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发国难财
减肥的四眼胖2021-12-01 11:405,176

  就在刘相等人忙着制定计划的时候,远在山城的思路也是吗,忙的不可开交的。

  因为刘相等蜀地的将领大部分都已经领兵出蜀作战了。

  随着战事的进行,

  国民政-府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很多都提前撤离到了山城,加上逃难的难民,一时间,整个山城感觉是人满为患。

  许多人没有落脚的地方,就聚集到了朝天门的码头附近逗留。

  朝天门码头上是人挤人的。导致许多的货物下了船之后,都没办法尽快的运出来。

  加上难民聚集,导致治安问题越加的突出。

  原本这件事和司亮以及司家没多大的关系的。

  当初司家因为刘想的下野,被熊克武等人给逼的退出了山城。放弃了山城的生意。

  从那以后。司家就再也没有涉足山城的名利场。

  可是这里面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司家当初虽然退出了山城。但是因为刘文辉的帮助,使得四家虽然损失了整个蜀地大部分的生意,但是司家的人却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加上司家在离开的时候。非常大气的将生意转给了山城的士绅。

  这些人也是人精。知道司家这样底蕴深厚的家族只要人没事。随时都有可能在东山再起。

  所以当时司家在山城外棚户区修建的房屋,除了拿出了一些赔偿给因为支援刘相受到损失的商人之外。其他的产权最后还是在司家的手中握着。

  而且因为刘相得倒台,使得大部分人为了和司家撇清关系。最后居然低价将当初司家分出去的股份又卖给了司家。

  太爷当然是来者不拒、直接就现款买下了这些人手中的股份。

  之后这些年,司家又在这些房屋的基础上扩建了一些。

  只是因为司家当时主要是韬光养晦为主。太爷便很低调的将这些房屋给租了出去。但是因为修建的房屋太多了。大部分的房子最后还是空着。

  司亮回国的这两年。司家的重点更是放在了永州的工厂上。

  随着罐头厂,玻璃厂等工厂的投产。每个月都给司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太爷就更加瞧不上山城棚户区每个月那点房租了。

  可是随着东瀛和华夏之间的战争的爆发,华夏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导致大量的难民逃往了山城。

  最先到达山城的难民因为之前潘文华当山城市长的时候,特意架着大炮逼着山城的民众将坟墓往城外迁移了。使得这几年,城内新修了不少的房屋。

  难民这个时候,都还可以租到房子居住。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有一个栖身之地。也很满足了。

  可是随着战争的进行,眼看国民政-府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大量难民涌入到蜀地、顿时就给山城这个城市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从南京返回山城的傅常见到了这样的情况,知道要是不尽快解决,会闹出大乱子的。

  于是找打了山城行营。贺国光这个时候也在心烦。

  要知道就在傅常返回山城之前。国民政-府就已经就发表了**。要移驻到山城办公。

  这就意味这次来的可就不仅仅是一些官员的家属了。整个南京城国民政-府都要搬到山城来。

  这些官员可都是拖家带口的。都需要住的地方,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要贺国光和山城行营帮忙解决居住的问题。可是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已近让山城行营的官员们头大了。

  现在的国民政-府还没有司亮记忆中抗战后期的时候,那样的不要脸,丝毫不顾及百姓的反对。横征暴敛。

  这个时候,虽然刘相等人已近领兵出蜀抗击倭寇了。

  邓锡侯,孙震在山西也是损兵折将的,但是因为刘相身体因为司亮的帮助,已近逐渐好转。

  虽然蜀地和国民政-府达成了协议。刘相等人腾笼换鸟在蜀地之外作战。但是蜀地的军政大权却还在蜀地官员的掌控当中。

  国民政-府虽然趁着刘相离开蜀地的机会不断的拉拢蜀地政-府的官员。

  这些官员因为忌惮刘相得存在,加上一部分心向刘相得官员从中作梗。进展十分的缓慢。

  这个时候要是爆出山城行营的官员巧取豪夺的抢占蜀地百姓的房屋。那对于抗战大局影响可就大了。

  要知道随着淞沪战场的败退。很多有远见的人都清楚。蜀地必将成为为了抗击倭寇的大后方。

  要让蜀地的百姓支持国民政-府抗战,那首先就必须要让蜀地的百姓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政-府争取蜀地的民心都还来不及,哪里敢在这时候传出丑闻。

  可是同样在国民政-府内当官的山城行营的官员们可清楚。自家政-府内的那些高官可不会管这些。要是不能解决他们居住的问题。那到时候大家都逃不掉责罚。

  这个时候,傅常提出的办法对于贺国光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没错,傅常将主意打到了司家的头上。

  傅常也担心司家不会同意这个时候将房屋拿出来安置难民。于是就想着拉着山城行营的官员们一起。

  到时候,司家要是不同意。那也好有人承担这次的责任。

  原本这件事应该是同意负责的,可是同意却知道自己和傅常,贺国光太熟了。有些事情不好回绝。

  于是就将司亮给推了出来。让司亮到山城和这两人谈房屋的事情。

  当然,司亮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到山城区一趟了。因为司家的工厂的原材料又消耗完了。

  此时的李佳钰正在整军备战,已近无暇顾及矿山的事情了。

  而且随着刘相在离开南京的时候,给傅常的命令,要傅常回到了蜀地之后,抓紧招募新兵,

  扩大教导总队对中下级军官的培训,以便随时能够补充出蜀损失的部队。

  还下令所有的兵工厂日夜不停的生产枪弹。

  这下,就连司家工厂内的一些年轻的工人都坐不住了,要去报名参军。面对这些一心想要保家卫国的年轻人。司亮当然没办法阻止了。也不愿意阻拦。

  统统的给这些人放行。

  这就导致司家的工厂居然破天荒的出现了用工荒。

  司亮这次来山城就是想要看看能否在山城招募一些人到永州做工。

  司亮刚刚回到司家老宅,傅常就赶到了司家。

  得知司亮到了山城的消息之后,恰好这个时候,傅常又接到刘相传递回来的电报。让他转交给司亮。、看到电报上的内容。师傅常觉得刘相这次的要求都有点过分了,司家能够接受才有鬼了。

  可是刘相的命令很清楚,没办法的傅常只能硬着头皮把刘相得电报转给了司亮。

  原本师傅常是准备和贺国光一道去拜访司亮,可是电报上说的很清楚,要傅常不能将电报上的内容透露给国民政-府的官员。

  没办法,师傅常只能是硬着头皮去见司亮。

  见到司亮之后,傅常便将刘相得电报转交给了司亮。

  让傅常不解的是司亮看完电报之后,不仅没有发火,而且还笑了起来。

  看到傅常一脸疑惑的样子。司亮笑着对傅常说道:

  “傅兄,你可能不知道因为大帅这次亲自领兵和东瀛军队战斗。

  你们的征兵的告示一发布,我工厂内那些年轻的工人们一个个的嚷嚷着要报名参军,又不好阻拦,只能放行了。

  可是这样一来,我麾下的工厂因为人手不足,生产都已经停下来了。

  现在大帅说帮我从江浙皖招募一些人。我当让是非常的欢迎了。”

  “可是现在山城也有很多的难民。你要是需要的话,应该能够招募到。”

  司亮摇头。“傅兄你有所不知,现在逃难到山城的难民,大部分都是小有积蓄的人,而且不大信任我们司家。

  我也让司家的人在山城招工了,可是这些人大部分都宁愿选择工资比较低的江浙老板的工厂做事,也不愿意到我司家的工厂做事。“

  傅常听到司亮的解释,也就理解了。

  这个时代,乡党可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其他的不说,单单是刘相能够凭借蜀地和常凯申以及国民政-府对抗,就是因为傅常这些蜀地的人在背后支持他。

  而且各地割据的势力也可以说是乡党的存在。

  这些逃难来的百姓信不过司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俗话说的好:人离乡贱。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时候,山城招募人员的工厂还有很多,尤其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许多的工厂的订单是爆满,现有的人手根本就忙不过来。

  才会大量的招人。

  等到后面,局势变得艰难之后,这些工厂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到时候别说招人,不裁员都算是不错的。

  司亮随后问道:“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在准备和东瀛军队的战斗了?”

  “这个大帅的电报上并没有说,但是按照时间来估计,应该就这两天了。”

  “看来,我们的速度也要加快了。”

  傅常知道司亮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次刘相特意将傅常给派遣回来,就是为了保障蜀地军队的后勤问题。

  之前邓锡侯等人因为相信国民政-府,却被国民政-府给坑了。

  这一次,刘相可是将自己的老底都掏了出来,准备对东瀛军队好好的打一仗。

  为了增加胜算,刘相特意让傅常回来主持物质运输的事情。

  要知道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同样面临物质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之前虽然司亮已近提醒了常凯申。希望他将魔都的工厂迁移到蜀地。

  可是在常凯申看来,司亮当时和刘相打的火热。提工厂搬迁的建议无疑是在助长刘相得实力。最后就没有理会司亮的建议。

  当时又因为欧洲局势的变化。出口的需求量是连反上涨。这个时候正是赚钱的好机会。谁愿意这个时候搬迁工厂。

  结果最后,除了陈家参股的工厂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开始了搬迁之外。国民政-府管辖的工厂却没有丝毫动静。

  陈家工厂搬迁的事情还是因为太爷给陈果夫去了一封电报。才说服了陈家。

  当然。随着和东瀛战争的爆发,

  陈家的棉纺织长。纱厂,面粉厂在搬迁到蜀地之后,迎来了发展的好机会。

  因为过硬的关系,所以陈家的这几家工厂接订单接到手软。

  最后还是将一部分的订单分出去之后,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订单交付的时间。

  因为这件事,陈立夫还特意给太爷发了一封电报,向太爷道歉。因为当初反对迁移工厂最厉害的就是陈立夫。

  当时陈立夫以自己掌握的中统都没有收到有关东瀛会和华夏开战的消息为由,拒绝让陈家的工厂搬迁到蜀地。

  除了这一点。陈立夫还是担心这样做,会让常凯申误会陈家。

  影响到陈家和常凯申之间的关系。

  可是作为亲眼见识到司家怎样发展起来,

  陈果夫对于司家这几位当家的眼光却非常的信任,最终力排众议,推动了工厂搬迁的事情。

  而且不仅仅是陈家的工厂,就是陈家入股的工厂,陈果夫也出面帮忙劝说这些人把工厂搬迁到蜀地。

  为此,有段时间,陈果夫还被国民政-府内不少的官员在暗中嘲笑。

  结果等到东瀛真的对华夏发动了战争之后,这些嘲笑的人才知道他们才是傻瓜。

  当然,作为陈家的合作这,司家在这次的生意当中也赚了不少。而且因为是这些工厂的所有者是陈家兄弟俩或者是陈家占大头。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官员可不敢得罪陈家。

  所以给钱给的非常的痛快。可以说货都还没交,钱就已经到手了。

  而且司家的工厂生产的罐头随着战争的爆发,已经成了战场上的抢手货了。

  也正是因为司家知道这样的独门的生意会让人眼红,尽管有陈家和米国的关系,司亮最后还是选择让出了一部分的利益给国民政-府内部大大小小的官员。

  因为和国民政-府的官员联系密切,所以,虽然复兴社的特务知道司家是刘相得重要支持者,却依然不敢动司家的人。

  刘相在电报当中提到的资金对于司家而言,并不是一个多大的数目。

  而且,司亮对于刘相能够想到用钱去动员这些百姓的做法感到很高兴。

  这说明刘相对于他之前说的话已经听进去了。

  毕竟在司亮看来,只要人活着,钱可以慢慢的赚回来。

  而且要是刘相真的将第七战区站稳了脚步,那安置这些百姓的钱就算是掏空了司家也是值得。

  之前的时候,司亮也一直在考虑该怎么样朝国民政-府示警。避免百姓被东瀛倭寇是以杀戮。

  可是从南京城传来的消息让司亮知道就算是他这个时候提醒常凯申常凯申也不会在意。

  此时国民政-府内部不是没有人看到了战局的发展。

  陈诚,顾祝同,包括何应钦,几次三番请求把淞沪大军,撤入吴福线,锡澄线两大国防工事。

  可是常凯申却把整个抗战的希望,都寄托在日内瓦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上了。

  把前方将领所有的撤退请求都拒绝了。

  导致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耽误了。使得东瀛军队可以从容的调动军队往南京进攻。最后见到外国人不愿意插手华夏和东瀛之间的战争。才下命令让淞沪战场的士兵撤退,却已经太迟了。撤退的军队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被东瀛飞机给轰炸。

  花费巨资修建的工事最后也没有派上多大的用场。

  在司亮看来,只要有人,就可以种地,挖矿。

  这可比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的时候要强太多了。

  看到刘相得电报的时候,司亮的心就已经飞到了江浙地区了。

  至于傅常提出的要司家城外的房屋拿出来租赁给山城的难民。司亮直接就同意了。

  司亮觉得应该继续继续建造一些房屋,准备安置即将到来的难民潮。

  当然,司亮清楚,此时的山城已经在国民政-府的手中了。

  修建房屋的事情找贺国光可比傅常要强的多。

  借着两人见面的机会,司亮还让傅常给刘相发了一封电报,将司家这次为他们提供的物质,弹药发了一个清单给刘相。

  这批物质能够顺利的运到刘相手中。司亮合适花了大价钱的。

  为了安抚常凯申的小心眼,司亮同样借着陈家的手,拿出了一笔钱捐赠给了国民政-府。

  虽然司亮清楚,这笔钱能够真的落到军队手中的肯定是少数。

  可是,这样却换来了民生公司帮助刘相运送物质和弹药的船只沿途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刁难。

  一路畅通无阻的赶到了芜湖。

  民生公司因为有司亮的支持,手中的资金课比司亮前世的时候要多的。这两年,随着司亮对民生公司持续的输血。

  到抗战爆发。不算民生公司自己本身的船只。

  民生公司还从洋人的公司当中租用了十五艘八千吨以上的货轮,后勤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不仅在回撤工厂,物资的速度上,远超司亮前世。

  就连蜀地军队出蜀作战的速度也比司亮前世的时候要快的多。

  这次也同样不例外。随着刘相大闹军事会议。第七战区提前成立。刘相和他麾下的军队也比司亮前世的时候至少早了十五天到达广德。

  更不用说,司亮得知了刘相等人要和东瀛军队战斗的消息之后,将司家的仓库都差点就搬空了。

  可以说这次刘相和他麾下的军队不仅装备比司亮前世要强的多,后勤补给的能力更是超过了现阶段所有的华夏军队。

继续阅读:第41章 摊牌,矛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和太爷当兄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