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走出人类上篇
所谓的鬼,是人在死后的灵魂。
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生命的存在具有真正的意义。有生命的事物,就有魂魄。
死了的生命,或许是有心愿未了,所以他们游荡在世间,就变成了所谓的鬼。
鬼魂之说,其实不过是在自己吓唬自己而已,真正的鬼魂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生存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面,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与特定的因素中,才会让活着的人类看见。
同样的道理,在人类中,有善有恶。鬼魂也是一样有善恶之分。只要你不要去招惹或者心存正气。那么鬼魂对于你而言也会敬而远之。
我们所生存的空间,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一切都是由心而生。
并不是每个鬼都会害人,如果你没有去害过谁,或者一身浩然正气,那么也不会有鬼去害你。甚至会有人类以外的另类会帮助你也说不定。
这样的例子我相信朋友们都经历过。
比如打麻将,赌神也有撞鬼输的时候。他输掉的不是技术,而是运气。
在前面的所有故事中,大部分故事都是我自己在这几十年中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自己也在很多的时候受到了另类的恩惠。所以我从内心也对另类表示感激。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被鬼缠身。有些鬼魂只是想借路而已,有些鬼魂也只是为了图个方便而已,再有些鬼魂是为了寻求帮助而已。
听一个朋友说起,他们去寺庙里面拜佛。那个寺庙在深山的山顶上面。但是当他们去了以后,自己的女朋友被一个老人家上身。
在之后的几天里她又是感冒呕吐不止,浑身都难受。
然而这个朋友与这个老人家素昧平生,完全是毫无瓜葛。只是因为老人家想去寺庙,年龄太大,爬不上去。于是就借她的身体上山。
在借她身体上山以前,老人家并不知道会对她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过了那几日,她也就恢复正常了。也许有缘分,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万一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得到老人家的帮助也说不一定。
毕竟鬼与人是在两个空间里,鬼的阴气非常重,一旦沾上了人,那么人就会因为这种阴气而受病。
可是这个鬼魂并没有伤害她们的本意,这个应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与人方便。
当然,有些鬼因为是死于非命的。特别是那些怨鬼类的,都是非正常死亡。于是在他们心中带着各种不同的怨气,故此他们到处害人,吸走人的元气,以此来泄里头之愤。
当人的元气旺盛的时候,鬼是无法上到活人的身的。这就需要人本身就具备浩然正气。当然,还有就是身体健康。或者老人说的八字硬。
如果本身就比较虚弱,再被鬼魂上身或者纠缠。
那么这个人就会出现面色发暗甚至发青,眼圈发黑,眼无光泽,终日无精打采。吃饭时觉得无味,饭量逐渐减小。身体觉得发虚无底气。
这个时候,就要留意自己了。
每天坚持多在阳光下活动,不要夜行。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对任何事都要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不要总是抱怨,多参加锻炼。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习惯。
容易被鬼纠缠的人做事及与人交往极其偏激,性格扭曲,不能理解正常的事物,贪图于某一类东西。如金钱、物质、权力。
如果想永久不被人类以外的另类伤害,如果想一直保持自己,让自己的元神存在于自己的身体里。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不要再做坏事,最好有皈依佛门的心态。
给自己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给自己一个愉快的心情,让自己有一种适合的心态去对待事物与人。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一个空间都有自己的世界。走出人类以外,还有太空、深海、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他们都具备灵气和生命。
如果遇到了另类,遇到了人类以外的事物。不用害怕,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一段时间过后后就会变得正常。
悟达国师膝盖上那个人面疮,是冤家债主缠身。迦诺迦尊者给他治疮的时候,才把这个前因后果说明白了。他这个冤家债主追他十世,一世一世投胎,要报这个仇。
汉朝景帝时,吴楚反。帝用袁盎的谋略诛晁错,晁错被陷害而死。衔恨在心,念念要报复。哪知道袁盎以后出家做了高僧,生生世世都有道德,都认真修行,有护法神保佑。
第十世的时候,他做了国师,就是悟达国师。皇帝供养他一个非常珍贵稀有的沉香宝座,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生了一念傲慢心。这一点傲慢心一生,十世修行的功德都失掉。护法神就走了,这个冤鬼就缠身,几乎送了他的命。
我们每个人类都要知道,被你伤害过的冤鬼,时时刻刻都在找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你,到哪一天你运衰的时候,他就来报复,来要你的命。
由此也告诫人类,多做善事,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回报的。可能在自己身上,或者后代身上。
农历7月15。
每年的这一天,鬼门洞开,群鬼横行。
是中元节又叫鬼节,这一天花点钱,烧点祭奠的东西给自己已经离开的亲人,也烧点给那些孤魂野鬼。
如果你的亲人在天有灵,收到了你的礼品。他们会保佑你平安和健康,甚至在你关键的时候帮你一把改变命运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孤魂野鬼收到了你的礼品,当你遇到劫难的时候,他们会帮助你度过人生的困难。或者至少不会害你。
逢年过节的时候,多想一下已经离开了自己的长辈。买些好吃的东西和香蜡,供奉给他们。他们会保佑你事业顺利,没有大灾大难。
《走出人类》这本小说,是我人生四十八年以来,载入日记中的点点滴滴的汇聚。我把他们整理成了这本小说供大家翻阅。中间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真实的故事。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茶余饭后听前辈或者朋友讲述的。但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我四十八年人生的阅历和人生的经过。
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愉快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