人性恶对大明好,那就是大善。
朱瞻基坐在马车里,掏出一张世界地图,拿出红圆珠笔,沿着鸭绿江畔,画一条红线,一直圈上汉城为止。
“对不起了高丽百姓,孤看上你们的粮食了。”
又经过半月行军,大明幼军卫终于开到福建境内。
这半个月并不是单纯走路,幼军也在发生着质变。
首先,三个火铳千户所,掌握了三段击阵法。
这本是云南沐英的绝密兵法,却被朱瞻基直接剽窃,用在了幼军身上。
通过更改阵型,提高火枪射击效率,百户为一个小组,前面火枪手进行射击,打完后快速退到后面,专心装填弹药。
此时,第二排士兵上前去射击,如此三排交替,达到提高射率的目的,这就是三段击战法。
沐英就是靠着这一种战法,使得季犛的战象无法发挥作用,大胜而归。
当然,朱瞻基稍加修改了一番,借鉴大不列颠红衣火枪手的战法,加上了鼓点,以及传令官的旗语。
使得幼军三段击,无论人数,还是开火速度上,都大大高出沐英军三倍有余。
其次,包括炮营在内,所有弹药标准化。
这也是朱瞻基剽窃历史的产物,具体战法来自法兰西还是普鲁士,那就不知道了。
他将当下黑火药,拿鸡蛋液打成小球,然后装到宣纸做成的小纸包里。
射击时,将小纸包直接倒入火铳,可节省许多时间,而且药量控制得当,也不易炸膛。
就连黑骑营也没落下,配备了简单粗狂的土手榴弹,不是拉弦就响那种,需要点燃捻子。
最后,最大改进,便是他的斥候营。
朱瞻基的斥候营,可谓无耻至极。
因为他们用上了二十一世纪的科技产物,微光望远镜、无线电台以及无人机……
为了不使这些装逼吓死古人,朱瞻基将自己的十三名家丁,安排在斥候营里。
而这些特种装备,只有他的家丁才能拥有,为此家丁们躲在聚宝山后山训练了一个月。
朱瞻基望着这支超时代军队,恶趣的笑了起来。
如果朱棣允许,他能带着幼军打穿倭国。
屠光沿海倭寇,简直是高射炮打麻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