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准备(三)
减肥的四眼胖2021-11-17 11:335,297

  虽然司亮也提醒过刘相,但是刘相认为这样民族存亡之际,南京国民政-府就算是在看不惯蜀地的军队。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拖蜀地军队的后腿。

  要知道这件事传出去。那可是要让全国其他地方军队们寒心的。

  可是刘相终究是小瞧了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一些官员的节操。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刘相在《蜀报》上刊登了告《巴蜀各界人士书》。

  在这篇文章当中,刘相向蜀地的军民保证。会全力抗战到底,如果有二心,愿意接受民众弃绝。

  整个蜀地也因为刘相的这篇文章彻底的点燃了抗战的热情。

  原本刘相等人以为时间足够蜀地的军队完成整编,才会被派遣到战场上。可是谁想到前方的战争打的是十分的惨烈。

  尤其是淞沪会战爆发之后,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了抗战自卫书。

  而15日的时候东瀛也进行了全国动员,成立了作战的大本营。可以说这个时候,华夏和东瀛之间的全面战争到了不分胜负誓不罢休的地步了。

  即将出蜀作战的将领们也纷纷回到了家中和家人告别。

  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向军长唐式遵请假回到老家。

  这一次回家是专程为老母办70寿宴的。

  饶国华清楚战场凶险。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所以这级有可能是替母亲过的最后一次大寿。

  饶国华刚参军的时候,曾当过火头军炊事兵。

  他特意亲自下厨为老母做了一份香喷喷的红烧肉,跪在老母跟前时候。

  没有牙齿的老母,一边慢慢的吃着嚼着一边掐着眼角的泪水说:“儿啊,妈晓得你孝顺,你就放心的去打仗吧。”

  年迈的母亲哪里不清楚这次的战争不同于以,。危险性非常的高。

  一不小心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可是这位深明大义的老母亲最终只是嘱咐儿子好好打仗

  前来吃坝坝宴的乡亲看到这一幕都感动得暗自抹泪。

  晚上,饶国华将妻子蓝紫仙还有五个高矮错落的孩子叫到身边,挨个的抚摸着他们的头。

  小声地嘱咐着他们要听母亲的话,孝顺奶奶。

  孩子听到父亲的话都连连点头。

  之后饶国华又对妻子说:“我这次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老母年高,还望你尽心奉养。”

  而此时的蓝夫人已经怀上了第六个孩子,她手抚着隆起的腹部,望着即将奔赴前线的丈夫,忍泪止哭,频频点头。

  而孙震的第41军是122师的师长王铭章也同样回到家乡,辞别家乡父老。

  在和亲人告别离开之前,他对两位妻子说:“倭寇入侵,国家危在旦夕,我这次出征很可能会战死沙场,你们也不要太过悲伤。这是我的夙愿。过去我打了20年内战,使得民众生活不得安定。是祸国殃民。如果我战死,你们要好好抚养儿女。”

  随后对高亚华说道:“亚华你还年轻,不必居孀,可以改嫁,任何人不得阻拦。”

  听到王铭章的话,他的两位妻子泪花灼灼的。

  这样的离别的情形在蜀地许多地方同时发生着。许多人都清楚这次出蜀作战,许多人可能都回不来。可是最终却依然义无反顾的前往战场。

  在8月25日的时候,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部电令刘湘火速派出军队出蜀地作战,赶赴魔都,山西,河南等地。

  可是在这个关键的似乎。财政部却发来了款项暂缺的通知。蜀地抗战所需经费460万元,有蜀地自筹。

  接到这个项目系之后,刘湘就很不高兴。原本这段时间先是蜀地的军官们职位大都获得了提升。虽然这样盲目的扩编对蜀地的军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新兵太多,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这些新兵还大都没有经过太多的训练就要被派到和东瀛人战斗的战场上。

  可是这样的弊端司亮清楚。刘相等领军的人当然就更加的清楚了。

  可是这样的扩编,实际是常凯申和南京国民政-府和刘相这些将领之间做的交易。

  蜀地的军阀带军队倾巢而出,为民国留下一个安稳的后方,国民政-府补偿这些将领的职务,编制。

  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哪怕蜀地的军队有了功勋,常凯申和南京国民政-府也不会也会很刻薄不会奖励这些将领了。

  因为这些将领之前就拔高了职务的。

  接到财政部电报的刘相急忙将司亮这个财神爷给请到了府上。实际上除了扩编军队带来的一些弊端。其他的方面,刘相这段时间可是春风得意的。

  尤其是在南京开会前后,他收了实业界,教育界无数感谢的电报,都是感谢蜀地的军队为东瀛和华夏之间局势示警,为各界人士后方安家提供一片沃土的。

  见到司亮到来之后,刘相也直奔主题了。“鸿亮。今后我们这些离开蜀地的人可就要仰仗你的帮助了。”

  司亮没有说话,点点头。他这次回国就是为了这件事。不然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米国不待,要回到国内来,和南京政-府的那些官员打交道。

  对于司亮做事的风格,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的刘相还是非常的了解的。司亮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想办法做到。

  看着眼前的司亮。刘相继续说道:“

  “鸿亮,你会不会觉得这次我答应南京方面带领军队出蜀作战的事情是不是做亏了?”

  “是很亏哦!除了职位提升之外,你们什么实际的好处都没有获得。我可是听说了就连军费都要你们自己掏腰包,对吧?”

  听到这话,刘相哪里还不清楚财政部要刘相等将领自己自筹军费的事情,司亮已经知道了。不过。对于司亮消息的灵通。刘相并不意外。这次到南京。刘相可是见识到了司亮金钱开路的大手笔。

  就是到了现在,整个南京都还有人议论司亮这位财神爷在南京做过的事情。

  随后,刘相叹息道:

  “我这次到了南京才知道,国府那么多主和派,认为东瀛和华夏之战必败,他们甚至宁愿把天津,北平整个华北平原丢给东瀛军队,也不愿意开战。

  国家,民族都这样了,还算什么赚于不赚,我怕他常凯申,不肯放弃对和谈的幻想,甚至做吴三桂,那时候我们这些出蜀的军队才真的扛不住!”

  听到刘相的话,司亮笑了起来。

  刘湘跟南京一帮不要脸的相比,还是太愤青了。

  没准人家挖了坑,唱着双簧,就等着激怒你表态了。

  专坑你这帮热血男儿,满脑子想着为国家,民族的人。

  “委员长谈肯定会跟东瀛人谈,做吴三桂,他不会。”

  “别人说这句话,我不放在心上,你小子说,我放心多了!”

  刘湘笑了起来,司亮对时局发展判断之精准,让人瞠目结舌。

  连潘文华,王缵绪也在他面前都夸奖过。

  而且刘相清楚司家和常凯申等人的关系匪浅。

  司家太爷更是和常凯申多年的朋友,对常凯申非常了解。

  要不是太爷看不惯常凯申的执政的方针,说不定司家早就离开了蜀地。到南京去了。

  既然司亮保证常凯申不会是第二个吴三桂,那就肯定不是。

  随后,刘相就继续说道:“既然你都知道了,那我也就不瞒着你了。这次揽件方面做得过分了一些。你也清楚,我们这些人出蜀作战可是为了整个国家。作为IE中央政-府。不说给军队军费。居然还要蜀地自筹。

  他常凯申是要干什么。我们都已经将军队交给他了。他却连出蜀的军费都不愿意给。还把我们当小妈生的来对待。”

  听到刘相的话,司亮笑着说道:“这件事,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将你们统一编到了军队的序列当中。

  可是凭借常凯申的脾气。他怎么可能对你们这些地方的军队掏心掏肺。

  我想你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将原本山城,工厂当中的工程师给调动到永州去。就是担心南京政-府会在后勤供应上为难你们。不是吗?”

  听到司亮的话,刘相摸了摸鼻子。

  “没错。兵工厂的事情我的确是这样计划的。但是这次的军费问题,要不是邓汉祥劝我说可能南京方面真的有问题。加上是为国家出战,打东瀛人的份上。说不定我就真的会向南京方面要个说法了。”

  听到刘相的话,司亮笑着摇头道:“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这次的军费我会让司家出面。帮你筹集的。”

  听到司亮的话。刘相笑着说道:“还是兄弟你理解我。”

  随后。刘相一脸严肃的说道:““你也知道,实际上,我也不稀罕军需署那些个法币作为军饷,这大战一起,货币发毛的速度,比臭豆腐还快。士兵邮寄到家里都不能养家,我已经准备了每个士兵15个大洋,如果他能再发点法币配合着用更好!”

  随后,刘相愤怒的说道:“可是南京方面居然真的是一毛不拔。这就不得不让我担心我们后勤供给的问题了。”

  随后,刘相对司亮说道:“

  “鸿亮。我把山城的的产品交出去以后,我整个蜀地军队都要仰仗你们司家了,不一旦南京方面有人使坏。那你们司家在永州的工厂可就成了我们最后的退路了。”

  司亮点点头。“大帅,你你放心。永州的军械调配,您说了算,之后我会把每月的物资产量清单给你一份,到时候你来居中调整!”

  刘湘摆了摆手,永州每月的军械,凭借他派到永州的工程师,刘相都知道。

  没有调出来供应其他蜀地的军队,是因为产量不足,毕竟司家能够获得的原材料都是李家钰等人和山城械修厂交易之后剩下的份额。

  虽然永州的工厂能够仿制大部分的武器。但是G98,马克沁,捷克式产量因为原料短缺的问题还是受到了制约,没办法供给整个蜀地的军队。!

  。刘相当然清楚司家工厂的情况,他这样说,也只是要司亮或者说司家一个态度。

  毕竟一旦他也领兵出蜀之后,蜀地可就是南京国民政-府说了算了。

  凭借司家和南京的关系。不管是投靠南京还是继续支持蜀地的军队都会过的很好。可是他们这些出蜀的军队可就不同了。有司家的支持和没有司家的支持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山城的兵工厂,所有产能交给国府购买调配军械。

  永州这里的械修所,就是蜀地军队最后的依仗了。

  索性,司亮的回答并没有让刘相失望。这也是刘相借着筹集军费来打探司亮或者说司家的态度。

  司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蜀地的军队让刘相放心了不少。

  虽然司亮代替司家愿意帮忙筹集军费。

  但是刘相还是在第二天派刘航琛这位省财政厅的厅长兼第二路预备军经理处长赶往了山城,筹集款项。

  得知第二路军的军费需要自筹,这一次第二路军队的将领们纷纷慷慨解囊。

  最终这些将领总共筹集了四十多万元的经费。

  同时,司家出面,联络了商界。之前迁移工厂获得了蜀地将领们支持的实业家们也是踊跃捐款。

  、教育界的老师和学生们得知了二路军军费短缺的事情之后,也是纷纷走上街头。帮忙宣传抗战。鼓励市民们为二路军捐款。

  原本司亮是打算参与到这次募捐的活动当中的,可是谁知道这次军队的扩编遇到麻烦之后,刘相居然让潘文华,郭勋祺等人来找司亮帮忙了。这一来就让司亮抽不开身。只能将募捐的事情交给太爷来负责了。

  司亮这一次是下定了决心解决工厂原料短缺的问题。保证军队的供应。

  刘相将事情推给司亮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山城的兵工厂早就可以仿制得国的g98的枪械了,但是一直以来。产量都不会很大。

  之前只是勉强能够供应刘相嫡系的军队。而且都还不能全部换装。这次军队一扩编。枪械的缺口更大了。

  潘文华把原来买的中正式,械修所后来出产的汤姆森一起配发了新扩编的部队。

  郭勋祺也扩军,重庆械修所基本上没有库存了。

  王缵绪新建的那个集团军,还得派兵去兵工厂等着武器的出产。

  另一边,周浑元还急吼吼的给贺国光打了几次电话。

  要行营尽快的接管械修所仓库。就是担心蜀地的军队将仓库给搬空了。

  知道这是一件麻烦事。但是司亮最后还是接手了。

  他不想看到这些为了国家出生入死的军人最后是因为手中没有武器倒在侵略者的枪口下。

  实际上接手之前,司亮就知道这是一件麻烦事了。之前的时候,司亮也不是没有想过要解决原料供给的问题。

  可是当时的司亮仔细调查了一下之后。觉得很无奈啊,

  现在司家永州的工厂,从米国经过菲律宾进口的枪管,炮管全部用完了。

  而兵工厂虽然可以仿照各种武器。但是瓶颈又在钢铁和铁矿石上了。

  永州到,锦城,广元等地的的小火车,路基,桥隧都快完工了,钢轨也抢出来八成成品,等着铺设铁轨。

  枪支产量这两个月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两边的小火车不能不建设,两头也发现一些小煤矿和铁矿,建成以后,可以弥补西昌,巴中,南江铁矿石跟不上钢铁厂产量的局面。

  申鑫刚搬到叙府,设备还没调试完毕,就开始截胡储备李家钰从攀枝花给山城运来的生铁了。

  有山城钢厂,申鑫钢铁两个重庆行营撑腰的大户在前面截胡。

  更别说,在民生公司的黄文远已经给司家发了电报。魔都兵工厂,金陵兵工厂,跟着中央大学,金陵女校一起,搬迁山城,这些申鑫钢铁的下游客户,可都是嗷嗷待哺。

  这就更加加剧了司家工厂原材料短缺的现状。要不是李家钰为了掩护铜料运输,有机会经过永州,怕是一成生铁的份子,也运不到永州。

  此时的刘相等将领又在筹备军队出蜀的事情。

  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山城的行营闹得太僵。

  司亮就更不好让刘相出面从山城行营的手中抢夺这些矿产的份额了。

  就在司亮忙着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的时候,迁往蜀地来的实业家们在范旭东等头一批到蜀地建立工厂的实业家们的倡议之下,建立了一个迁川企业捐助抗战的基金。

  此时范旭东先生的四个化工厂,都完成了落地,

  这让他庆幸的很,要是再晚几个月,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盘算着还有些财力,就开始组织。

  当然了。当初天津,摸得实业家也有不相信司亮的话的。认为司亮是在替蜀地的军阀们当说客。

  将他们骗到蜀地这个穷乡僻壤去的。

  后来虽然司亮又连续几次向这些人示警,可是收效甚微。

  等到战争爆发,想要撤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实业大王刘鸿生。

  他觉得司亮只会给众人画大饼,夸夸其谈。

  当初投资蜀地,是看上了蜀地的资源,他自己迁到蜀地的厂子,也仅仅因为这行业在蜀地有利可图,

  所以最终他仅有一个棉纺厂,一个火柴厂迁移到了蜀地,而这两个工厂才占自己经营企业数量很小一部分。

  魔都码头难民拥塞,城里人都跑去乡下投亲靠友,车站码头全是人。

  设备通不过战场,在苏州河码头被东瀛的飞机狂轰滥炸。

  刘鸿生焦头烂额,到处找人想要将设备运走,可是这个时候,作为负责运输物资的管理者的林继庸在首先确保军需厂矿的搬迁。

  而刘鸿生好多厂子都是民用的并不在紧急运顺的名单当中,都得排队靠后等着。

  可是把这位实业大王肠子都悔青了。恨他当初为什么没有将工厂都迁移到蜀地。

继续阅读:第30章壮士出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和太爷当兄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