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先给我生产两万件碗筷吧。”
苏玉林经过短暂思虑,改变了只要一千件碗筷的想法。
厂长求之不得,当即说道:“先付一半定金,一周后,你来取货。”
苏玉林支付了五十块钱,一万双碗筷也就一百成本,这样的买卖太划算了。
付过定金收下票据,正好是下班时间。
苏玉林去找赵清琼,提议道:“我难得来市里一趟,请你吃个中饭吧?”
赵清琼想了想:“行吧。”
俩人离开了工厂,等在门口的王大牛见苏玉林出来了,赶紧走过来。
赵清琼带着一丝狐疑看向王大牛。
苏玉林赶紧介绍:“这是我的保镖。”
赵清琼吃了一惊:“保镖?”
在她看来,只有富商或位居要职的官员,出行的时候才会带保镖。
虽然她已经知道苏玉林在做生意是老板,但她觉得还没到请保镖的程度。
苏玉林前世经常来市里玩,对当地的路况一清二楚。
凭着记忆,他带领赵清琼来到了一家高档餐馆外面。
“就在这家餐馆吃饭吧。”
苏玉林提议。
赵清琼却不同意:“随便找个路边摊吃就行了吧,去什么餐馆吃饭,浪费钱。”
苏玉林开起了玩笑:“我这不是要向你献殷勤吗?不跟你搞好关系,你以后怎么愿意跟我混,做我的下属。”
赵清琼苦笑一声:“行,竟然你财大气粗,愿意浪费钱,我就不客气了。”
三人走进餐馆,在相对安静的墙下落座。
点好菜后,赵清琼问苏玉林:“你为什么看中我?”
“这个嘛......”苏玉林想了想:“因为你从小是尖子生,成绩好,而且又是班花,集美貌于智慧于一身,不只是我,换成任何一个老板都想招你。”
赵清琼假装板起脸:“油嘴滑舌。”
苏玉林问:“你在工厂干得怎么样?”
赵清琼皱起了眉头:“只能说凑合吧,不好也不差。”
苏玉林又问:“你们平时是怎么拉业务的?”
赵清琼说道:“跟老顾客搞好关系,让老顾客介绍新顾客。”
说到这里,她好奇万分问苏玉林:“你老婆开的服装店生意好不好?”
她显然对服装生意也是感兴趣的。
卖服装也跟销售有关系。
苏玉林计上心来说道:“生意还行吧,一个月能挣个几百块。”
赵清琼吃了一惊:“有这么好生意吗?”
一般人打工也就三四十块一个月。
服装店一个月的生意已经赶上一般人一年收入了。
苏玉林提醒赵清琼:“你在工厂打工,不自在,而且被条条框框限制,倒不如听我的,先帮我老婆卖衣服,一个月最少给你六十,还有提成拿。”
赵清琼看起来有些动心了,却不说话。
苏玉林趁热打铁保证:“如果生意做大了,以后开个分店,给你做分店店长都行,好过你现在打工。”
赵清琼若有所思,在心中盘算到底是否辞职。
她其实也不喜欢被工厂的条条框框限制住,更想做更自由的工作。
做服装店的店员,听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工资也不低,能拿到六十块钱。
同时还有提成拿,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工作了,打着灯笼都不一定找得到。
不过,赵清琼做事情喜欢深思熟虑,她左右为难说道:“我现在还没做满一年,等到合同结束了,我可以考虑去给你老婆卖衣服。”
“还有多久合同到期?”
“一个月。”
“这么快?这简直是老天爷在帮我,你别多想了,合同到期立即回老家。”
苏玉林喜出望外。
为了让赵清琼放下顾虑,苏玉林大谈国家经济形势:“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很多企业都从国营转为私营。这其实是一个利好时代,只要敢想敢做,就能发家致富。”
“很多人已经开始下海做生意了,胆子大的人都富起来了,你跟着我干,我能保证你也会富起来。”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次改革,每次改革都会出现商机,我就是抓住这次改革商机,一步一步把生意做大的。”
“我现在的产业最大的是供销社,基本供销社已经归我了。还有街机厅,服装店,都是我名下的店铺。”
苏玉林口若悬河高谈阔论的时候,赵清琼用一种异样的眼视打量他。
使得他有些糊涂了,低头打量自己的衣服,以为衣服脏了。
“你干嘛用这种眼神看我?”
苏玉林一头雾水。
赵清琼笑了笑:“我感觉你不是苏玉林。”
苏玉林心知肚明,故意问:“怎么这样说?”
赵清琼眨了眨眼睛想了想:“以前你是个二流子,动不动就出口成脏,不学无术,嗜酒好赌,哪像现在这样,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苏玉林意味深长说道:“人都会改变的嘛,以前的我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现在是一个崭新的我,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我。”
赵清琼啧啧称奇:“你确实变了,说话非常有水平。”
服务员送菜上桌,一行三人拿起碗筷吃饭。
吃饱喝足,苏玉林送赵清琼回到工厂门口,告辞离去。
一周后,苏玉林打电话联系到了不打不相识的司机成洪章,通知成洪章来工厂帮忙运一万件碗筷。
二小时后,一万件碗筷搬进了供销社的仓库里面。
苏玉林调用供销社的货车,把一千件碗筷送到餐馆。
杨经理吩咐员工们上车搬货,把一千件碗筷搬进餐馆仓库。
除去成本,一千件碗筷小赚六七十。
这已经顶过一般人上两个月的班收入了。
苏玉林从杨经理手里收过钱,提醒杨经理:“用完了继续找我要。”
杨经理说道:“还不知道好不好用,要是好用,肯定找你要,不好用的话,下次就不买了。”
“呵呵,我敢说,你用过一次后,下次一定还会买。”
苏玉林深知一次性碗筷的便利性。
时间越前进,一次性碗筷越受欢迎,这是一种驱势。
回到供销社,苏玉林调用王大牛,吩咐王大牛把一箱一箱的一次性碗筷搬到柜台去卖。
只做餐馆生意太局限了,他打算面向社会销售一次性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