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什么最重要
木木杉2025-08-25 16:353,047

  进来一堆人,清一色的黑色西装,白色的衬衣,将包房的外面和里面都站满了。

  宋思思的眼神中闪过惊慌,她可能从来没有被这么多人包围着。

  饭店的老板一直没出现,也不知道是被控制了,还是本身就是老板出卖的。

  家有小毛毛,在成长中总是给人各种的惊喜

  从出生就似乎比较懂事,很少哭闹,作为爸爸,也能轻易哄睡。甚至邻居见了都不敢相信家里有个毛毛,因为时常听不到小孩的哭闹。

  小孩的教育,不在于小的时候要学多少知识,懂得多少。总结起来比较核心的有三点:第一,做人;第二,培养良好习惯;第三,读书。

  做人,很多成年人仍然在学着做人。人,不是生来就可以简单说是人,是需要学习的。人与动物的区别,生物界的普遍界定在于是否会使用工具。在现代社会,是否会做人有多种衡量,比如懂礼貌,学会看人眼色,不做一个惹人厌的人、做一个玲珑的人。成年的世界,还不是经常会说要懂事,说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对于小孩子,要从小培养其融入社会的能力,接受不公平待遇的承受能力,知晓人有好人和恶人之分,知道不说谎话要分人等等。

  培养好的习惯,这点也许是后期小孩能否走的长远的关键。可以说读书也可以归于习惯之中,做人也可以归于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比如有运动的好习惯,自然会锻造一个良好的体魄,一个好的身材,一副不说好看至少清瘦的脸庞。

  读书,这是未来小孩接触世界的最便捷通道。读书可以丰富大脑的认知,主动的学习,主动的读书才会让一个人的脚部更加的坚毅。

  我家的小毛毛,从小就听得进去话,既便是他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只要耐心跟他讲,仿佛跟听懂了一样。待会说话,会表达的时候,他很会察言观色,沟通成本很低,基本上只要好好沟通,他都是可以听的。昨天晚上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婆家住,竟然很顺利,看状态是很适应的。其实,在去之前,是跟他好好说的,要去外婆家住两天,我以为他仿佛是懂了,直到妈妈出门时,他的眼神期盼却很坚定的说了再见,我就知道他是真的懂了。

  出门后,我说了一句,有时候太懂事的小孩真的让人心疼。

  我爱人不语。

  我其实也是从小很懂事的那种,所以,到现在很多事情我都是可以站在对方角度理解,以至于宁肯委屈自己,也绝对会让身边的人舒服,让我的父母放心。

  有一个宝妈说,她从小生活的家庭氛围就是充满了争吵。她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现在她对她的妈妈也是这样的态度,总是在不经意间争吵,甚至会说一些很伤人的气话。其实这个宝妈在外人眼里还是情商很高,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但是她把自己最差的一面给了自己的母亲,让亲人承受了很多的痛苦。

  一个家庭的氛围对小孩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在小孩3岁左右。用一个外国专家的话说,当你发现小孩开始穿大人鞋的时候,比如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学着走路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警惕了,因为小孩开始模仿达人了。

  家长们要意识到,现在大人们沟通的方式,小孩看在眼里,作为丈夫,你是如何对待家人的,小孩子长大后就会如何对待。

  以我个人为例,我小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我的母亲,在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到我家,我妈总会做很多的菜招待,在爷爷去世后,奶奶住在我家的时候,每顿饭,第一碗饭,我母亲总会给奶奶端到桌子上,菜更是单独给奶奶比较软的。当母亲忙的时候,后来我也是学着母亲,先把吃的端给奶奶。

  因此,作为家长,在家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温和的态度对待家人,你现在做的,在未来,小孩子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细想之下,所谓的教育,也就大概需要这样言传身教才最为深刻。

  成年人的烦恼,有很多是来自小孩,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吞金神兽。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这一辈都成长在一个散养的环境,因为父母要忙着去挣工分,去打工为了这个家的生计。而等到我们一代,生活在城市,每天忙碌着上班,为了碎银几两。

  当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路上,电话铃声响起不是一遍一遍的催促,就是回家后小孩的哭闹,相信很多新生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为了小孩的更是冒出来很多的家庭不和谐。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懂事的我们是因为成长了,有一把年龄,也经受了社会的种种。而小孩,他还处在懵懂的年龄,甚至还不太会表达。我们的烦恼更多的是自身的烦恼,或者是不如意所致。

  作为家长,是不能以打来教育的,诚然有些孩子确实需要管教,但尽量的要控制住情绪,不断的探索更加有效、温柔的方式,因为打是没用的,甚至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忘记,将所有的认知调回小孩年龄所在的认知,然后去陪他玩,陪他说话,进行沟通,那基本就可以了。

  常常在思考,人这一辈子,转眼间就过去了,能给后代留什么东西呢。是财富,比如金条、钱财、房产等,还是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保证自己后代可以一直衣食无忧。很多父母都可能考虑过,但真正的财富是什么呢,我认为留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一生的经历,以及精神。

  人,是可以长生的,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之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在乎的人记得他,认识他。如果有一天,曾经熟悉的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自己融不进身边的世界,也没有人愿意认识你,那么这跟死没什么区别。雷锋、烈士、英雄,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这些人会被计入史册,被世人铭记,这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一直活着。这就是精神。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这一生是精彩还是潦倒,但毕竟为人一世,经历了无数的春秋,多少有点对生命的感悟。这些感悟才是人修行的根本,将这些感悟变成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留给自己的后代,让后代可以借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是作为父母、作为一个家族应该的责任。

  留有家书,后代将会在读家书的时候,领悟不同的精神。当然,家书可以是好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这样对整个家族的繁衍,才是可以存续的。

  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尚且没有感觉,但奶奶去世后,看着偌大的房屋里竟然找不到两位老人曾经生活的任何东西,甚至于气息也随着岁月而消失殆尽。这个世界,能记住的他们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但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外公虽然去世了,但他对我的教诲仍然记在心里,不止一次,在黑暗中,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外公,他当初对我说的话,成为可以坚持下去的力量。关于农村到城市,外公曾经这么跟我的母亲说过:“你这一代,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让孩子们跳出农村,如果失败了,你的孩子们还会用他们的一生去努力,他们自己的孩子跳出农村。只有跳出去,才能避免整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的忘记自己是谁,更不用说看看这个世界。眼界上不去,后代也走不远。”。关于学习,外公曾经给我说过,学海无涯苦做舟,练一手好字,可以让你身价倍增,等等,所有说的都在后面的岁月里见证着外公超常的智慧。

  所以,不求像曾国藩家书,不求像洛特菲勒给孩子的一封信那样的伟大,只求当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有一天还能看到自己家族有人留下的对生命的感悟、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至于,能否有作用,尽力了,无悔了。

  看到有些家长给孩子写了很多封信了,这些留下的记忆和感受在某一天都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也许有一天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自己没收玩具,遭到父亲的一顿痛打。

  这个年代,已经开始有很多的教育专家或者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的人跳出来说,不要打骂孩子,不然孩子会有心理问题,会很脆弱。

  我认为,这些也不是有用,也不是说绝对没用。但有一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小孩,不是说被打骂的,那些从小有规则的,没遵守规则也打骂的小孩不是一样也长大了?

  不要说以前的被打骂也成长起来的一辈,也不用说现在不打骂成长起来的一代。

  自理能力是要从小锻炼的,比如收玩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然,为了不收玩具而打骂小孩,这是大人的错,是大人没有控制好情绪,反而被情绪左右了。

继续阅读:第326章 猥琐的道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香未减,律师也风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