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奉旨南下
背景帝2025-07-28 18:183,031

  萧冲之听闻是耶律洪基与皇后萧观音要召见自己,心中虽有些紧张,但面上却不动声色。他先是吩咐手下将二百精骑和朵丽雅、胡日乌斯妥善安置在馆驿,自己则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袍服,整了整衣冠,这才随那辽将一路向辽国皇宫行去。

  一路上,萧冲之心中五味杂陈。他虽冒充齐王多年,但这个堂姐萧观音他却是从未见过。他不知这位堂姐对真正的萧冲之记忆几何,更不知自己能否蒙混过关。若是堂姐只是在萧冲之年幼时见过,那还好说,但若是她记得的是萧冲之长大后的模样,那这次面圣无疑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尽管萧冲之与那位已逝的真正齐王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但他深知,自己毕竟不是契丹人,他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沉住气,保持冷静,用自己多年的历练和智慧来应对这场可能的危机。

  走进皇宫,萧冲之只觉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他紧跟在那辽将身后,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失态之举。终于,他被引至一座大殿前,一个侍从恭敬地通报后,便退至一旁。

  萧冲之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迈步走进大殿。只见大殿内,耶律洪基端坐龙椅之上,面带微笑,目光炯炯,而一旁的女子则身着华服,面容温婉,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估计这应该就是辽国皇后萧观音了。

  萧冲之心中一紧,随即恭敬地行礼道:“微臣萧冲之,参见陛下、皇后娘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尽量让自己显得从容不迫。

  耶律洪基见状,哈哈大笑,道:“免礼免礼,冲之啊,你可真是让朕好等啊!”而萧观音则细细打量着这个多年未见的堂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她微笑着说道:“冲之,你可真是长大了不少,记得上次见你时,你还是个孩童呢。”

  萧冲之闻言,心中暗自庆幸。看萧观音的神情与话语,显然她对自己儿时的记忆更为深刻。他连忙趁机说道:“是啊,岁月匆匆,微臣也时常怀念娘娘共度的时光,只是时间过的太久,微臣又在宋国生活了多年,对儿时的事已然忘了不少。”

  萧观音见耶律洪基与萧冲之叙旧半天也没有切入正题,便笑语盈盈地插话道:“是啊,冲之,事隔十几年,你能对过去还有所印象已属难得。陛下刚才还夸你越长越像叔父了,这话还真不假。想必叔父在天之灵,见到你如今能助陛下解镇州之围,定会含笑九泉的。”

  萧冲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哀思,假装悲伤地点了点头,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试探,于是尽量保持低调,不敢多言,生怕言多必失。为了转移话题,他适时地向耶律洪基问道:“陛下,不知召微臣来中都面圣,有何具体吩咐?微臣定当竭力而为。”

  耶律洪基见萧冲之问起,神色微敛,正色道:“冲之,你在镇州时曾与朕提及皇太叔耶律重元父子有谋反之举,朕想再问问你,可有什么确凿的凭证?此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可掉以轻心。”

  萧冲之闻言,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沉稳地回答道:“回陛下,因此前皇太叔设计陷害我两位兄长,后来又想害微臣,微臣便在他们父子身边安置了一个内线,那内线已经把她所知与耶律重元父子同谋之人的名单和她听到的部署都给微臣了,现在微臣便把这文书交给陛下。”

  言罢,萧冲之从容自怀中取出一封密封完好的信件及一份详尽的名录,双手呈予一旁的侍从。侍从恭敬地接过,随即转递至耶律洪基面前。耶律洪基一见那名录,眼神瞬间凝重,急不可耐地接过,细细浏览起来。一旁的萧观音见状,亦是将对萧冲之家事的询问暂且搁置,满心关切地凑近耶律洪基,一同审视起这份关乎国家安危的重要情报。

  大殿内,一时间静默无声,只有翻动纸张的细微声响。耶律洪基眉头紧锁,目光在名录与信件间来回穿梭,显然是被其中揭示的阴谋深深震撼。萧观音亦是面色凝重,偶尔抬头望向萧冲之,眼中既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萧冲之立于原地,心中虽波涛汹涌,面上却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与镇定,待耶律洪基终于放下名录,目光重又落在萧冲之身上时,大殿内的气氛似乎为之一松。耶律洪基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冲之,你所立之功,朕铭记于心。这份名录,确是及时雨,为朕解决了一大难题。”言罢,他轻轻拍了拍手中的名录,眼中闪烁着决绝之光。

  萧观音亦随之展颜,温声道:“冲之,你此番不仅解了镇州之围,更带来了如此重要的情报,实乃我大辽之福。”她的语气中,既有对萧冲之的认可,也有对辽国未来的期许。

  萧冲之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躬身行礼道:“微臣不过尽忠职守,能为陛下分忧,实乃微臣之幸。”他的声音诚恳而坚定,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萧冲之心头暗自思量,这番波折之下,危机似乎已悄然化解。正当他心中稍感宽慰之时,耶律洪基轻轻吐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早已筹谋已定的决断,缓缓言道:“冲之啊,皇太叔父子谋逆之心昭然若揭,其势力亦日益膨胀。欲除叛贼,首要在于稳固内外大局。你久居宋国,对其风土人情、局势动态颇为熟悉,此乃我大辽之幸事。”

  说到这里,耶律洪基从龙椅上缓缓站起,目光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因此,朕赐你国书一封,命你即刻出使宋国。随行的使臣此刻正候于中都城的馆驿之中,你取了国书便与他们汇合,即刻启程。此行目的,乃是向宋国重申辽宋兄弟之谊,表明朕愿两国和睦共处,永不相争的诚意。作为示好之举,朕决定免除宋国今年的岁币,以此彰显我大辽的和平之心。”

  闻言,萧冲之虽然对这个旨意早有准备,心中却还是微微一震,仍保持着那份从容不迫的姿态,躬身接旨:“微臣遵命。定不负陛下厚望,将大辽的和平之意传达至宋国,促进两国友好往来。”

  耶律洪基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赞许:“冲之,朕观你行事稳重,此次出使定能圆满成功。待你归来之日,朕定有封赏。”

  一旁的萧观音亦含笑点头,目光温柔地望向萧冲之:“冲之,此行路途遥远,望你多加保重。”萧冲之再次躬身行礼,声音坚定而充满感激:“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与娘娘的厚望。”

  耶律洪基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赞许之色,随后轻轻摆手,示意萧冲之可以退下了。萧冲之顺势行礼告退,步伐稳健地走出宫殿。刚迈出殿门,就见几个宦官模样的人手持国书和黄罗伞盖迎了上来,显然都是为他出使宋国准备的随行人员。

  待萧冲之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萧观音才转头看向耶律洪基,脸上带着几分不解:“陛下,臣妾看冲之虽然年轻,但颇有勇略,他麾下又有数万精骑,为何陛下不让他率兵进驻四京,助您平乱呢?”

  耶律洪基闻言,哈哈一笑,揽着萧观音的腰,解释道:“你这就不懂了。我大辽的兵马构成复杂,各有其责。镇州城的西北路兵马招讨使主要负责征讨和统领草原诸部,他在那些部落中颇有威望。如果让他带兵进入四京,那朕岂不是灭了一个皇太叔,又要请一个新的‘皇太叔’回来吗?所以,等他从宋国出使归来,朕还会让他再回草原去,这样才能确保四京的平安呐。”

  耶律洪基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深沉的考量,显然他对大辽的局势有着清晰的判断和把握。萧观音听后,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她看着耶律洪基,眼中满是信任与依赖,似乎只要有他在,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却说萧冲之离了皇宫,一路策马扬鞭,与随行的宦官们并辔而行,回到了馆驿。他并未急于去见朵丽雅和胡日乌斯,而是带着自己的国相泰不华,依照宫中负责官员的指引,来到了另一处幽静雅致的院落。

  这院落中已住着七八位使臣,皆是耶律洪基精挑细选之人,既有契丹勇士,也有汉人智者。他们或站或坐,谈笑风生显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出使任务做着最后的准备。

  萧冲之步入院中,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两位领头的使臣身上。一位是契丹人耶律倍,身材魁梧,眉宇间透着一股坚毅另一位则是汉人韩辉祖,文质彬彬,两人见萧冲之年轻英武,气宇轩昂,又闻其在草原诸部中威望极高,不敢有丝毫怠慢。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二章 是非之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刚重生就差点被郡主娘娘打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