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扬州瘦马
穿堂猴仔2025-06-12 10:032,133

看西门大姐很感兴趣,武大郎总结道:

“别人听这个逸闻趣事,只是瞅着窦乂的机灵劲,认为他是因为榜上李晟才发财的。”

“其实,我看到的是他的生意赚钱,大部分是因为房地产……”

武松在旁边,也听得饶有兴致。

“大哥,你怎么没给我讲起过这样的好故事?”

武大郎大笑:

“松啊,你什么时候问过我?这一路,你是船上睡觉,京城打盹……我说你啊,如果再不努力,就只能当一辈子保镖了!”

武松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虽然一直过穷日子,他还真没想过要挣大钱。

在他的认知里,就没有富人这个概念。

不然,打虎得到的奖赏,他也不能全给了猎户。

那些猎户是辛苦,在山里整日趴着,下了套等老虎上钩。

但最后打死老虎的却不是他们。

武松没必要把钱都给他们。

但武松就是这样,穷惯了,但没穷怕。

能吃口饭活着就行,发财,他从未想过。

不过,自从跟着武大郎去东京走了一遭,其触动还是挺大的。

原来,自己在柴进府里看到的,和在阳谷县县令家里看到的,跟东京汴梁的繁华相比,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菜。

阅历,应该就是这样的东西。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大世界,就会永远拘泥于身边的小圈子。

但当你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就开始不自觉地思考一些事情。

此时大哥的一句话,虽然是玩笑话,但也有一定成分的刺激或激励。

试想,东京的产业做大后,自己能帮大哥做什么?

难道真的如大哥所说,做一辈子保镖?

武大郎见武松低着头没有说话,以为自己言重了。

“松啊,我只是随便说说,不要往心里去……”

“大哥,你说得对,男子汉为人处世,要往高处走,从明天起,我要学习识字……很多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嘿嘿……”

武大郎听完很高兴,忽然心生一计:

“对了,还有几天就过年了,除了安排过年以外,这边也没什么事,你就给你嫂子学认字、写字吧,”

“嫂子?比我认识的字多?”

“何止是多,多多了!”

武大郎转身对大姐说:

“要不,大姐也跟着去学习,以后大有用处。”

西门大姐一听武松年前在家里学习,不高兴了。

那样,他就见不到武松了。

现在一听让自己一起去学习,高兴地几乎要跳起来。

武松悄悄对武大郎说:

“大哥,大姐不能去家里。”

“为什么?”

“你还看不出,他这么粘着我,枣花看到会不高兴的……”

武大郎摇摇头。

“松啊,你的格局要大;莫说现在什么事没有,即使大姐真的跟了你,你不是才有两个妻妾?不要想这些小事,男人要干大事!”

武松一时还转不过弯来。

在他看来,男人三妻四妾那是有钱人的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就像听故事一样。

至于自己能否达到那个程度,他都没有去认真想。

他喜欢枣花,从此心里再也没有其他女人的空间。

他倒不是怕枣花有多伤心,而是怕一下子伤了两个女人的心。

但大哥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试试吧。

“就这么定了,我觉得,春节前后什么都干不了,这倒是见缝插针学习的好机会。”

“还有,你嫂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西门大姐正好在学习认字之余,多学些才艺……对了,还有枣花,也学学,没坏处。”

武大郎轻描淡写,武松倒是吃了一惊。

潘金莲认字多倒也罢了,还擅琴棋书画?

这应属才女行列,嫁给大哥真有点憋屈了。

武大郎说得没错,潘金莲的确是一个才女。

宋时,为了满足很多有钱人的纳妾欲望,有一个行业非常红火,那就是“扬州瘦马”。

瘦马的脚必须小,三寸金莲为上佳。而且琴棋书画必须样样精通。

潘金莲就是瘦马的代表。

她不仅漂亮,而且知书达理,因此很受张大户喜爱。

但培养一个“瘦马”,需要长期投资。

要想获利,就要下功夫。

胆琴棋书画的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

为了保持好身材,十几岁的小女孩不仅吃不饱,还要学很多东西。

棋琴书画还好,能陶冶情操,但学习如何取悦别人、如何取悦男人,才是一心理大关。

培养瘦马的地方叫做“瘦马家”。

富人们想纳妾了,就来这里挑选。

瘦马要依次展示相貌、身材、脚、手、颈和才艺,就像物品一样。

顶级的瘦马成交价格也会高。

普通的瘦马都沦落到了青楼。

潘金莲虽然进入张大户家里,离幸福生活只有一步之遥;怎奈张大户不是西门庆,他老婆不容其他美女围绕丈夫左右。

于是,潘金莲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张大户随意送给了武大郎为妻。

就算原来的武大郎不会认为老婆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穿越过去的武大郎也心知肚明。

他之所以这样安排,真的是想武松多学点东西。

至于西门大姐和枣花,那都是捎带脚的事情。

三人敲定这件事后,最高兴的当属西门大姐了。

也就是说,在学习期间,她可以和武松朝夕相处了。

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武松就苦了。

除了要面对潘金莲的觊觎,还要防备枣花和西门大姐闹矛盾。

可能学习的时间,还没有处理矛盾的时间长。

但事已至此,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见机行事了。

武大郎安排完这一切,又来到卓丢儿小院。

“呦,武大董事日理万机,怎么又有空来寒舍小坐?”

武大郎现在和卓丢儿关系很好,自然也就不用太客气。

“想借点东西。”

“说。”

“古琴。”

武大郎听西门庆说过,卓丢儿嫁过来时,带了一部古琴。

古琴属于中国人喜爱的风雅之一。

宋代又是古琴史上的一个闪光阶段。

宋时,古琴琴曲悠扬,琴家众多,不仅有宋代帝王喜欢抚琴,文人士大夫、隐士等皆以抚琴为雅。

宋人无不以能琴为荣,弹琴、听琴、品琴、鉴琴等。

宋徽宗一生痴迷于收藏古琴,并广征南北名琴。

相传在他的“万琴堂”内有著名的“唐代春雷琴”、“伏羲石琴”等。

文人当中,苏东坡、范仲淹、欧阳修等名人也以弹琴闻名于世。

“怎么,武大董事来兴致了,要抚琴一曲?”

继续阅读:第134章 老师潘金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我武大郎,开局玩死西门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