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奉国军营,青谖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圆觉方丈,想不到她刚问出口,圆觉便说道:“正是贫僧,苏摩吉是贫僧出家前的俗名。”
“那方丈您难道认识大偃国的女王?”
圆觉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从小青梅竹马,自幼便被双方父母立下了婚约。”
“难怪女王陛下点名要见您。”
“当初大婚之日,贫僧不辞而别,来到中原出家为僧,这么多年来勤修佛法,一心向善,于她却终有亏欠未偿,是时候完此情劫了。”
圆觉说着站起来朝前走去,监工们立即对他扬起了皮鞭,可圆觉身形一闪便轻松躲过,再一晃眼,他已经走出去好远,去不可追。
圆觉来到大偃国营帐,请求觐见,女王绛仙已经等候多时,忙命人将他请进营帐内。
圆觉立于堂下,女王绛仙身着彩绣凤袍,一步步走到圆觉身旁,迫不及待地看了他一眼。所谓一眼万年,这么多年来的痴情、等待、怨恨全在这一眼里了。
可眼前的圆觉僧袍褴褛,身材清瘦,脸上有着暴晒过的痕迹,看起来饱经风霜,眉眼间早已退却青涩,变得温润坚毅了不少,跟自己记忆中的那个玉树临风的快意少年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阿吉哥,一别多年,想不到我们会在这见面。”绛仙迅速收起眼里的湿润,强装镇定说道。
“阿弥陀佛,女施主多年未见,一切安好?”
绛仙一听到“女施主”这三个字,顿时“哈哈”笑了出来,“你叫我什么?女施主?多么陌生又怪异的称呼,你不会已经忘记我的名字了吧?”
“贫僧自然记得女王陛下的名讳。”
“那你可不可以还像以前一样叫我一声绛仙妹妹?”绛仙说着走近了圆觉一步,眉毛上挑,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圆觉不为所动,低下头说道:“阿弥陀佛,贫僧既已为出家人,理当尊称陛下为女施主。”
“那好吧,不知大师为何肯来见我这个女施主?”绛仙凤袍一撩坐在了椅子上。
“贫僧恳请女施主慈悲为怀,放了所有战俘。”
绛仙“哼”了一声,说道:“你如今已经不是从前的阿吉哥了,你凭什么认为本王会答应你的请求?”
“只要女施主肯放人,贫僧任女施主处置。”
“真的?”
“出家人不打诳语。”
“不愧是心怀众生的得道高僧,本王都觉得你身上佛光四射了。任凭处置是吧?好,来人啊,上酒!”
女王一声命下,仆人端着托盘进来了,将醍醐酒、酥酪、羊肉、水果等一一放在了桌子上。
“本王记着这都是你以前爱吃的,请吧。”可圆觉看着满桌的美酒佳肴却无从下筷。
“怎么,难道大师吃惯了佛门素宴,已经忘记了家乡风味?”
绛仙语带讽刺,圆觉知道她这是在试探自己的诚意。想要为了救人,唯有舍身置外,就算是破戒也在所不惜。
于是圆觉亲自斟满了一杯酒,端起来对绛仙说道:“贫僧先敬女施主一杯。”说着便一饮而尽,又夹起了一块肉塞进了嘴里。
刚一咀嚼,羊肉刺激性的腥膻味儿让常年吃素、饮食清淡的圆觉顿时反胃想吐,可他靠着坚毅的佛心,硬生生地吞了下去。
绛仙见了心生欢喜,有一种报复后的快感,忙回敬了圆觉一杯。就这样你来我往,两个人很快喝光了一壶醍醐酒。
不过这点酒对生性豪爽、酒量惊人的大漠儿女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绛仙又命人拿酒来,直到七八壶酒下肚,绛仙才稍有几分醉意。
久未饮酒的圆觉此时早已酒意侵身,面红如妆,畏寒肢冷,全靠内力支撑,才得以保持清醒。
绛仙和圆觉对饮完最后一杯,满意地说道:“这酒也喝了,肉也吃了,这下你是不是当不成和尚了?”
“阿弥陀佛,心中有佛,胜过口中有佛。”
绛仙听了伸出食指堵住了圆觉的嘴,说道:“你一定要每说一句话就念一句佛吗?”
“女施主你喝醉了。”
“你再叫我一声‘女施主’试试看,信不信本王把那些和尚全都杀了?”
圆觉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贫僧知道陛下不是滥杀无辜之人。”
“你知道个屁!我不止滥杀无辜,我还烧杀抢掠,攻城略地,我还声色犬马,寻欢作乐......佛门禁止什么,我就推崇什么,你苏摩吉舍弃什么,我便迷恋什么......”绛仙说着说着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陛下这么做,快乐心安吗?”
绛仙听了冷笑了两声,说道:“快乐?心安?就是因为不快乐,不心安,所以我才要百般折腾造作,你懂吗?”
绛仙说着将脸贴近圆觉,继续问道:“你懂吗?回答我!”还未等圆觉回答,绛仙又自言自语道:“哦,我忘了,你是得道高僧,悲悯众生,当然懂得人间疾苦,可是却为何残忍地抛弃我?绝情于我?你可知这么多年来我是怎么过的?”绛仙语气充满了悲怆与控诉,几近嘶吼。
过了一会儿,绛仙才恢复了平静,抹了抹眼泪开始接着酒劲儿,一股脑儿地倾诉这些年来的苦楚:“想当年你我大婚之日,你不辞而别,遁入佛门,从此天涯相隔,不复相见。我一嫁进宫廷便成了弃妇、寡妇,只能强忍悲戚,惨淡度日。后来先皇继承皇位,不顾叔嫂之伦,强行纳我为妃,我不得已委曲求全,一年之后诞下了皇子。先皇随后在与大奉国的交战中负伤驾崩,由于太子于早前意外病逝,便传位于吾儿,我母凭子贵成了太后。可惜吾儿命薄,一场天花夺去了他的性命。朝中无人,我便被推举为女王。大奉国敌军不时来犯,本王一次次亲自驻军带兵上前线,受过大大小小的伤,不亚于一个男人......”
绛仙说着掀起袖子,圆觉看见她雪白的手臂上有一条长长的刀疤,只觉触目惊心。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本王都在偷偷地打探你的消息。我知道你去了京城,当上了广源寺的方丈,经常进宫给大奉国的皇室讲经说法,还主持过几回千僧会,眼看你一步步成了德高望重的高僧,我不知是悲是喜。或许你已远离红尘,在佛法中寻求了解脱之道,可我还在尘世中苦苦挣扎,对你念念不忘,对于生离死别,始终难以释怀。所以,本王今日就想当面问问圆觉大师,人生在世到底何为解脱之道?”
“婆娑世界,苦海无边,唯有怀出离之心,乘般若之舟,到达彼岸,方能获得真正的极乐和解脱。”
“那你解脱了吗?那些沦为阶下囚的和尚、尼姑又得解脱了吗?”
“修行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各人虽佛缘慧根不同,但只要时时关照其心,当下即得解脱,自然能脱离生死,不复轮回。”
“你骗人!说什么佛门慈悲,依本王看,和尚尼姑最是硬心肠,为了一己解脱,就能舍亲抛妻,这不是自私薄幸是什么?你的那些佛言佛语,本王听起来只觉得高高在上,冠冕堂皇,刺耳至极!”
“所谓境随心转,过份沉溺于外境,归咎于他人,不能降伏其心,成见坚如磐石,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
“你闭嘴!”绛仙听了气急败坏,狠狠地打了圆觉一个耳光,接着说道:“本王这一生所受之苦皆因你而起,所以也要因你而了。从今日起,本王要你还俗,要你时刻不离左右,用你的余生来弥补你的过错。你若不从,休怪本王大开杀戒!”
圆觉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贫僧答应便是。”
绛仙想不到他这么快就同意了,说道:“你识相便好。放心,本王说话算话,时机合适自会放人。”
“不过贫僧还有最后一个请求,我想去牢营里单独见一下我的徒弟齐殷,交待完一些事情之后,我便即刻还俗。”
绛仙想了想,说道:“可以,你最好别耍什么歪心思,本王把他叫来,你们就在这儿谈。”
“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