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圆扁之争
孔凡铎2023-07-06 14:412,876

苏权摇头,他对程自豪这个脾气也有点无可奈何。

“行吧,你们休息去吧……”

“苏总还是算了吧……”程自豪也在摇头,“被你刚才这么一鼓励我那点瞌睡虫全跑光了……回去也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你就给我,呃,我们布置任务吧,老魏肯定也睡不着。”

苏权摸着下巴颏,沉吟道:“行吧,你们的任务就是把昨晚的数据继续跑下去,细节上还要量化。至于今天么,就随你们便吧,反正觉得累了就回去睡觉。现在人都已经动起来了,要相信团队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工作不是立刻就能干完的,细水长流慢慢来!”

“好嘞!”程自豪朝门外走去,“苏总,我肯定努力!”

魏余聪朝苏权鞠了个15度的躬,“我一定不负众望。”

某人白眼一翻,肚子嘀咕:“册那,这黄协军套路怎么又出来了。再说后面没有什么赌上性命和荣誉,总觉得有点不正宗。”

两人在走廊上并排而行,程自豪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道,“哎哎,老魏”

“嗯?”魏余聪头也回地问

程自豪对此已经习惯了,凑上去贼眉鼠眼地道“你知道么,林珑要过来了,没多久就和咱们是同事了……”

魏余聪不说话,只是往前走。

“哎……哎,哎”程自豪追上去“你怎么不说话啊……”

“说什么?我早就知道了,前几天她还在微信上问我驭电的情况呢……”

“!你怎么不早说。”程自豪痛心疾首

“和你说有用吗?”

“这个……”程自豪摇摇头,决定不理这家伙了。

反正……哎……好像这货和林珑还是挺般配的,再说也一把年纪了,还没个女朋友,估计家里也挺操心的,看他那副样子估计和家里二老也不会多话……我程某人要关心同事啊。

想到这儿,他脚下生风,追上去:“哎,老魏,你听我说……”

……

虽然看上去精神很好。

但那是苏权的打的兴奋剂,吃完午饭后程自豪的哈欠就克制不止了。

他想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打个瞌睡,结果没几分钟就被魏余聪拍醒,后者勒令他立刻回寝室休息。

至于魏某人自己,倒是是看不出疲倦的样子。

程自豪懒得多管,连忙回到窝里,钻进被子,一觉睡到晚上六点,这才觉得精神恢复过来,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去食堂吃饭。

三两口扒完后,他还急着回到宿舍,今晚还有重要任务呢-约好了杜心潇视频来着。

因为下午补过觉了,他兴致高昂和女朋友讲到晚上12点,这才恋恋不舍地挂了电话去睡觉。

……

之后程自豪开始在工程师团队中出名,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异想天开解决了个大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资格参加工程师leader会议,这给他认识了各路技术大佬的机会,他年纪小,嘴甜,很快大家都接受了这个小弟弟。

最近会议的内容乏善可陈,主要还是圆线和扁线电机的问题。

苏权是主张上扁线电机,这玩意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比圆线几乎是先进了整整一代。

但问题是因为先进所以不可靠,虽然扁线电机被发明出来已经有好多年,可各方面的应用都不多,通常只是作为非标准件来制作。

像国内电动车这种动辄采购几万几十万的大单子,之前几乎没有过。

驭电内部目前对圆线和扁线的表态,大致是四六开。

苏权是扁线派的代表人物,圆线派这边则是电机总监克劳伯格。

克劳伯格来头不小,说起来和尚成是校友,都是拿的亚琛工学院的博士。

但和尚成不同,克劳伯格始终没有往整车总工程师方向发展,他选择是的专家路线而不是尚成和苏权这样的工程管理路线。

克劳伯格对电动机研究颇深,在加入驭电后对原型车上电动机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大量改进建议。

按照他的建议,改进后的电机效率比原型要提升了5%左右,这可是了不得成绩。

能让续航提升好几十公里,直接解决电动车最大的痛点。

此刻,克劳伯格正在进行例行的反对:“我反对,我反对,扁线电机虽然先进,但是,太激进了!”

“到目前为止,大规模应用扁线电机的只有美国拉斯特的suv型号,但拉斯特的工业能力是我们所无法赶上的。对了还有那些高端车型”

“何况,我们现在的圆线电机,已经是业内一流,不,超一流的水平,为什么不使用呢?我可以保证,哪怕是到下一代车上,这套电动机依然可以维持主流水准。”

“飞松电机这边的工艺流程我也看过了,只要稍加改动,就是可以量产,我不明白,为什么放着成熟的货架产品不用?”

克劳伯格确实无法理解,作为高级工程师,他并不是那种满脑子只看高精尖而忽略成本的呆子。

他很清楚地知道,这台经过他精心设计的电机,毫无疑问是业内一流水平,哪怕放到欧洲都有厂商抢着要……

好吧,克劳伯格心里明白,这话其实也就是用来自吹。

眼下欧洲电动车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境地,长期以来欧系尤其是德系车一直是和美系,日系并列的。

托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福,以小众为首的德系厂商赚得盘满钵满。

小众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造车厂起死回生不说,旗下的a字头品牌,依靠中国庞大的政府采购,竟然活生生地做成了豪车品牌。

天地良心,当初政府之所以考虑a字头做公车时,最重要的一个考量依据就是a字头不算豪车,用来当公务车比较低调朴实……

可以说小众吃到了中国汽车发展的第一口肥肉,之后bba联手又吃掉了国人第二辆车的大半。

成绩不可谓不好。

这样的情况下,德系厂商对于燃油车自然感情深厚,他们有技术壁垒可以支撑,靠着强大的换皮(营销)技术,可以把源源不断的车卖给中国人,赚取超额利润。

所以对于新能源本质上他们不感兴趣,甚至在明的暗的打压。

但这一行为本身不代表德系厂商在新能源技术上落后,相反,作为高端制造业大国,德国人在电动机方面储备深厚。

克劳伯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只是技术储备深厚,现在也碰到了实际市场中的问题。

相对低端的圆线电机,德国货完全不是中国制造的对手,是的,德国牌子好,工艺精良用料上乘。

这都是实话,可在价格面前,这尼玛鬼才在乎这些。

用50%的价钱,买到90%的性能,是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国产电动机在极限性能或者极限寿命上确实不如德国货,但价格才一半,如此一来鬼才买德国产品。

至于高端货色,德国的扁线电机技术一绝,拉斯特也使用了部分专利。

所以,克劳伯格也就是嘴上说说新电机在德国有竞争力,实际上新电机作为中档产品比较尴尬。

性能不如扁线,但价格又要比普通圆线电机贵。

这么个产品,不能说差,实际上这台电机对于眼下的驭电新能源来说是“足够”使用了。

这也是克劳伯格力主圆线电机的想法。

于私而言,他名义上在这台电机上花了一年多时间,但实际这里面凝结着他几十年的学术和工程思想的结晶,并且克劳伯格很有职业道德的没有私藏,全部抖了出来,才做出这个精品。

他当然不想就此放弃。

于公,也就是平衡成本与性能,风险与技术的角度,使用圆线电机也是恰当而理性的做法。

他有点搞不懂,为什么这群中国人,尤其是苏权这种业内精英人士,放着正常的解决方案不看,一门心思地要去走扁线这条路。

苏权始终是笑眯眯的给予各种回答,内容其实大家都知道,无非是新车要追求最高性能,扁线可以弄起来,实在不行还有圆线电机作为备用项目。

苏权的思路和当初欧姆在处理电机外壳制冷方式上如出一辙。

追求先进性的同时留个备胎。

克劳伯格无法理解苏权的执着。

但大部分中国工程师明白,扁线电机在效率上的优势太大了。

同样的体积,扁线电机能提高15%的效率,以更小的能量做出更大的功来,诱惑实在太大了。

克劳伯格性子耿直,脾气也不大好,讲到后来也终于发怒了:“这个电机,光靠你们中国人是搞不好的!必须去德国买,明白嘛?不但贵,而且要很长的运货时间时间!!我亲爱的朋友们!”

继续阅读:第72章 飞松电机的困境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驰电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