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有钱的标准就是资产达到上万。
所以才会出现“万元户”这种年代特有词语。
申经理愿意先入股一万元,已经足够说明他的诚意了。
苏玉林提醒申经理:“你这么急着入股也可以,但是什么时候做新的生意,什么时候有利益拿,我不敢保证。”
“没事没事,我又没指望入了股就立即有好处分,我就是想先占个座位。”
申经理了解苏玉林的为人,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如实透露。
申经理离去没多久,副镇长也找上门来了。
他的目的和申经理类似,但并不是想急着入股。
而是想靠苏玉林招商引资。
喝着茶水,闲聊了几句,副镇长说起了正事。
“苏老弟,你现在已经是名人了,全县出名,你什么时候有空,我带你认识一些外地老板,扩展你的生意圈子。”
苏玉林何其精明,很快弄清了副镇长的心思。
当即答应:“只要我有空,随时可以跟你一起去见外地老板。”
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有利无害。
退一步说,如果外地老板不愿意和政府合作项目,他就有机会和外地老板合作。
副镇长见苏玉林为人爽快,喜出望外告辞离去。
副镇长离去没多久,一阵敲门声响了起来。
苏玉林微微皱眉,向着门外说道:“进来吧。”
他猜测又是谁来找他想入股,或是有什么项目要合作。
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走进办公室。
中年男子穿金戴银,派头十足,一看就是大老板。
“苏总,你好,我叫杨文军。”
中年男子自我介绍。
说话的时候,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名片,递到苏玉林面前。
苏玉林伸手接过,招呼杨文军落座。
“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有个项目想找合伙人。”
“什么项目?”
“种植项目。”
“种什么?”
“大米。”
隔行如隔山。
苏玉林听完杨文军介绍的项目后,若有所思说道:“种植项目别的先不说,还得投入大量的土地,这个项目我暂时没能力做。”
杨文军期待落空,不甘心的说道:“没关系,以后你要有能力做了,可以联系我。”
苏玉林灵光一闪,提醒杨文军:“这种项目你可以找政府合作,政府肯定能提供大量的土地给你。”
杨文军苦笑一声:“找政府合作哪有这么容易,我又不认识政府的人,得有人牵线搭桥才行。”
苏玉林笑道:“你真想和政府合作,我可以做中间人,介绍副镇长给你认识。”
杨文军眼睛一亮:“真的吗?”
苏玉林说道:“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又没好处。”
他目前分身乏术,像这种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的种植项目,他如果做,就需要招聘大量的人工。
更重要的是,还得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而且他和杨文军没任何来往,还不了解杨文军的为人,与其如此,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帮副镇长拉到这个项目。
只要项目达成,副镇长就欠了苏玉林一个大人情,以后苏玉林有什么合乎法规的需求,副镇长自然就得帮忙。
几天下来,苏玉林每天都得抽出一部份时间应付各路来访人。
这些人里面有各种沾亲带故的亲戚朋友,上门的原因无非就是想借钱。
面对这样的亲戚朋友,苏玉林如法炮制老办法,拿出借了银行钱的贷款协议,只要协议一拿出来,任何亲戚朋友就不便再继续提借钱的事情了。
除了亲戚朋友,各种牛鬼蛇神粉墨登场。
有自称是开公司的老总,想找人合伙开更大的公司。
还有留洋归来的海归,有独门技术,需要找人投资扶持。
这些人无一例外衣着光鲜靓丽,看起来人摸狗样。
至于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苏玉林虽然没有跟这些人深入接触,但是通过察言观色,基本可以摸清虚实。
这些人大多虚有其表,都想空手套白狼。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要说空手套白狼,苏玉林可以做他们的祖师爷。
面对这种自己没钱想借鸡生蛋的“精明人”,苏玉林一律含糊其词打发走。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就得牺牲很多私人时间。
随着时间信移,凡是有来访者,无论是真是假,苏玉林一概不接待。
他要是继续接待,至少一个月内无法好好做生意了。
吃过晚饭,苏玉林驾车搭载妻女回家。
汽车还没驶入回村的泥土小路,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雨水将路面淋得湿滑难行,尤其是回村的泥土小路,坑坑洼洼,导致汽车颠簸晃动,速度缓慢。
平时几分钟的进村路程,足足增加了一二倍。
开车进入村口,停好汽车,苏玉林和妻女套上雨衣,从车里下来。
洁白的车身斑斑点点,沾上了许多污泥。
苏玉林绕着车身走了一圈后,不由自主皱起了眉头。
镇上没有洗车店,天气好了后,他得把车开到河边清洗。
“轰隆”!
“轰隆”!
一阵阵雷声在雨中响起。
吓得女儿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走吧,先回家。”
雨天在户外太危险,苏玉林大声说话,带领妻女往家中走去。
雨停后,出村的道路泥泞难行。
腿脚不好使的没走几步就会滑倒。
一些出村回来的村民,裤腿上沾了许多泥土,狼狈不堪。
路不好走就得修路,这是唯一的办法。
村主任召开会议,把全村每家主事召集到一起,商量凑钱修路。
“咱们村一到下雨,村路就很难走,这么多年了,你们都深有体会吧?”
村主任说起了开场白。
接着话锋一转:“你们如果想以后出村方便,就得凑钱修出村的路。”
此言一出,引起一片讨论声。
“修路要多少钱啊?”
“一家出多少钱?”
“家里穷的,能不能少出点钱?可以出人力。”
“这条路这么长,起码得凑几千块才修得好吧?”
毛定邦瞟了一眼坐旁边的苏玉林,计上心来提议:“我建议,家里钱多的就多出些钱,这可是修自己村里的路,是在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