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黄驰已经发话了,黄安宜自然也就不好再接着缠下去。
尽管依然感觉有些遗憾,却还是坦然接受了。
不过尽管没办法拜柳君为师,对于结拜兄弟这事儿,黄安宜却依然迫不及待。
在将这件事情说定以后,当即便直接拉着柳君的手向着院子内走去。
在院中蒲团之上,黄安宜对着香炉直接一跪,伸起右手双目炯炯发誓道:“我黄安宜,于今日和柳君皆为异性兄弟,认其为兄长。”
“从今往后,我愿将柳君视为亲生手足,从今日起,不离不弃,风雨同舟,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见黄安宜已经发完誓,柳君也干脆不再扭捏,同样走了一遍流程,二人就此结为异性兄弟。
讲道理,此时此刻柳君心里对于和黄安一结为兄弟这件事情,已经没有那么抵触了。
毕竟通过刚才的种种,他也已经看出来,这小子也算是个赤子。
只不过性情单纯,再加上取得的成果颇为激动,才想拿到自己面前炫耀一番。
如今既然误会解除,二人自然也就结为兄弟,极为合理。
结拜以后,二人起身,转身走向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二人的黄家众人。
在二人走近以后,黄驰哈哈大笑着鼓了鼓掌,一脸欣慰地说道:“好,好,好,原本只是想让宜儿当柳小子你的副官,没想到你们二人居然不打不相识,关系更进一步,直接结为异性兄弟!”
“不错,不错!既然你们二人结为兄弟,那从今日起,柳小子,我也会将你视为我的亲孙子一般!”
“你且给老夫好好记住了,从今天开始,老夫就是你背后的一道靠山!”
“虽然如今我已辞官退隐,但在朝中依然有些关系,有些小辈们,就算看不惯我,也要给我留几份薄面。”
“以后在外面,你若是受了委屈,尽管来黄家庄找老夫,如果因为路途遥远不太方便,那就飞鸽传书,你爷爷绝对给你做主!”
柳君听到黄驰的话,哈哈一笑,当即拱手说道:“那我便在这里谢过爷爷了!”
“哈哈哈,都是一家人了,还说什么谢谢!”听到柳君的这一声爷爷,黄驰更为开心,当即喜笑颜开。
直接便拉住了柳君和黄安宜,三人一边走向主厢房,黄驰一边笑着说道:“走!今日咱们爷仨在我房中彻夜长谈,刚才喝酒没喝尽兴,我让下人再准备一些韭菜,一定要来个不醉不休!”
……
昨晚的一切欢愉,似乎都如过往云烟。
一觉睡醒,柳君拍了拍脑袋,随即便清醒了过来。
如今他又多了两个身份,前任太子太傅的孙子,以及术数天才黄安宜的结拜兄弟。
摇了摇头,柳君自顾自的笑了笑,为这荒诞的经历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很快就再次接受了这个事实。
昨日和黄安宜以及黄驰彻夜长谈过后,他便回了黄家给自己安排的豪华客房。
不得不感叹,这黄家宅子尽管表面上看比较朴素,颇有文人雅士的风格,但是还是有奢侈的地方的。
一觉睡得浑身通透,因为这酒的度数不高,所以尽管喝了很多,柳君也不感觉头疼,只是伸了个懒腰,起身下床。
来到院子里,柳君先是前去陈鹏飞和几名衙役的客房当中将几人叫起,又喊上了黄安宜,便准备开始今天对黄家庄的视察工作。
至于黄老太爷,昨天由于喝的太过尽兴,所以现在还在睡着。
加上黄老太爷年纪已经有些大了,让老人家跟着自己一起步行视察,很不现实,所以干脆就不劳烦他了。
几人起床以后,便走出了黄驰的私宅,开始在整个黄家庄外围转悠了起来。
清晨的黄家庄和傍晚的黄家庄不同,别有另一番味道。
晨雾迷蒙,柳君走在晨雾之中,只感觉浑身清爽,连最后一次睡意也消失殆尽。
看着已经开始忙碌,却其乐融融的黄家庄众人,柳君暗自点了点头。
旁边黄安宜看着柳君的反应,笑着说道:“柳兄有所不知,从前这黄家庄可是另一番景象。”
听到黄安宜的话,柳君先是一愣,随机有些好奇的问道:“哦?你们这黄家庄还有些有趣的往事。”
黄安宜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其实,从前我们这黄家庄并不叫黄家庄。”
“不叫黄家庄?那叫什么?”柳君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黄家庄原先的名字,叫仝庄。”黄安宜笑着说道。
柳君皱了皱眉头:“仝庄?那为什么如今改名叫黄家庄了?”
黄安宜一边领着柳君向前走,一边指了指一路上走来经过的几户人家,说道:“我们黄家,实际上原本并不是仝庄人士,而是随着祖上搬迁至此,一整个庄上,只有我们一家姓黄,其他人都姓仝。”
“然而,我爷爷当时被前朝三品大官看中,带走当做徒弟培养。后来,那人逝世以后,我爷爷便去参与了科举考试。”
“那个三品大官儿尽管官拜前朝三品,却并没多少存银,我家由于搬迁,导致家私流失,也没有多好的条件。”
“一路走来,爷爷科考的费用和生活费用,几乎都是仝庄的乡亲们支付,也正因此,我们一家对于仝庄的乡亲都极为感谢。”
“而仝庄也为庄子里出了我爷爷这么一个大官而感到自豪。”
“后来,爷爷官职越升越高,却从来没忘了仝庄的乡亲们,也正因此,为了感谢爷爷,仝庄的相亲们干脆就直接将庄子改了个名字,名叫黄家庄。”
眼中浮现出一丝追忆的神色,黄安宜接着说道:“后来的事,柳公子也都知道了,爷爷由于水土不服回京治疗,治疗效果不错,但还是给身体埋下了一些隐患,再也不能在朝堂劳累。”
“先帝感念爷爷功德,赏了许多金银财宝,便允爷爷回了黄家庄。”
“即便辞官归隐,黄家庄的乡亲们也并没有因为爷爷没了官职,就对我们一家一改从前态度,反而一如平常。”
“甚至为了让我们一家,在黄家庄住的更为舒适,防止不习惯,感到从京城到村落的落差,还各自筹集了些银子,和我们家这些年在朝堂上积攒的资金,以及先帝赏给我们的金银合并在一起,重新翻修了一下老宅。”
“一路上,整个黄家庄的乡亲们一直都是同舟共济,从未放弃过彼此,也正因此,整个黄家庄的气氛才会如此和谐。”