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林一听小舅子竟然想开店,不由给了小舅子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八十年代开店,可不是闹着玩的。
没有足够的本钱,开店的风险极高。
就算手里有一些资钱,也不能这样给小舅子糟塌的。
苏玉林数落小舅子:“你连小本生意都没学会怎么做,就想开店了,这不是在开玩笑吗?你姐夫我做了这么久生意,都不敢开店。”
黄玉龙一时语塞,但又不想再卖菜了,苦着脸说道:“卖菜生意不好做,一天才赚几块钱。”
苏玉林有些哭笑不得:“你就知足吧,一天才赚几块钱?就算你一天赚三块,一个月三十块,也不比一般人上班差吧?”
一般人上班月薪也就三十来块,每天早九晚五,还要看老板脸色。
相比之下,卖菜是自己做老板,轻松多了。
哪天累了不想干活,在家休息也没人说。
在苏玉林的劝说下,黄玉龙只好决定再卖一段时间菜看看。
趁着黄玉龙去旁边抽烟解闷,蒋跃进凑到苏玉林身边,压低声音说道:“你这个小舅子跟我有得一比,我当初卖猪肉的时候,还能跟顾客说上几句话。”
他的意思是,黄玉龙不苟言笑,做生意的时候嘴巴不花。
苏玉林觉得嘴巴花不花是其次,做生意还要童叟无欺,品行端正,才能把生意做长久。
当初他卖菜能每天生意火爆,除了能说会道,对待顾客的态度真诚友好。
顾客有什么疑问,他都耐心回答。
综合各种因素,他才在一周时间内卖菜卖成了万元户。
这样的成功,别人是很难再复制的。
很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苏玉林心知小舅子卖菜应该没法再卖出万元户,但是奔小康还是有希望的,前提是小舅子改变自己的经商方式。
苏玉林让小舅子原地等候,他坐蒋跃进驾驶的拖拉机回家,接妻女来镇上吃饭。
一行人前往餐馆包厢,落座后饭菜陆续端上桌。
吃饭的时候,几个年轻漂亮的女职员轮流向苏玉林敬酒,一口一个老板,叫得很甜。
黄玉娇听在耳里,心里有些酸酸的。
这就是吃醋的滋味,说明她很爱她的丈夫。
苏玉林喝完女职员们敬的酒,一本正经训话:“你们好好干,谁的业绩好,发工资的时候还有奖金。”
女职员们的月薪已经比一般人更可观,一听做得好还有奖金拿,无不精神大振,再次向苏玉林敬酒。
黄玉龙心里痒痒的,又一次生起了帮姐夫打工的想法。
他深知姐夫基本不可能安排他进供销社,于是趁着姐姐起身去上厕所,跟出去,在过道上等到姐姐回来,倒起了苦水:“姐,卖菜没搞头,一天才赚几块钱。”
黄玉娇闻言有些惊讶。
丈夫当初靠卖菜,一周就卖出万元户了。
弟弟竟然说卖菜没搞头?
黄玉娇不知道弟弟是怎么卖菜的,但她认定弟弟应该是刚开始卖菜,不习惯,所以一天赚几块钱也正常。
她和丈夫一样,劝说弟弟:“你继续卖一段时间菜看看,如果实在不好卖,到时再说吧。”
姐姐的立场和姐夫是一至的,黄玉龙没撤了,垂头丧气跟随姐姐返回包厢。
卖菜需要起得早,因为很多人习惯早上买菜。
苏玉林暂时让黄玉龙在家留宿,大清早就叫醒了黄玉龙。
蒋跃进已经开着拖拉机赶过来了,就在村口。
黄玉龙显然还没睡够,草草洗了一把脸,刷了牙后,苦着一张脸跟着姐夫一家三口出门。
这次卖菜,苏玉林决定好好监督。
黄玉娇已经在丈夫的建议下辞了职,有大量的时间监督弟弟卖菜。
早上人流渐渐变多,许多人从拖拉机旁边经过,却不看拖拉机里面的菜一眼。
黄玉龙也不吆喝,只想守株待兔。
一小时过去,只卖出一斤菜。
苏玉林找出了黄玉龙的问题,决定现场教学。
“看一看,瞧一瞧,新鲜的青菜,口感好,这里菜很多,想买什么都有,过来看一看啊。”
在他的吆喝声中,许多行人纷纷凑过来,开始挑选拖拉机里面的菜。
“这青菜多少钱一斤?”
“这些萝卜怎么卖?”
“我要五十斤米。”
“给我称五斤豆子。”
半小时左右,苏玉林就卖出了一堆菜。
蒋跃进对苏玉林佩服得五体投地。
行家一出手,效果就是不一样。
黄玉龙也看傻了眼,他以为卖菜就是杵着不动,跟守株待兔一样。
原来这里面也是有窍门的,需要大声吆喝。
“怎么样?现在还觉得卖菜不赚钱吗?”
黄玉娇走到弟弟黄玉龙身边问,她想知道弟弟是不是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想法。
黄玉龙呆愣片刻,嘟囔起来:“我没法像姐夫一样放下脸面吆喝。”
黄玉娇板起脸:“咱们做生意不偷不抢,你有什么脸面放不下的?”
黄玉龙哑口无言,半响后不情不愿挤出一句话:“我尽量向姐夫学习。”
卖菜吆喝可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苏玉林先让黄玉龙自己领悟,他先带领妻女去供销社。
虽然他已经是甩手掌柜了,但他得每天去视察一下,不能对员工进行放养,否则很容易导致员工消极懈怠。
到了供销社,因为时间早,没几个顾客光顾。
几个女职员见苏玉林携妻女来视察,不约而同齐声打招呼:“老板好,嫂子好。”
苏玉林点了点头。
黄玉娇却有些不太适应。
心里生起少许激动。
如果没有这么优秀的丈夫,她此刻就不会获得几个女职员尊敬称呼。
黄玉娇还是第一次跟丈夫视察员工。
她扫视了一圈冷清的供销社,低声问丈夫:“平时生意都是这么冷清吗?”
她担心丈夫租这么多专柜会亏本。
苏玉林解释:“现在是早上,晚点就热闹了。”
一家三口先去其它地方转悠,吃了早点,逛了一会街,返回来的时候,供销社不再冷清,每个专柜都有顾客买货。
特别是苏玉林租的五个专柜,站了一排人。
几个女职员忙得热火朝天。
有的已经开了张,卖出了几十块的日用品。
等到柜台恢复冷清后,苏玉林特意清点了一下几个专柜进账,一共进账三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