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混乱的时局
减肥的四眼胖2021-11-01 10:445,203

  等到司亮忙完了山城内所有的事情之后,返回永州的时候已经是9月初了。这离开的几个月虽然有太爷的帮助,但是一些大方向上,还是要司亮自己拿主意。所以回到永州之后的司亮就开始忙碌起来。

  在司亮离开之后,一群实业家就开始在了刘相派人保护之下在蜀地考察起来。

  常凯申虽然没有阻止这些实业家们在蜀地的考察,但是也国民政-府加快了速度,准备从刘相等人手里将蜀地的军政大权抢夺过来。

  一个月之后,实业家都在考察结束之后,有部分的事业家想要将工厂建在永州,对于这一情况司亮的还是举双手欢迎,

  毕竟永州现在有足够的工人可以给这些工厂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将工厂建在在永州,对于司家来说好处也是非常大的。

  而在另一边返回锦城的刘相面对国民政-府的节节进逼。也开始准备反击。

  刘湘和心腹们商量之后,准备采取两面派的做法,表面上继续敷衍国民政-府,暗中则加强防范,反对国民政-府和常凯申的人在蜀地的活动。

  在实业家们在蜀地考察的期间,刘相还派张斯可,李新辉等人到广东广西活动,派遣李叔娆,等到到滇州和龙云进行接洽,龙云也派出了代表常驻锦城。

  对于刘相私底下不断的小动作,贺国光领导的参谋团的人也是很清楚。

  所以随后国民政-府就做出了回应。

  10月6日的时候,国-民-党党部在蜀地召开了扩大纪念会议,常凯申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做出演讲。

  在会议上他强调再次强调了属地的重要性以及寓意,以及其与国家之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

  刘湘也应邀参加了这次的会议。

  他从常凯申演讲当中明白了,凯申已经决定将蜀地收回国民政-府手中。

  在会议之后,愈发的对常凯申及其在蜀地的国民政-府的中央人员更加的警惕以及加倍的防范。

  更加加快了和反对常凯申和国民政-府力量的建设。

  很快,就在冯玉祥的助手高兴亚的帮助下,在军队当中组建了武德学友会。

  随后武德学院会逐渐扩大,又在学友会当中成立了武德励进会,

  励进会是刘相的心腹郭秉毅建议的。

  刘湘对此大为赞赏,更是加大力度的推动这一提议

  。随后得到了刘相支持郭秉毅便在蜀地军队当中寻找忠于刘相的团级以上的军官将这些人吸纳进了励进会。

  有了这些实权军官的支持,郭秉毅的行动就更加的有底气了、

  作为武德会负责人的郭秉毅便在励进会当中设立了情报股,负责侦听破译常凯申的国民政-府和贺国光的参谋团之间的往来行动。

  秘密地探知了国民中央政-府对蜀地军政方面的各种企图,同时也在军警当中挑选精干人员,成立特勤队,专门针对康泽的的特务活动。

  刘相身边反对国民政-府之间力量迅速得到了加强。

  面对刘湘的种种做法,国民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击。

  11月1号的时候,常凯申在重庆设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

  任命贺国光担任主任兼参谋长,直接对蜀地的军政发号施令。

  可是此时的刘相因为外有冯玉祥,龙云,李宗仁等人的支持,内,因为大量的实业家准备在蜀地建厂使得刘相底气更足。

  面对国民政-府的压制,刘相并没有进行妥协。而是展开了反击。

  于是康泽的特别行动队和刘翔的特勤队在暗中交手的事情也越来越严重了。

  为此,刘相打着禁烟的旗号,让蜀地的军队加大了对于贩卖鸦-片的打击。

  知道康泽的特别行动队到了蜀地之后,在蜀地招纳的就是大连的地痞流氓。还有鸦-片贩子。

  禁烟祭祀对对康泽特别行动对设立的监管妓-院等进行了一次大的清扫。

  将康泽招募到的眼线等抓到了工地,水泥厂等地方进行劳作。可以说是直接打在了康泽的七寸上。让康泽特别行动对筹集经费的渠道直接被破坏掉了。行动队在属地的扩张不得不因为资金的问题暂时停止了。

  为此。气得康泽破口大骂,还要找刘相理论,可是刘相根本就没有见康泽。

  而贺国光此时主要的精力放在从刘相等蜀地将领手里夺回蜀地的军政大权,

  加上他也看不惯康泽贩卖鸦-片的事情。

  并不想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和刘相发生冲突,所以并没有介入康泽和刘相之间的暗斗。

  当然外部的环境也同样影响着属地的局势。

  在东瀛人的支持下成立的察冀政务委员会推动了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使得国内对于东瀛人的不满日益加剧。很多人也都认清了东瀛人的嘴脸。

  原本很多并不打算在蜀地开设工厂的实业家们也逐渐看清了行当前的形势。

  在华北自治的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直接就留在了蜀地选择地址准备建设工厂。

  有的中途回去准备将家人一起迁入蜀地,变卖在天津等地的工厂。一二,九运动爆发之后,宋哲元的29军的行为更是让平津等地的实业家看清了当前的局势,加快了将工厂搬迁到蜀地的行动,很多人甚至直接将工厂变卖给了东瀛人。带着家眷直接坐火车到汉中,再从汉中再转到蜀地。

  为了保证这些这些实业家的安全,刘湘还特地和杨虎城商量之后,在汉中设立了一个属地的办事处,专门接待这些从准备从汉中前往属地的实业家们。

  办事处帮他们联系车队,保证他们这一路上的安全。

  随着华北东瀛人的步步紧逼,以及日渐严重的金融危机引起的社会恐慌,此时的常凯申和国民政-府暂时将蜀地的刘湘等人的问题放置在了后边。

  1935年最后的两个月,南京中央政-府是在紧张慌乱的心态中度过的。

  在11月1日的时候,南京的秋意已经明显。

  而这一天国-民-党中央党部军警林立戒备深大礼堂内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正在召开国-民-党的世界六中全会。

  身材魁梧的冯玉祥将军也从泰山赶了回来,轻易不出山西的老Q演戏上也从太原赶来,两广也派来了周鲁等代表。

  此时国-民-党内部也深知严峻的行局势需要国-民-党所有人集中力量来应对。

  所以这一次的会议就像汪精卫在开幕词当中说的,国-民-党已经许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在大会开幕上,汪精卫也承认距离1931年秋的四全大会已经有4年了。

  国-民-党也只是围剿红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国难却越发严重了。

  然而让人料想不到的是7:05的时候,与会人员正准备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拍照。

  从拥挤的人群当中却突然传来了三声枪响,还在中央的汪精卫应声倒下,汪精卫的遇刺使会场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

  随后受伤的汪精卫便住进了中央医院进行疗伤。

  这一幕是何等的讽刺,当初慷慨悲歌想要行刺清朝摄政王的英雄,如今成了被行刺的对象。

  很多人都清楚,这是因为国人对常凯申和汪精卫向东瀛人一味忍让妥协的严重警告。

  而汪精卫的预测也引起了摩托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从11月2日起,魔都的各银行就都面临着挤兑风暴,幸亏3号3号是照例休息的星期天,事态才没有完全失控。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3日晚11点,国民政-府南京财政部公布了币制改革的方案。

  方案中规定了白银国有的政策。

  全国各地的银行必须将锁存现款,用完我都到中央银行以换取法币,中央银行。交通银行等发行的纸币为全国统一流通的法定货币。

  而在华夏流通了近千余年的白银,也最后完成了它的使命。

  实际上的这一次货币改革是早就在酝酿当中了,只是汪精卫被刺杀的事情,逼得国民政-府不得不提前公布了这个改革的方案。

  而且这个改革实际上并不是国民政-府单独的完成的。

  这一次的改革上面英国人也给予了支持和合作。

  因为当时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非常清楚,如果华夏的金融业和经济系统一旦覆灭,英国在魔都的商业和许多的资产已经遭遭到严重的打击。

  所以在此之前他便派英国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利兹罗斯爵士协助支持华夏货币改革的孔祥熙和宋子文两人。

  而这一次的货币改革加强了华夏和英米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改革使得法币的价格不在随着世界银价的波动而变动。

  改革造成市场物价大幅回升,使得许多百姓没办法再继续购买洋货,只能转向国内的产品,

  许多企业因此开始收将对积压的货物售卖出去开始企业开始盈利使得当时的华夏的经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这次的改革也使得国民政-府加强了对于民众的剥削。

  但是此举也遭到了东瀛人的强烈反对。

  因为之前的白银危机当中东瀛人通过走私白银的关系从华夏获得了大量的好处现在的货币改革废除了银本位,也就意味着东瀛人没办法在从白银的走私当中获利。削弱华夏的战争潜力。

  为此东瀛人在华的银行还召开了紧急会议,反对秘制改革。

  而在此之前,冯玉祥孙科甚至是常凯申都意识国联已经靠不住了,一旦真的和东瀛爆发战争,苏联是共同对付东瀛人的潜在的盟国。

  于是在10月初的时候,华夏和苏联的文化协会便在南京正式成立了立法-院院长孙科被推举为协会会长,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参加了成立大会。

  两国之间开始有意识的增加相互的了解。

  为应对东瀛人在华被咄咄逼人的态势,在年底的时候,

  南京近郊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还参与指挥秋季联合大演习。

  这一次连演习除了中央军校的学生外,大批的空军和机械化的部队也都参加了。

  而此前他还主持修筑了魔都南京间的三道永久性国防工事,而这些行动明显都是针对东瀛的。

  在这种情况下,天津爱国事业家全都全都搬到了

  原本还在观望的魔都的实业家们,在年底的时候也终于坐不住了。

  一部分人在变卖工厂之后躲进了租界之内。

  其他的人都准备将工厂搬迁到蜀地。

  于是原本在永州忙碌的司亮不断接到相关的电报,请求司亮帮忙。

  对于这一情况司亮当然是欣然允诺的,答应帮忙随后便联系了刘湘和卢作孚。

  请他们帮忙协调。而此时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的货运量已经是满载运转了,

  从天津的实业家开始准备迁移工厂开始。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的货轮便是超负荷的运载。而卢作孚本人也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罐头厂上罐头供不应求的缘故,司家手中的资金也越来越丰富。

  但是在司亮的要求下,太爷将这些资金全都用于购买棉布,矿石等资源。

  同时刘相还在司亮的的建议下,前往青海等地从两马的手里购买了大量的马匹。

  这当中司亮大批收购棉布的行动还破坏了东瀛人打压华夏纺织业的企图。

  得知东瀛在天津低价抛售大量的棉布,想要以低价促销的方式毁掉天津的纺织业,司亮便和天津的朋友商量之后,分成几路从东瀛商人的手里购买了大量低价的布匹。

  为了避免乘坐轮船的时候被东瀛人的军舰拦截,司亮还特意通过刘相的关系,找到了29军的宋哲元,请他派军队帮忙护送出华北地区。

  后来乘坐又搭乘火车,将这些布匹全都运往到汉中。最后才将这些物品全都运到了广元囤积起来。

  太爷开始是反对司亮将罐头厂的资金抽调去购买这些布匹。

  但是最终在适量的强硬的坚持下,他也还是同意了。

  实际上司亮并不是不想和太爷进行解释,而是不知道怎么说。

  他购买的这些胚布,也是为了将来抗战爆发之后为蜀地的军队提供保暖的衣物。

  要知道在历史上树立军队出手的时候。那是缺衣少食的。

  抗战爆发的时候,出蜀士兵,面对十一二月的冬天。

  甫系蜀军,出蜀时候配发的标配,是草鞋两双,单被子一条,单衣两身。

  在整个蜀军团中,这已经是豪华配置了。

  邓锡候的兵更惨,他的部队,只能用一个词形容,花枝招展。

  旧军装好几个颜色,绿的,蓝的,黄的,甚至还有穿着夏装短裤出蜀的,脚上用绑腿把光脚杆跟短裤一起扎起来,就看不出是短裤了。

  路上走冷了,就裹上了被单。

  一路望去,跟秦岭的枫林一样,色彩缤纷。

  手里还拿着双枪。

  被人跟王家烈的双枪兵,划上了等号,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王家烈那些烟枪,是抽鸦-片的,邓锡候麾下的烟枪兵,是抽旱烟的。

  大雪寒冬啊,光山西的西北风,就特么够蜀军受的。

  当时的中央军还有意的削弱这些地方军阀,加上国民政-府内部贪官污吏上下起手。

  所以承诺提供给蜀地军队提供的枪支弹药,衣物等后勤补给根本就没有到位。

  使得蜀地军队到了山西,连吃喝都没人供给,更别说取暖的木材,煤炭。

  而这一次,司亮就是想要为这些为国家出力的士兵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所以

  司亮购买了大量的胚布,就是准备看看能不能将羽绒服等保暖的衣物制造出来,

  为此,司亮还和刘相等军阀在蜀地很多地方建立了大型的养殖场,样子鸭子。大鹅。还鼓励蜀地的百姓也一起养殖这些。

  因为司亮清楚一旦和东瀛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后,作为战略物资的棉花购买势必会被东瀛人限制。

  到时候,就算是有布匹,但是也没办法购买到足够的棉花进行生产。

  而羽绒服则可以作为替代品。为士兵提供御寒的衣物。

  而蜀地的百姓发现鸡鸭身上的毛都可以卖钱。

  对于养殖这些动物就没有那么的排斥了。

  尤其是司亮还特意弄出了蚯蚓等养殖鸡鸭的养殖方式。就更加的激起了民众养殖的热情。

  要知道这个时间的华夏,民众手里的鸡蛋,鸭蛋等都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一般人都是舍不得吃的。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司亮也不敢将摊子铺的太大。

  毕竟一旦发生鸡瘟等疾病,民众的投资可就打水漂了。

  司亮是为了替民众找寻一些挣钱的渠道,减轻他们的负担不是为了祸害民众的。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司亮只是在永州对养殖的神情进行了推广。

  司家在永州这些年经营也不是白费的。要知道随着司家罐头厂不断的扩建和招募工人,大半个永州的人都指望着司家。

  所以司亮在永州推行的养殖的事情阻力并不大。

  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永州的民众养殖的经验不足。弄得整个永州城都是鸡鸭的粪便臭烘烘的。

  弄得前来购买罐头的商行看到司家生产的罐头的时候,眼神怪怪的。最后还是司亮提议在城外找个地方同统一处理这些粪便,才使得永州的环境变好了。

  当然,有人担心养殖了这么多的鸡鸭,到时候卖不出去改怎么办,最后还是司家出面保证,司家的罐头厂会一直收购这些鸡鸭的。

  因为司亮想起了既然牛肉,猪肉等都能制成罐头,那鸡肉,鸭肉当然一行。这样还能够让民众多一条资金来源。

继续阅读:第12章使绊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和太爷当兄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