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血赤金?
李嗣寰的眼眸一动,脑中出现了一个人。
他不是始皇帝,也不是汉高祖。
但依旧是千古一帝。
他就是汉武帝!
一个武功卓绝,气吞山河的男人。
一个敢说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男人!
一个敢对外敌说:“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的男人。
他是汉朝的脊梁,是皇帝的榜样。
是非开国君主中,权利最大,名声最大的皇帝。
他鼎数如何,李嗣寰不知道。
因为历史上很少有记载皇帝鼎数的时候。
就拿自己来说,自己已经是六鼎巅峰,可这件事并不会记载在历史中。
同样的道理,汉武帝的实力,谁也不知道。
但众所周知的是,汉朝的国力,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顶峰。
北方草原民族第一次被打的溃不成军。
中原国家的军队,第一次深、入松漠草原,在狼居胥山封禅。
狼居胥山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圣山。
在这里封禅就等于是给草原民族一记响亮的耳光。
试问一下,若是北元的黄金家族,攻占了长安。
在大奉的太庙中,将大奉的祖宗排位全部扔了出去,换上了自己的祖先。
大奉皇族该如何自处?
除了远征漠北之外,汉武帝一生中还有一个重大的事件。
那就是法、儒之争。
在那个年代,诸子百家之中,法家与儒家在朝中的权利最大,各有支持者。
老牌的贵族以及宫中的太后,都是法家的簇拥。
而以汉武帝为首年轻一代,则希望将儒家思想推广到全国。
以儒治天下。
本来,儒家都已经胜利了,且汉武帝已经发出了独尊儒术的圣旨。
可不知道为什么。
圣旨下令一年后,汉武帝改变了心意。
不仅让法家重回了朝堂,更是大力推广百家在民间的影响力。
让刚刚享受到特权的儒家重新回到了原先的地方,甚至地位还所不如。
失去了这次的机会后,儒家的大儒们虽然几次三番想要让皇帝独尊儒术,废黜百家。
可相关的政令,并没有发出。
以一位后来者的角度看,独尊儒术对于皇帝的统治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为儒家之人想要升鼎,就要在从政之前立下大宏愿。
这个时候的宏愿,大多是为国为民的。
而且,大部分的官员也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只有少数官员违背了自己的初心。
可这种官员不光是自身的修为得不到提升,就是官位也会止步不前。
若是朝中都是这样的人,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
可是儒家之人,也是难以管控,且较为自私的一批人。
就拿大周来说,巅峰时期的大周,合百家之力,将大周的疆域推到了巅峰。
可儒家的大儒们,就开始在朝中诬陷那些在外领兵的大臣。
他们害怕这些大臣在外立了战功,回到朝中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他们不同意其他家的大臣,立下比自己更多的功劳。
到了大周末期,更是为了自己那所谓的宏愿和利益,撞碎了大周建立的九鼎。
摧毁了大周的气运。
大周的百家之祸,源于儒家,也终于儒家。
大奉建国,废黜百家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对付儒家。
百年期间,没有百家掣肘的情况下,百姓和国家都不错,但对外的战力却是因此下降了不少。
有得必有失!
时代不一样,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一样。
现在再看汉武帝那个时期的决定,李嗣寰觉得非常正确。
不管是儒家的思潮多么适合君王的统治。
百家争鸣的效果,绝对比一家独大的好。
可若是站在儒家的角度来看,失去了汉武帝那次独尊儒术的机会。
儒家的气运,再也没了恢复到巅峰的机会。
作为儒家创世人的孔公,自然不会乐意。
汉武帝!
李嗣寰轻轻一笑,看着全身散发着凤血赤金的汉武大帝,李嗣寰心潮澎湃,内心无比的激动。
原来,君皇和先贤之间的战斗,在汉武帝那个时代,就已经上演了。
“前辈,坚持住!朕突破七鼎后,就来帮你!”
{你疯了?老孔的实力很强的,现在他的意念已经出现,单凭一个残缺的汉武帝,连三秒都挡不住!}
{即便你升到了七鼎,你就能挡住老孔?别做梦了!}
李嗣寰并未理会孟公,而是开始研读起了孟公给他歌学之道。
现在的他,已经超过了六鼎巅峰,实力比之前强出了十倍不止。
在能量方面,早就已经够了。
缺的,便是那通往七鼎的路。
而歌学之中,就有这条路。
李嗣寰翻看到那一页后,眼神骤然一亮。
路,他找到了。
此刻,他的眼眸中,已经不再是孔府。
而是一条流淌着各种颜色的彩色长河。
这条长河,看不到边界,更没有尽头,只有各色的能量在长河中流淌。
当李嗣寰站在这条长河之前时,心中便知道了这条长河的名字。
时光长河!
时光长河以时空为基,以大道为线,编织道网。
不管是百家之道,还是八大禁忌,在时光长河的面前,都渺小如尘埃。
李嗣寰粗浅的看了一眼。
发现八大禁忌就是这时光长河中的八个小支流。
而诸子百家,则是这八个支流中的支流。
在这些分支中,李嗣寰看到了无数的伟岸的身影,他们的身上都飘散着紫金色的光辉。
时光长河之外,李嗣寰还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光点,这些光点的个头都不大,但李嗣寰可以清晰的发现。
这些光点的主人,就是那些修炼了诸子百家的人。
他们每次修炼,每次祭拜,都会产生一个这样的白色光点。
当这些白色的光点出现后,就会以养料的形式,汇入这些紫金身影中。
促使这些紫金身影继续变大。
李嗣寰再次看向那些紫金色的身影,在其中发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其中,有儒家孔公、有法家的韩公、有道家的张公等等。
看到这些,李嗣寰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些后辈升不到七鼎了。
他站在大河旁边,愤怒的吼道:“原来,你们这些所谓的先贤,不仅堵了我们前进的路,还让我们这些后辈,成为了你们晋升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