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脸上逐渐浮现出一丝顿悟之色的黄安宜,柳君拍了拍他的肩膀。
随即,柳君笑着说道:“黄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你是个聪明人,相信应该已经听明白我的意思了。”
黄安宜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同样笑着对柳君说道:“柳兄放心,我明白了。”
顿了顿,黄安宜问道:“只是柳兄,你我如今商量的已经几乎万无一失,只是不知道这鱼养殖出来以后,究竟该如何营销才能卖出高价?”
柳君慢慢迈开步子,向前方走着。
黄安宜当即便跟了上去。
防止陈鹏飞人听到不该听到的话,此时柳君已经让陈鹏飞等人回了黄驰府中歇息。
就算他和陈鹏飞有些交集,但毕竟算不上熟人。
他和王廉的关系也没好到哪去,对于王廉的嫡系,还是留个心眼为好。
他一直深谙,最可信的只有自己这个道理。
陈鹏飞几人离开身边后,确认几人已经回到黄驰府中,柳君这才回过头来。
他和黄安宜二人在黄家庄内视察,一边向前走着,柳君一边左右环顾着黄家庄村民忙碌的场景。
走出黄家庄大门,柳君带着黄安宜一路向着黄家庄东侧的矮山上走去。
几人在视察黄家庄的过程当中,在街坊邻居的家里草草吃了顿午饭,如今天色已晚。
站在矮山之上,柳君能明显感受得到晚风吹拂过脸颊。
缓缓闭上双眼,柳君对身旁的黄安宜缓缓说道:“黄兄,你我二人已结拜为兄弟,我自然处处要为你着想。”
缓缓俯身,柳君慢慢坐到了草坪上,睁开眼,看着山坡下横亘的一条清河,接着说道:“养鱼这门生意,起步的时候的确很难,我现在算是给你交个底。”
“但是任何生意在起步的时候都不会有多轻松,后面布局长了以后,来钱会很快,相信能够一举改变黄家庄村民们的生活状态。”
说着,柳君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抬起头看向依然站着的黄安宜,说道:“这件事情安排好了以后,从今往后,整个黄家庄村民不说顿顿吃肉,但顿顿吃大米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什么?柳兄,你此话当真?”黄安宜当即便瞪大了眼睛。
大米,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可是稀罕物。
在大乾王朝,根据每个县,每个州的发达程度,物价会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差异最小的就是大米。
其中原因不是因为大米太过便宜,恰恰相反,是因为大米太过珍贵。
也正因此,其售价极为高昂,只有富贵人家才能顿顿吃得起。
和前世现代已经经过不断改良的大米不同,大乾王朝的大米产量极低,平均亩产水平甚至达不到两百公斤。
也正因此,根据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这大米售卖的价格,自然也就比其他高粱之类的谷物要昂贵许多。
更何况大米的口感,也是高粱等谷物没办法相比的。
一般像黄家庄这样不需要上交过多赋税的村子,每家每户也只不过三四天才会改善一次生活,吃顿好的。
而是吃顿好的的意思,就是吃一顿白米。
至于肉,恐怕一个月也不一定见得了一次。
昨天晚上之所以能够凑出一大桌子肉菜,一方面是因为黄驰手中还留有皇帝赏赐的许多银两。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黄家庄的村民对柳君的大名仰慕已久,想要好好欢迎一番,所以各家各户都凑了些钱出来,准备了这么一桌好菜。
等他走了以后,恐怕黄家庄村民又要来紧裤腰带过一段日子。
也正因此,柳君心里也有那么一点愧疚,所以自然想给黄家庄找一些能够发家致富的营生。
不过黄安宜并不知道柳君内心的想法。
他只知道身为黄驰这个黄家庄最有威望的人的孙子,和被黄家庄村民们从小看大的人。
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想出办法,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以此来报答恩情。
黄驰身为如今黄家庄最德高望重的人,也不是没想过带着整个黄家庄一起搬迁。
去到一个距离县城较近的地方,借助他这么多年在朝堂上积累的人脉,方便发展。
但是由于祖坟祖地和老宅都在此处,实在是不方便,所以只能留在这里。
原本黄家庄众人已经安于现状,毕竟对比周边村子的情况,黄家庄的村民生活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但如今柳君的一番话,就像是向黄安宜的心里砸入了一颗深水炸弹,直接掀起了惊涛骇浪。
没人比黄安宜更清楚柳君这一番话的含金量。
这句话带给黄安宜的兴奋程度,比之昨天晚上,柳君短短不到一分钟时间解出鸡兔同笼问题时的兴奋程度只高不低。
尽管黄安宜是黄驰最为疼爱的一个孙子,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黄驰从小到大的刻意照顾而形成纨绔的性格。
反而由于整日和黄驰走的极近,耳熏目染之下,他尽管没有相关的才能,但是却始终拥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在听惯了民生疾苦之后,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赚很多的钱,救济很多的灾民。
因为在他看来,想要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一切政策都是空谈。
只有钱,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现如今,大乾王朝尽管放开了对商贾的管制和部分偏见,但是文人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商人。
但黄安宜却并不这样认为。
在他看来,不管是文官武官,还是商人,只要是能够带给百姓更好生活的,就是真真正正的好人。
也正因此,他直接干脆放弃了学习诗文典籍,苦心钻研术数,并偶然间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为后面的经商之路打下基础。
如今天下四大财神之一的西财神,就是当下天下公认的术数之王。
黄安宜之所以如今对于术数如此痴迷,也有西财神的一部分因素。
为了向西财神看齐,同时也为了能够兼济天下,只要是不伤天害理,又能搞到钱的事情,黄安宜都愿意毫不犹豫地去做。
也正因此,听到柳君所说的养鱼会给黄家庄村民生活带来的实际改善,他自然兴奋不已。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他甚至恨不得立刻便投身实践。
飞快的坐了下来,黄安宜一脸含笑的凑到了柳君的身边。
他脸上满是好奇的问道:“柳兄,既然这事已经定了下来,不知道你准备怎么去实施?”
眼看着天色渐晚,柳君缓缓地站起了身,顺便伸出右手,拉了黄安宜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