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南一带,建得最多的公共设施是祠堂和庙宇。二者相比,庙宇比祠堂更多,几乎是每隔几里路都有。
蒋家坊邓家是大族,邓家村单独有一个庙,也叫飞山庙,位置在村西头的古樟树下。邓家冲的飞山庙跟其他地方的古庙一样,是乞丐的居所。这里曾常年住着一个脑筋有点糊涂的老叫花。
杨云志来到邓家冲的时候已经是傍晚。这是一座在湘贵黔边境地区常见的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
为二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较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厅柱粗大,檐柱穿枋前端雕饰有鲤鱼头部朝向厅内图案,屋住基石均阳刻有花草和飞禽走兽,整个建筑构思设计非常独特,且十分讲究。正门的照面上有三个大字——飞山庙。
杨云志站在庙门囗咳嗽一声,回应他的是非常熟悉的声音:“杨云志你不要太大声,我在这里!”
杨云志感到意外:“你不是去了长沙么,为何在这里?”
“什么去长沙,那是做样子给谭小苦看的,你们一走,我就到这里来了。”扮成乞丐的杨五六说着站了起来。
“这边的情况怎么样?”
“还行吧,蒋钰莹反正走不了,还住在院子中央邓老砣的家里。”
“其他的事还有么?”
“有的,广州的汤云生来过这里。”
“知道,跟他一起来的还有邓老大。”
“邓老大回来了?我为什么没有见到他!”
“他在镇上客栈里从不出门。”
“难怪,他如今是这里的大名人了,都说他在广州有一条街的门面,娶了八房小老婆呢。要是知道他回来了,那得引起多大的轰动。”
杨云志:“所以他才不敢露面嘛。这里就你一个人?”
“是呀,原来有四个人,都回枫木岭去了。”
“我们俩看得过来么?”
“没问题的,这里只有东西两条路可以进入院子,东边的大路只要有生人进村,院子里的狗会放肆叫,我们只需要看住西边的小路就行了。”
“你在这里吃饭怎么解决?”
“镇上有饭店,一天吃两顿也要不了多久。”
“蚊子多不多?”
“刚来的时候很多,薰了几次艾蒿好多了。”
“这里也有飞山庙,原以为都梁才有呢。”
“不光是都梁,连贵州、广西都有飞山,听说里面供奉的飞山菩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不懂历史,罗国矮知道。你还是快点进来,站在门外别让人看到以为你在这里干什么。”
舒祥林处理好了杨云财的事,感到一身轻松,这时他想起一桩重要的事来。
这天晚饭后,他径直来到罗国矮的房间问道:“你和谭小苦说的下一个目标比李一凡还有经济价值,这个人是谁?”
“说出来张老板也熟悉——飞山庙知道吗?”
“当然知道,我们湘西南包括贵州周边的几个县到处都有飞山庙。”
“里面供奉的菩萨是谁听说过吗?”
“我不信佛,从不进寺庙,不清楚飞山庙里供奉的菩萨是哪一个。”
“飞山庙与佛教无关,里面供奉的菩萨是飞山祖师,他的名字叫杨再思。”
“名字好熟悉,常听老人提到他,杨再思是什么人?”
“想了解他的来历还得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说起。那年有个叫杨临牒的淮南扬州丞迁叙州长史。”
“叙州在什么地方?”
“叙州是当时的叫法,现在叫叙浦县。他过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儿子,杨居庆和杨居忠。唐懿宗咸通元年六月初六,杨临牒的大儿子杨居庆得子,这个小孩子就叫杨再思——”
“六月六?我们这里每年的六月初六不是要举办庙会么,莫非与杨再思有关?”
“张老板是个有心人,六月初六正是祭奠杨再思的专门节日。”
“看来这个人大有来头,你慢慢说!”舒祥林有了兴趣。
“杨再思自幼聪颖好学,深得其父亲杨居庆的喜爱,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他文武双全,十四岁随父据守叙州。
这时,西南八番蛮踞地称雄,袭击南诏(今云南大理地区),骚扰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边境不得安定。
杨再思随父出兵征讨,在平定叛乱中屡建奇功,受江陵节使器重,举荐他为叙州知府,统领五溪(今湘黔边境的舞阳河、清水河、渠阳河、辰水、巫水)峒地。
杨再思赴任后,治理有方,他以峒寨的为单位,将叙州按五溪流域划分为十峒(其峒制相当于县级),峒首称长史,即十峒首领。
杨再思以州内的吴、龙、石、蓝、向几个大姓的氏头人为峒官,实行团结多数的政策,对作乱不法之人实行改造,对屡教不改者实行处罚和遣送,使州境安宁,地方稳定。他倡导民众耕作方式,学习汉族种田,种棉、纺纱、织布。同时,开设商贾贸易市井,搞活边境物资流通,使叙州逐步走向繁荣昌盛。民众得以丰衣足食。”
“这个杨再思还真是个能人。”
“只是,叙州的富庶,引起两部罗旬与都匀蛮酉尹怀昌的不满和凯觎,他们联络部落蛮首侵犯叙州边境,劫掠叙州境内百姓财产,使得州境不得安宁。好在杨再思娴熟武略,组织州民自卫,他身先士卒,多次击败来犯部族。
使州内长治久安。州内民众十分称佩杨再思的韬略才干,称他为‘叙州父母官’。叙州邻近峒寨都诚服杨再思,个个齐心协力建设家园。唐昭宗有感于杨再思的政绩,钦派御史去叙州宣慰,授杨再思为‘龙虎大将军’,‘威远侯爵’。
杨再思受到朝廷嘉奖,却居功不傲。唐昭宗元年(公元889年),杨再思与李克用同受朝廷绢诏,李克用未能按时到达,杨再思独自奉唐应召。时逢唐王室局势动乱,叛臣朱全忠挟天子以令诸侯,威逼昭帝离长安迁都洛阳。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朱全忠杀昭帝,立昭宣帝,改元天佑元年,各郡自立,群雄割据。宣帝遣使至叙州,授杨再思为‘江淮湖广都铃辖使,左仆射尚书’,都统兵马,驻兵沅州(今湖南芷江),分镇滇、黔、维护国家统一。杨再思不负重任,屡立奇功。天佑年间,朝廷赏赐异宝与金牌银印,令杨再思于朗溪(今湖南会同郎溪)建立军事重地。”
舒祥林:“金牌银印肯定在他的墓里,光这两样宝贝就值不少钱!”
“朝廷见杨再思忠良,虑及边境不宁,除杨再思原管辖地外,又增划东道百姓都(今叙浦县一带),西道三合都(今贵州铜仁、玉屏县一带),黄疆都(贵州黄平),乐土都和天口都(今贵州遵义一带),南道武占都(今广西柳州一带),北道竹溪都、南定都、应显都、转光都(今湖南吉首、张家界一带)。
南界杨梅邑、西奥义宁县、横山武县都、石井定胜都、武强都、武宁都,以及大安、大茶、梅口、长滩、上黎平、木渣寨、京凉、赤水、清溪、大竹坪、扶城等地为杨再思统领导地域。公元907年,朱显废昭宣帝,建立后梁,自称皇帝,号太祖,改元开平元年。
原唐朝重臣亦多归附,杨再思领地周围均为梁封重臣领地。他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拒不从梁,亦不附楚,居中自立,忠实于唐,将叙州改为诚州,以示忠实于唐,在军事上,他加强军队防务,戒严其境,维护唐朝君主统治。为排除内乱外患,他积极蓄积办量,冀图光复唐室天下。天裕三年(公元906年)赵、梁、唐、晋、汉、周争夺中原,无瑕顾及南国。杨再思借机富州强兵,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倡导‘农桑’,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独独诚州一片繁荣。
后唐未帝李从珂得知杨再思之志向,于唐清泰国之年(公元934年),钦授杨再思为银青光禄大夫。诚州刺史,左仆射尚书,食邑一万三千户。后晋时期,贵州都匀蛮长尹怀昌与蛮长张万浚追究侵犯诚州境,被杨再思率众击败后,投奔楚王马殷,马殷联络西南八姓番军实施合围,杨再兴与他的十个儿子不为所惧,采取各部防守,重点攻击,各个击破的持久战术,经过八年努力,终将侵犯之敌消灭在桂黔边境的两江溪峒,从此,诚州得以安宁,杨再思凯旋归来时,已年届84岁。此时,他见诸子都已成才,遂将政权交与七子正岩,军权交与正滔,其余各子统领诸峒,自已则退职臣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